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07104)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谭贤楚刘伦文谭德宇周腾蛟张严超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民族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同进化被引量:2
- 2008年
-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及社会的进步,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点。本文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个案,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内涵的分析,指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协同进化的共生发展关系,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 谭贤楚刘伦文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经济发展
-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建设模式研究——以恩施市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家园”模式为例被引量:3
- 2008年
- 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家园"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谭贤楚刘伦文
-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家园
- 浅谈民族地区新型农民队伍建设被引量:1
- 2007年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而我国目前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民素质不甚理想。因此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 张严超
-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农村新型农民
-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文化发展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本文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以湖北恩施自治州为例,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文化及其发展内涵的分析,指出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分析了其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途径,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 谭贤楚刘伦文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水平和效果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只有深入分析农民政治社会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社会化的科学方向,不断创新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构建和改进农民政治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扎实稳步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 谭德宇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
- 新农村建设必须关注农民的“三观”教育
- 2007年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且意义深远。而在众多任务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因为只有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直接受益者和当然评价者。本文认为加强农民的"三观"即生产发展观、生活富裕观和生存价值观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关键所在。
- 胡茂成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 多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要津——来自湖北民族地区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 2007年
- 多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拥有自身特点的湖北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如此。只有准确把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新农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让农民拥有新农村建设的话语权;在发展的基础上整合族际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整体推动新农村建设,坚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发展;切实加强农民政治社会化力度,提升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六个方面的认识,才能真正搞好该类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 谭德宇
- 关键词:多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 对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以湖北民族山区为例被引量:2
- 2007年
- 民族山区山高坡陡、基础建设滞后、经济发展缓慢、生产生活条件差,新农村建设要克服盲目攀比、贪大求全、贪大求快、急功近利心理,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周腾蛟
-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 基于社会转型的我国政府作用定位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的作用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加强其在社会经济转型中的作用。本文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实施"强政府"的客观条件,指出"强政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探讨了"强政府"作用的具体体现。
- 谭贤楚朱力
- 关键词:社会转型
- 武陵民族地区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宣恩小茅坡营苗族村的调查被引量:1
- 2008年
- 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如何有效发展既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基于社会学的视角,以宣恩小茅坡营苗族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指出农业科技进步对武陵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谭贤楚刘伦文
-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