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8107)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于德爽于建强杨传修张妍王江宽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短程硝化
  • 3篇稳定性
  • 3篇硝化
  • 2篇短程硝化反硝...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系统稳定
  • 2篇系统稳定性
  • 2篇硝化反硝化
  • 2篇反硝化
  • 2篇催化
  • 1篇低碳烯烃
  • 1篇盐度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实时控制
  • 1篇碳烯
  • 1篇碳源
  • 1篇烯烃
  • 1篇硝化率
  • 1篇均相

机构

  • 7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于德爽
  • 2篇王江宽
  • 2篇张妍
  • 2篇杨传修
  • 2篇于建强
  • 1篇许文帅
  • 1篇汲生荣
  • 1篇卢苇
  • 1篇周晓晨
  • 1篇李宁宁
  • 1篇时永辉
  • 1篇朱玉坤
  • 1篇王晓霞
  • 1篇张培玉
  • 1篇全伟
  • 1篇孙梦
  • 1篇张金秋
  • 1篇彭彦华
  • 1篇张晨

传媒

  • 1篇材料保护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Wuhan ...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科技信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MAP法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高氨氮废水,考察了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镁盐和磷盐沉淀剂与氨氮的配比等因素对去除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Mg∶N∶P(物质的量之比)=1.1∶1.0∶1.3、温度为18~30℃的条件下,自动搅拌、反应并沉淀20 min,氨氮浓度可由1 000 mg/L降到76 mg/L,去除率高达92.4%,为后续生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时永辉张韬刘峰于德爽
关键词:高氨氮废水影响因素正交试验
环境因素对3株嗜盐聚磷菌除磷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从运行稳定的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污泥中富集分离,并筛选出3株嗜盐聚磷菌菌株:qdp01、菌株qdp03和菌株qdp05。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进行分析后,确定菌株qdp01属于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sp.);菌株qdp03和菌株qdp05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通过改变温度、p H、碳源、盐度等环境因素,研究以上因素对3株菌除磷效果的影响,得出了3株菌除磷的最佳环境条件。当温度为30℃、p H值在7.5~9.0、碳源为乙酸钠、盐度为2%时,3株菌对磷的去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特别研究了不同盐度对菌株生长和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3株菌在高盐环境中磷的去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张培玉孙梦张晨
关键词:PH碳源盐度
Screening and Denitr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light Halophilic Heterotrophic Nitrobacteria
2010年
A slight halophilic heterotrophic nitrobacteria named gs1 was separated from the matured activated sludge.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tests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16S rDNA,strain gs1 was identified to be as Pseudomonas sp. Sodium acetate and ammonium chloride were used as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respectively,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cterium. When cultured for 24 h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with the removal rates of the NH4+-N and COD being 82.2% and 74.73%,respectively,strain gs1 will have a nitrification function of producing NO2--N. When cultured for 24 h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in nitrite medium,the removal rate of the NO2--N became 100%,and when cultured for 24 h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in nitrate medium,the removal rate of the NO3--N became 97%.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is strain functions for either nitrification or denitrification,i.e.,it can complete the full process of biological deoxidation.
GUO Shasha, ZHANG Peiyu, YU Deshuang, QU Yang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Shandong, China
关键词:HALOPHILIC
非单一因素控制条件下短程硝化反硝化实现优越性和系统稳定性的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简要地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机理,从温度、DO浓度、pH值与游离氨浓度、运行条件等方面对影响亚硝酸盐积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并通过相应的实验进行了研究论证。此外,还论述了多因素联合控制以及实时控制对维持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重要性。
王江宽于德爽杨传修卢苇
关键词:短程硝化反硝化实时控制影响因素
控制DO及FA条件下短程硝化过程系统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采用SBR工艺以水产品加工废水为研究对象,同时控制进水游离氨(FA)为0.96~1.25 mg/L,溶解氧(DO)为1~2 mg/L,实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过程。在此条件下,亚硝化率及氨氮去除率分别大于95%和88%,有机物(COD)去除率在90%以上,亚硝化速率维持在0.9666×10-3~1.0375×10-3mg NO2--N/(mg MLSS.h)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同时控制DO及FA在适当范围之内可以获得稳定的短程硝化过程,并可降低系统能耗。本实验采用较低的FA浓度与较高的DO浓度(与OLAND工艺比较)得到了稳定的短程硝化过程,对水产品加工废水处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于德爽殷金兰王晓霞李宁宁
关键词:FADO短程硝化系统稳定性
高活性钒酸铋的尿素沉淀法控制合成及其光催化活性增强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普通尿素沉淀法、超声协助和水热尿素法合成出高结晶度的单斜晶白钨矿型的钒酸铋粉末。利用XRD、SEM、DRS等手段分别对合成材料的晶型、微观形貌及光物理性质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得到结晶度较高的钒酸铋颗粒,但微观形貌上有较大差异。在可见光下对难生化降解的红色染料FN-3G的降解效果表明,所合成的三种BiVO4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均较好,超声协助法和水热法合成的样品光催化活性增强的机制主要归因于结晶度的提高和比表面积的增大。结晶度的提高可降低电子和空穴复合几率,从而增强光电转换效率;而比表面积的增大主要提高了染料分子的吸附能力。
张金秋张妍朱玉坤彭彦华周晓晨于建强
关键词:钒酸铋光催化可见光超声合成均相沉淀
SAPO-18分子筛的合成条件对其催化二甲醚制烯烃的性能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不同硅铝比和不同晶化时间的SAPO-18催化剂,研究了硅铝比和晶化时间对催化剂的合成以及催化二甲醚制低碳烯烃(DTO)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SiO2)/n(Al2O3)=0.6,晶化时间为4天时,SAPO-18的结晶最好。在DTO反应中,硅铝比为0.6和0.8的样品对二甲醚制低碳烯烃的催化性能较好,低碳烯烃(乙烯+丙烯)的选择性较高(93.0%,93.5%),且前者的产物中P/E(丙烯/乙烯)比达到了1.42,表明SAPO-18催化剂上二甲醚制低碳烯烃反应中产物以丙烯为主。
汲生荣于建强张妍全伟许文帅
关键词:分子筛二甲醚低碳烯烃
非单一因素控制条件下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系统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SBR工艺以水产品加工废水为研究对象,控制进水游离氨(FA)浓度为4.61 mg/L,研究高游离氨条件下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号反应器只控制进水游离氨浓度,在运行70 d以后,转变为全程硝化,说明单一因素控制短程硝化反硝化并不稳定;2号反应器高进水游离氨条件下,控制DO为1~2 mg/L和进水pH为8.4±0.1,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92%以上,现已运行130 d以上,短程硝化反硝化运行稳定,表明通过非单一因素控制可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稳定运行.
王江宽于德爽杨传修安泳
关键词:短程硝化反硝化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