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2B08)

作品数:25 被引量:184H指数:9
相关作者:林玉娣张毅张宇虹苏本利徐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医院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糖尿
  • 18篇糖尿病
  • 10篇2型糖尿
  • 10篇2型糖尿病
  • 9篇动脉
  • 6篇病患
  • 5篇血管
  • 5篇血压
  • 5篇颈动脉
  • 4篇动脉内
  • 4篇糖尿病患者
  • 4篇高血压
  • 4篇2型糖尿病患...
  • 4篇超声
  • 3篇血管重构
  • 3篇中层厚度
  • 3篇颈动脉内
  • 3篇高频超声
  • 3篇高频超声评价
  • 3篇超声评价

机构

  • 7篇北京医院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5篇无锡市疾病预...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卫生部北京老...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林玉娣
  • 4篇苏本利
  • 4篇钱云
  • 4篇迟家敏
  • 4篇郭立新
  • 4篇张宇虹
  • 4篇孙明晓
  • 4篇汪耀
  • 4篇邹大进
  • 4篇徐明
  • 4篇张毅
  • 4篇李慧
  • 3篇于冬妮
  • 3篇陈峰
  • 3篇蒋蕾
  • 3篇赵阳
  • 3篇王奇金
  • 3篇田建卿
  • 3篇鲜彤章
  • 3篇张铁梅

传媒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脉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早期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中国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研究——CDCPSⅠ期及Ⅱ期研究中156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30~70岁,其中女性698例,40.9%)行B超检查测量颈动脉IMT,并通过对血压的测量,分析血压及不同脉压(PP)对颈动脉IMT的影响,同时分析内膜增厚组(IMT≥0.8 mm)与内膜正常组(IMT<0.8 mm)血压和PP水平有无差异结果(1)合并高血压组与不合并高血压组比较,颈动脉IMT显著增厚[高血压组(0.76±0.15)mm,非高血压组(0.74±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2)直线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IMT与年龄(r=0.19548)、BMI(r=0.07252)、LDL(r=0.06523)、SBP(r=0.11173)、DBP(r=0.05962)、PP(r=0.10592)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3)以PP 50mm Hg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两组,脉压≥50mm Hg组颈动脉IMT(0.77±0.14)mm较脉压<50mm Hg组(0.74±0.15)mm显著增厚(P=0.0006);即使在非高血压患者,脉压≥50mm Hg组的颈动脉IMT(0.75±0.14)mm较脉压<50 mm Hg组(0.73±0.14)mm也有增厚(P=0.046);在<60岁的患者脉压≥50 mm Hg组的颈动脉IMT(0.75±0.15)mm较脉压<50 mm Hg组(0.73±0.14)mm也有显著增厚(P=0.008)(4)颈动脉IMT≥0.8 mm组SBP、PP均较IMT<0.8 mm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1和0.002),而两组间DBPIMT增厚组(78 2±9.8)mm Hg,正常组(79.1±10.0)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PP与颈动脉IMT的正相关性与SBP相近,而强于DBP。对于PP≥50mm Hg的患者要尽早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IMT以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邱蕾孙明晓蒋蕾汪耀迟家敏郭立新于冬妮李慧潘琦王晓霞鲜彤章
关键词:高血压脉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无锡市城区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了解无锡市城区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居民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分层整群抽样目标人群,设定6个问题进行一对一提问式调查。结果:应答率为〉98%,6个问题总知晓率为54.76%~56.46%,现患病人的知晓率为79.13%~91.56%,高于新发现病人、血糖受损者和正常人。经logisticwv多因素回归分析,知晓率与年龄、文化程度、患糖尿病、家庭史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调查目标人群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不高,接受教育的人群和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对社区居民普及糖尿病知识教育尤为重要。
黄建春杨俊莹尤晓寅谢波瞿洪波林玉娣钱云徐明龚玲芬王瑶张毅赵阳
关键词: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动脉中层厚度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动脉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使用中国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研究(CDCPS)数据,分析333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24个月前后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IMT的变化。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后TC、TG及LDL-C水平显著下降(P值均为0.000),且均保持在较低水平;用药24个月后股动脉IMT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22),颈动脉和髂动脉IMT并无显著变化;研究期间未观察到阿托伐他汀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并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于冬妮汪耀迟家敏孙明晓郭立新蒋蕾李铭李慧潘琦王晓霞鲜彤章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血脂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重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FR)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GFR分为3组:GFR≥90ml/(min.1.73m2)为A组(34例),60ml/(min.1.73m2)≤GFR<90ml/(min.1.73m2)为B组(39例),GFR<60ml/(min.1.73m2)为C组(25例)。D组为正常人(50名)。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斑块部位的血管总面积(TVA)及管腔面积(LA),计算重构指数(RI)。结果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动脉平均IMT和血管重构率均为A组、B组和C组均高于D组(P均<0.01),B组和C组均高于A组(P均<0.05),C组高于B组(P均<0.05)。颈动脉平均IMT与GFR呈负相关(r=-0.33,P<0.05)。血管重构类型比较:仅C、D组间负性重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中血管重构类型以无重构为主,其余各组中血管重构类型均以正性重构为主,且各组中正性重构发生率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GFR减低,颈动脉IMT逐渐增厚,GFR可影响颈动脉血管重构。高频超声可准确、快捷地监测糖尿病肾病患者GFR对颈动脉IMT及血管重构的影响。
毛鑫张宇虹苏本利赵久阳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颈动脉肾小球滤过率血管重构
Exenatide抑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JAK1/STAT1的表达及胰岛B细胞凋亡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肽Exenatide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组织JAK1/STAT1的表达及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喂养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分别用Exenatide、二甲双胍和生理盐水作用于模型大鼠。检测大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观察Exenatide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疗效。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胰岛组织JAK1转录激活子1(STAT1)的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Ⅴ/PI染色法比较各组胰岛B细胞对氧化应激诱发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Exenatide治疗组ISI增高,糖化血红蛋白降低(P均<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相比,Exenatide组胰岛组织中JAK1/STA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且H2O2诱发的胰岛B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结论 Exenatide可能通过调节JAK1/STAT1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B细胞凋亡。
王奇金邹大进田建卿丁薇丁长花冯正康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细胞凋亡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磷酸西格列汀(SITA)联合二甲双胍(MET)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等外文数据库。纳入国内外有关SITA+MET与MET单用治疗T2DM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研究,3 3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与单用MET相比,SITA+MET可明显降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但升高空腹胰岛素(FIN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单用MET比较,SITA+MET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升高,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则明显降低。结论SITA+MET可明显降低T2DM患者FBG、2hPG、HbA1c、BMI、HOMA-IR水平,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安全性高,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更好。
程蕊李玺
关键词:二甲双胍META分析
抑胃多肽主动免疫治疗对大鼠行为活动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抑胃多肽(GIP)靶向的主动免疫干预治疗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高脂喂养的SD大鼠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如期皮下多点注射GIP靶向的人工抗原(GIP-KLH);对照组如期皮下多点注射KLH。检测血清中GIP抗体滴度水平,观察疫苗诱生抗体对GIP促进胰岛β细胞MIN6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及两组在行为学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首次免疫接种后4周,即产生了高滴度GIP特异性抗体,如期继续免疫接种,抗体水平进一步增高;实验组血清较对照组可以显著抑制GIP的促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作用(P<0.01);行为学实验中,自发活动测试实验组总路程(P<0.01)、平均速度(P<0.01)、活动时间(P<0.05)、活动次数(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休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Morris水迷宫测试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抗原GIP-KLH能打破机体免疫耐受,诱生GIP特异性抗体;GIP靶向的主动免疫干预治疗使大鼠自发活动性下降。
田建卿王越林宁邹大进孙树汉曹怡王奇金
关键词:记忆
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斑块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2002年),将患者分为一种、两种、三种口服降糖药物单用组(SING、DOUB、TRIP)和不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组(NONE)及对照组。对比分析随访第6年(07年)和第8年(09年)各组颈动脉、髂动脉及股动脉的IMT值与斑块发生率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TRIP组09年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与07相比略有降低。(2)TRIP组09年动脉IMT与07年相比有下降趋势,而对照组动脉IMT值显著升高(P<0.05)。(3)TRIP组的动脉斑块发生率低于同期其他各组对应的动脉斑块发生率(P<0.05)。(4)口服降糖药物联用种类与动脉斑块发生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5)本研究证明INS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子(P<0.05),餐后2 h血糖(2hPG)和INS为髂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吡嗪三种口服降糖药联用的三联疗法能控制胰岛素升高,延缓甚至逆转脉内膜增厚进程并且能够抑制动脉斑块发生,是较全面的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综合疗法。
巴根王奇金缪雄丁长花冯正康黄勤邹大进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强化降糖
初发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血压和血糖及血脂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的血糖和血脂及血压控制情况。方法:160例初发糖尿病患者按照入组时间顺序分成2组(先收集常规治疗组80例,再收集强化治疗组80例),治疗前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C(LDL-C)和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常规治疗组予门诊常规治疗,强化治疗组定期检测血压和血糖及血脂,对未达标患者调整治疗方案,直至血压和血糖及血脂达到治疗标准。6个月后再次检测相关指标,比较2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6个月时强化治疗组TC和LDL-C,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强化干预治疗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能使血脂得到进一步控制。
赵晓红徐哲荣吕雪英张勤杨云梅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方法将141例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三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A组(5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B组(50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C组(41例)。50例正常人为D组。眼底镜检查眼底改变。利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血管重构情况。结果 C组颈总动脉干IMT、颈总动脉分叉处IMT、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D组(P<0.05);A、B组均高于D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C组有多枚斑块的血管受累条数明显高于A、B、D组(P<0.05);B组均高于A、D组(P<0.05)。C组的重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D组(P<0.05);A、B组重构发生率均高于D组(P<0.05);B组的重构发生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负性重构发生率均高于A、D组(P<0.05);B组与C组、A组与D组的重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正性重构发生率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0.05);B、C组负性重构率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结论应用高频超声能够准确、快速地评价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颈动脉IMT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商静张宇虹苏本利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