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1122070047) 作品数:3 被引量:16 H指数:2 相关作者: 董谢平 漆启华 李晨 邓亮 肖强 更多>> 相关机构: 江西省人民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磨损颗粒诱导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表达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磨损颗粒诱导EMMPRIN产生及PDTC对EMMPRIN表达影响,探讨EMMPRIN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构建小鼠air-pouch动物模型,实验组囊腔内注射颗粒悬液3 ml(B、C组),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盐水3 ml(A组),即日起A组、C组每天腹腔注射0.1 ml PDTC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第3、7、14 d后各处死动物8只取出air-pouch囊壁组织,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检测。[结果]在B组、C组小鼠背部可见一白色、质脆椭圆形囊壁组织,光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A组背部皮下可见一透明壁薄囊腔,磨损颗粒均能诱导囊壁组织EMMPRIN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7、14 d C组EMMPRIN mRNA、蛋白及NF-κBP65的表达少于B组(P<0.05),A组明显少于C组(P<0.01)。[结论]磨损颗粒可以刺激EMMPRIN的产生,EMMPRIN的生成可能受NF-κB的调节。 漆启华 董谢平 戴闽关键词:无菌性松动 骨溶解 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酯调节大鼠退变椎间盘IL-6和MMP-9表达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酯(PDTC)对大鼠颈椎动力失衡模型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及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炎性因子在颈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手术切断大鼠颈后部浅、深肌群构建颈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PDTC组:大鼠造模术后腹腔每日注射PDTC直至处死,生理盐水组:大鼠造模术后腹腔每日注射生理盐水直至处死,空白对照组:手术切开大鼠颈后部皮肤后立即缝合并每日腹腔给予生理盐水直至处死。分别于术后10、12、16周处死动物,获取C_(5、6)椎间盘组织,光镜下观察椎间盘形态改变,q-PCR检测椎间盘组织中IL-6、MMP-9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椎间盘组织中IL-6、MMP-9蛋白表达。[结果]随时间推移,生理盐水组椎间盘组织结构破坏,纤维环排列紊乱,而PDTC组椎间盘组织结构破坏程度轻。椎间盘组织中都检测到IL-6、MMP-9基因及蛋白表达。空白组各时间点IL-6、MMP-9mRNA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DTC组及生理盐水组IL-6、MMP-9 mRNA表达量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但增速逐渐缓慢。各时间点PDTC组IL-6、MMP-9 mRNA表达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1)。12周、16周PDTC组IL-6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第10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PDTC组MMP-9蛋白表达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1),以12周时最明显。[结论]大鼠颈椎动力失平衡模型的退变椎间盘组织结构破坏明显,椎间盘中IL-6、MMP-9炎性因子大量表达,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IL-6、MMP-9表达变化的调节,PDTC有望成为预防颈椎间盘退变的潜在药物。 漆启华 张遂辉 乐阳 王小华 董谢平关键词:白介素-1 旁正中切口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通过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比较,探讨旁正中切口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开放TLIF 26例(开放组),旁正中切口微创TLIF 28例(微创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因以及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创伤、全身炎性反应及肌肉损伤程度以及临床疗效、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中开放组1例发生硬膜破裂,术后微创组1例出现L5神经根损伤症状;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24 h微创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肌肉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M,CK-MM)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7 d,开放组CK-MM仍显著高于微创组(P〈0.05),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开放组随访时间1.2-3.1年,微创组1.4-2.9年。术后1年,两组ODI及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除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微创组ODI及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年根据Suk标准,开放组椎间坚强融合18例、可能融合4例、不融合4例,椎间融合率为84.61%;微创组坚强融合21例、可能融合3例、不融合4例,椎间融合率为85.71%;两组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821)。结论与开放TLIF相比,旁正中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近中期疗效满意。 漆启华 肖强 邓亮 李晨 董谢平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