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2002)

作品数:21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马璟汪溪洁常艳周长慧涂宏刚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毒性
  • 7篇细胞
  • 6篇药物
  • 5篇心脏毒性
  • 5篇源性
  • 5篇脏毒
  • 5篇干细胞
  • 4篇心肌
  • 4篇药源性
  • 4篇人胚
  • 4篇人胚胎
  • 4篇人胚胎干细胞
  • 4篇胚胎
  • 4篇胚胎干细胞
  • 4篇肝损伤
  • 4篇标志物
  • 3篇心肌细胞
  • 3篇药源
  • 3篇药源性肝损伤
  • 3篇生物标志

机构

  • 13篇上海医药工业...
  • 2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上海益诺思生...

作者

  • 11篇马璟
  • 7篇汪溪洁
  • 3篇汤纳平
  • 3篇王雁
  • 3篇赵琪
  • 2篇涂宏刚
  • 2篇常艳
  • 1篇欧红梅
  • 1篇严东明
  • 1篇周国民
  • 1篇杨琛懋
  • 1篇周长慧
  • 1篇韩玲
  • 1篇李华
  • 1篇胡晓敏
  • 1篇富欣
  • 1篇老东辉
  • 1篇常嘉
  • 1篇李旻

传媒

  • 9篇中国药理学与...
  • 3篇中国毒理学会...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2013年(...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2016年第...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人胚胎干细胞的药物心脏毒性评价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目的采用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derived cardiomyocytes,hESC-CM)和实时细胞分析系统(real-time cell analysi...
赵琪汪溪洁马璟
文献传递
药物光遗传毒性的评价模型
药物光遗传毒性评价模型分为两大类,体外模型和体内模型.体外评价模型由于操作简单,试验条件容易控制,一般作为药物光遗传毒性评价的常用方法.药物体外光遗传毒性评模型主要有光Ames试验(Photo-Ames)、光基因突变试验...
涂宏刚欧红梅黄鹏程周长慧王征常艳
基于基因组学的药物肝毒性候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芯片技术,对肝脏组织和血浆miRNA表达谱以及肝脏组织中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筛选出特异表达的miRNA和基因,初步探索这些基因在药物肝毒性中所参与的...
汤纳平王雁李华邱云良周国民马璟
文献传递
人胚胎干细胞在药源性心脏和肝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14年
人胚胎干细胞(hESC)具有无限增殖和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的能力,可应用于新药筛选和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过程。心脏毒性和肝毒性是新药研发失败、被监管以及撤市的主要原因。hESC分化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具有结构和功能特性,能在体外模拟药物的心脏和肝毒性,且基于hESC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建立的体外新药安全评价系统,具有实验周期短、用药量少、成本低和有效避免种属差异等优点。因此,hESC分化的心肌和肝细胞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淑颜汪溪洁胡晓敏马璟
关键词:人胚胎干细胞心脏毒性肝毒性
基于HepG2细胞的药物体外线粒体毒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目的 拟建立基于HepG2细胞的药物体外线粒体毒性评价模型,为早期药物线粒体毒性筛选提供研究平台.方法 以HepG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采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AZT)作为阳性药物,通过CCK8法检测AZT对He...
汤纳平王雁惠涛涛富欣马璟
庆大霉素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尿液生物标志物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肾损伤后尿液新生物标志物时间和剂量依懒性,以寻找敏感和特异的新生物标志物。方法 SD大鼠分别im给予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0,5,20和80 mg·kg-1,每天1次,按照给药次数又分为给药1,3,7,14 d和给药14 d恢复期28 d亚组,共计20组,给药后24 h,取血检测尿素氮(BUN)和肌酐(CRE),取尿用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尿蛋白结果显示,给予庆大霉素80 mg·kg-17和14 d,个别雌性大鼠可见尿蛋白明显阳性(3+),恢复期末有明显恢复趋势。给药80 mg·kg-17 d组雌性大鼠BUN和CRE明显升高(P<0.05),雄性大鼠CRE升高(P<0.05),BUN有升高趋势;给药80 mg·kg-114 d组雌雄大鼠BUN和CRE均明显升高(P<0.05),20 mg·kg-1组雌性大鼠CRE升高(P<0.05),恢复期末,雌雄大鼠BUN和CRE恢复正常。肾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给药20和80 mg·kg-13 d组肾见局灶性肾小管扩张,给药20 mg·kg-17和14 d组肾见炎细胞浸润和局灶性肾小管扩张,给药80 mg·kg-17和14 d组肾见局灶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局灶性管型(轻度),给药80 mg·kg-1恢复期28 d组肾见嗜碱性小管、肾小管管型。给药20和80 mg·kg-13,7和14 d组雌雄大鼠KIM-1明显升高(P<0.05),给药80 mg·kg-1恢复期28 d组雌雄大鼠和给药20 mg·kg-1的雄性大鼠KIM-1明显升高(P<0.05),但有恢复趋势;给药80 mg·kg-13 d组雌雄大鼠β2-MG明显升高(P<0.05),给药20和80 mg·kg-17和14 d组雌雄大鼠β2-MG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给药80 mg·kg-1雌雄大鼠和给药20 mg·kg-1的雌性大鼠恢复期28 d组β2-MG明显升高(P<0.05),但也有恢复趋势。结论与传统的各项检测指标相比,KIM-1和β2-MG在庆大霉素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邱云良洪敏富欣黄欢夏马璟
关键词:肾毒性肾损伤分子-1Β2微球蛋白
记忆系统免疫毒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2013年
基于T细胞依赖性抗体实验思路,建立具有剂量关系的记忆系统免疫毒性评价模型。雌性SD大鼠分别在d1和d22尾静脉注射抗原钥孔戚血蓝素(KLH)300μg/kg,d22~d24灌胃给予环磷酰胺(1,5或20mg·kg-1d-1,连续3d)。结果表明,d27时1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比阴性组显著降低,而d30和d33时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加。免疫酶联技术检测结果表明,1高剂量组大鼠特异性抗体(IgG)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林曼洪敏马璟
关键词:记忆系统免疫毒性环磷酰胺
血浆miR-122作为药源性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及应用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标准化的血浆microRNAs实时定量PCR (RT-qPCR)技术平台,并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估血浆miR-122作为药源性肝损伤非侵袭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同时将血...
汤纳平王雁马璟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
氯胺酮对HepG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评价氯胺酮的线粒体毒性,从而探讨氯胺酮可能的毒性机制。方法 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齐多夫定10~2000μmol·L-1培养7 d,或加入氯胺酮50~3000μmol·L-1培养24 h,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ep G2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齐多夫定100μmol·L-1培养7 d后,或加入氯胺酮100和1200μmol·L-1培养24 h,化学发光法检测胞内ATP合成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同时设齐多夫定1000μmol·L-1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mt D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齐多夫定10~2000μmol·L-1可以抑制细胞存活,IC50为100μmol·L-1;氯胺酮1000~3000μmol·L-1抑制细胞存活,IC50为1200μmol·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齐多夫定100μmol·L-1组线粒体ATP合成水平显著下降(P〈0.05),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5),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0.05),ΔΨm显著下降(P〈0.05),而1000μmol·L-1可以明显干扰mt DNA表达水平(P〈0.05)。氯胺酮100μmol·L-1组ATP合成水平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氯胺酮1200μmol·L-1组ATP合成水平显著下降(P〈0.01),活性氧水平和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ΔΨm显著下降(P〈0.05),mt DNA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氯胺酮可以通过干扰线粒体代谢功能而诱导线粒体损伤。
王雁汤纳平惠涛涛富欣李华杨琛懋周国民马璟
关键词:氯胺酮HEP线粒体药物毒性
实时xCELLigence细胞分析系统在药物心脏毒性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药物的心脏毒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大量临床上使用的药物由于心脏毒性而被撤市或监管。因此,药物安全评价是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实时xCELLigence细胞分析系统是一种基于电子阻抗的非标记性、非侵入性、实时动态的细胞分析检测技术,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药物的毒性筛选中。xCELLigence RTCA Cardio系统具有高的时间分辨率,能灵敏地、精确地监测到药物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节律、幅度等指标的改变,并通过Poincaréplots分析其心率变异性。这些指标均与药物的心脏毒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该系统具有高的特异性,能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筛选其心脏毒性。本文对RTCA的基本原理和其在药物心脏毒性筛选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王淑颜汪溪洁马璟
关键词:心脏毒性安全性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