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0570)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2
- 相关作者:舒柏华徐顺清王胜利孙丹陵李媛媛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肉类食品细菌污染生物发光快速分析技术研究被引量:32
- 2003年
-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的肉类食品细菌污染的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AT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和体细胞清除技术 ,测量细菌ATP和体细胞ATP ,细菌ATP量与细菌数成正比。结果 对于鲜肉类食品 ,须先清除体细胞ATP ,分析测量时间需 15min。对于熟制品 ,无需清除体细胞 ,其分析测量时间只需 4min。测量细菌的下限为 10 3cfu/g。结论 利用AT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检测肉类食品细菌污染 ,可实现快速适时的检测 ,是一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 舒柏华孙丹陵王胜利徐顺清
- 关键词:肉类食品细菌污染
- 发光分析法检测人白细胞介素-2
- 2000年
- 目的 采用夹心法建立一种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用于检测人白细胞介素 - 2 (h IL - 2 )。方法 根据样品中的发光值 ,用内插法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 h IL - 2的浓度。结果 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灵敏度为 15 ng/ L。批内和批间误差分别小于9%和 10 %。结论 此方法能快速、稳定、灵敏、特异地检出血浆、体液和细胞培养液中的 h IL -
- 舒柏华张利平徐顺清周宜开
-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白细胞介素-2HIL-2
- 食管癌端粒酶表达与其活性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端粒酶亚基因表达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检测2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47例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端粒酶各亚单位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亚单位基因端粒酶逆转录酶(mTERT)mRNA表达在食管癌、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端粒酶亚单位基因hTR或TP1mRNA在3种食管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5例食管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hTR或TP1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hTERT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端粒酶有望成为食管癌的生物标志物。
- 余红平张必翔李媛媛苏艳华王晓丽鲁文红徐顺清
- 关键词:端粒酶食管鳞状细胞癌端粒酶逆转录酶
- 生猪肉中腺苷酸与细菌及硫化氢含量关系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索评价生猪肉鲜度指标 (腺苷酸 )及与细菌 (BT)和硫化氢 (H2 S)关系。方法 从市场购入 5份生猪肉 ,高速捣碎成匀浆 ,分别置于 4 ,10和 2 0℃中 ,在 0~ 5d内测定生猪肉中的腺苷酸 (ATP采用生物发光法 )与BT、H2 S含量 (H2 S采用硝酸银比色法 )。结果 生猪肉中ATP含量随存放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BT和H2 S含量则反之 ,随存放温度的增高和时间的 (r值分别为 - 0 875 ,- 0 76 4和 - 0 72 8,P值均 <0 0 1)延长而增加 ,呈明显负相关。ATP测定方法 ,检出限比H2 S小 10 9倍。测定所需时间比细菌培养快 1d。结论 ATP可作为评价肉类营养和卫生质量的指标 ,比现行肉类卫生质量指标直接、快速和灵敏 ,对判定生肉保质期有一定实用价值。
- 王胜利舒柏华
- 关键词:鲜度指标ATP生物发光法
- 利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瞬时化学发光强度
- 2002年
- 通过加工一个带有注射孔的测量室顶部铅盖 ,将自动液体闪烁计数器改装成一种发光分析仪。改装后的液体闪烁计数器既能测量发光强度 ,又能测量 β射线 ,且测量 β射线性能不变。发光强度的测量性能与专用发光分析仪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 舒柏华张利平徐顺清
- 关键词:医用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