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20040611)
-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4
- 相关作者:董新姣周国玲李娜金煜彬金阳邵更多>>
-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温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无花果曲霉菌丝球对活性艳蓝KN-R的脱色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生物吸附法是染料废水处理中很有前途的一种方法。本文将培养的无花果曲霉菌丝球用于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的脱色,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转速、pH值及盐浓度、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菌丝球脱色的影响;比较了活菌与死菌的脱色效果;探讨了菌丝球重复利用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72 h,温度为33℃,转速为150 rpm,pH值为6.0,盐浓度为0.5%,以乳糖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时,菌丝球对活性艳蓝KN-R的脱色效果最好;活菌对染料的吸附性能比死菌好;菌丝球在重复利用了四次后,脱色率仍达85.7%。
- 董新姣黄吉祥
- 关键词:活性艳蓝KN-R染料脱色无花果曲霉菌丝球
- 固定化青霉菌吸附活性艳蓝KN-R的脱色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利用植物载体玉米芯对青霉菌X5进行了固定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载体固定化真菌的最优条件,考察了pH值、温度、盐浓度、葡萄糖浓度对菌株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菌量为8g/L,载体大小为1/3×1cm2×π×1cm,载体个数为15个,摇床转速为100r/min条件下玉米芯能够有效地固定菌体,固定化菌对染料脱色的最佳温度为30℃,pH值为3.0,葡萄糖浓度为10g/L,盐度对脱色有一定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固定化菌对活性艳蓝KN-R脱色率达到95%以上.固定化菌对活性艳蓝脱色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生物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固定化菌体重复利用5次后,脱色率仍达73.51%.
- 董新姣周国玲
- 关键词:染料脱色青霉菌固定化
- 无花果曲霉菌丝球对刚果红的脱色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利用无花果曲霉对刚果红进行脱色研究,在搅拌条件下,曲霉菌丝球能在18h内使刚果红脱色率达到90%以上。在脱色培养液中,对影响脱色过程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这些因素包括:脱色培养液初始pH,摇床培养温度及转速、盐浓度。结果表明:该无花果曲霉菌丝球对刚果红脱色的最佳温度为33℃,最佳pH7.0,最佳摇床转速为120r/min,盐度对脱色率有较大影响。菌丝球经四次脱色后,脱色率仍达到88.1%。在25~75mg/L浓度范围内,无花果曲霉对刚果红脱色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 董新姣李娜
- 关键词:无花果曲霉菌丝球刚果红脱色
- 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被引量:6
- 2005年
-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36株菌株,培养、筛选得到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9株,其中有一株絮凝活性较高,命名为B-8,同时考察了培养时间、温度、pH和碳源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72h,最佳温度为37℃,pH为7.0,葡萄糖为最佳碳源时,该微生物所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絮凝率可达95.75%。
- 董新姣潘孝杰黄崇宝张蕾蕾陈巍巍
-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
- 染料脱色菌无花果曲霉的微波诱变育种被引量:3
- 2006年
- 采用微波对染料脱色菌无花果曲霉(Aspergillus ficuum)进行不同时间诱变处理,确定了微波诱变的最佳诱变时间,比较了出发菌株与突变株的菌落形态及孢子形态的差异,研究了培养时间、温度、转速、pH对染料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功率为800 W的微波火力对无花果曲霉(Aspergillus ficuum)进行处理30 s,获得的突变株P30具有最佳脱色效果,突变株的菌落比原菌落直径大,分布不规则,菌落相对较少,其孢子颜色变深。突变株对染料脱色的最佳pH为6.0,最佳温度为33℃,转速为120 r/m in,时间为72 h。P30突变株对活性艳蓝KN-R的脱色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1%。
- 董新姣范茂水金阳邵
- 关键词:无花果曲霉微波诱变脱色
- 植物载体固定化无花果曲霉对直接冻黄G的脱色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利用植物载体丝瓜瓤对无花果曲霉进行固定,并对直接冻黄G进行脱色研究。同时考察了不同因素如菌龄、温度、pH、转速对直接冻黄G的脱色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龄菌丝脱色效果最佳,该菌在30℃、pH 6.0、90 r/m in的振荡条件下,经12 h它对直接冻黄G的脱色达到最佳效果。固定化细胞经8次脱色后,脱色率仍达94%以上。因此用丝瓜瓤固定无花果曲霉对处理染料污染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董新姣
- 关键词:固定化无花果曲霉脱色丝瓜瓤
- 青霉菌菌丝球形成条件及对染料脱色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为了考察微生物菌丝球生长的物理化学因素和控制菌丝球大小的规律以及对染料脱色效果,对青霉菌X5呈球状体生长和用此菌丝球对染料脱色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温度、pH、培养时间、摇床转速和表面活性剂对菌丝球成球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pH为3.0~4.0,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50r/min,不加表面活性剂,培养时间为3d所形成平均球径为0.80~1.00mm左右的菌丝球对染料脱色具有最佳的效果.
- 董新姣陈俊金煜彬
- 关键词:菌丝球染料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