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主部署创新项目

作品数:49 被引量:914H指数:17
相关作者:钟林生王礼茂耿元波师长兴唐承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9篇农业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7篇水利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6篇旅游
  • 6篇黄河
  • 6篇草原
  • 5篇生态
  • 5篇生态系统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4篇低碳
  • 4篇地缘
  • 4篇宁蒙河段
  • 4篇河段
  • 3篇地缘政治
  • 3篇羊草
  • 3篇羊草草原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土壤
  • 3篇能源
  • 3篇农田
  • 3篇农田生态
  • 3篇农田生态系统

机构

  • 49篇中国科学院
  • 2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甘肃省社会科...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8篇王礼茂
  • 7篇耿元波
  • 7篇钟林生
  • 6篇师长兴
  • 6篇李红强
  • 5篇唐承财
  • 5篇孙晓敏
  • 5篇范小黎
  • 4篇温学发
  • 4篇罗光强
  • 3篇成升魁
  • 3篇鲍超
  • 3篇史晶晶
  • 3篇朱治林
  • 3篇王随继
  • 3篇闫云霞
  • 3篇周园园
  • 2篇于贵瑞
  • 2篇张戈丽
  • 2篇杜俊

传媒

  • 5篇资源科学
  • 5篇地理研究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经济地理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能源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开发研究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年份

  • 5篇2014
  • 2篇2013
  • 13篇2012
  • 9篇2011
  • 17篇2010
  • 4篇200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风电减排CO_2的成本测算及其时空分异被引量:7
2010年
以风电并网利用为主的风能资源快速开发和利用已产生了显著的能源替代、CO2减排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等良性效应,开展中国风电减排CO2成本测算及其时空分异的探究对于准确认识风能在能源系统中地位、明确风电发展方向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作用。在明确风电电价测算方法和构建风电减排CO2成本测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中国典型风电项目技术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通过学习曲线模型分析,测算了不同风能等级区、不同省份不同时期的中国风电减排CO2成本。结果表明,在当前水平下,中国在风能极丰富区、丰富区、较丰富区、一般区、贫乏区风电减排CO2的成本分别为120元/t、182元/t、243元/t、367元/t、737元/t;不同省份减排成本差异很大,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783元/t和39元/t,且呈现出沿海省份减排成本低于内陆省份,减排成本空间分布与风能资源存在一定错位的现象。在2008~2050年期间,中国风电减排CO2成本呈持续下降趋势,预计在2020年风电开始具备与常规火电竞争的能力。
李红强王礼茂
关键词:风电CO2减排成本时空分异
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影响被引量:34
2010年
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是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的结果。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相应发生变化,对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区域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以及指导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西藏"一江两河"农区是西藏最重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必然对该区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一江两河"地区主要站点的气象数据,采用平均气温、≥0℃和≥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作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指标,分析"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年际变化趋势及其热量资源变化在年内的分配。结果表明:①"一江两河"地区气温显著升高,增温以冬季最为明显;热量资源年际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②研究区主要代表气象站点表现出≥0℃和≥10℃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的趋势;③从研究区各站点逐月积温年际变化来看,≥0℃积温在春季增幅明显,尤其以3月积温增加明显;≥10℃积温8-10月增加幅度较其他月份明显;④热量资源的增加正值作物或牧草生长始末期,热量的增加将影响作物或牧草的生长,如拉萨地区适宜冬小麦播种期明显推迟。
张戈丽欧阳华周才平徐兴良张宪洲武俊喜
关键词:气候变化积温
基于功能性状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框架被引量:28
2012年
功能性状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属性和过程及其维持来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制,也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入点。该文对目前的功能性状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框架进行了介绍,回顾了功能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功能性状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功能性状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框架。在这个研究框架中,首先选取对生态系统功能影响显著的非生物因子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然后量化非生物因子和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数量关系。与此同时,利用群落构建理论和物种共存机制分析功能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机制联系,以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形成和变化机制,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肖玉谢高地安凯鲁春霞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性状
中国低碳能源发展潜力及对国家减排贡献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科学评估低碳能源发展潜力及对实现国家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目标的贡献,对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和明确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价值。论文设置了中国低碳能源的两种发展情景,并从总量、分品种和分领域评价了两种情景下低碳能源的发展潜力和减排潜力。在此基础上,系统评估了两种情景下中国低碳能源对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贡献率。评估结果表明:1)发展低碳能源对于完成国家减排目标至关重要,在平稳、较快和高速经济增长3种方案下,通过发展低碳能源对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最低贡献为12.58%,最高则可达30.25%;2)经济增长速度越快,低碳能源对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贡献越低;3)若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则一方面要加大对低碳能源的投入,同时则需大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碳生产率,控制碳排放总量的快速增加。
李红强王礼茂
关键词:低碳能源CO2减排目标
基于生态地理分区的青藏高原植被覆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74
2010年
基于1982~2006年GIMMS NDVI数据集和地面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整个区域及各生态地理分区年均NDVI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偏相关分析研究不同生态地理分区植被覆被变化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近25年来,高原植被覆盖变化整体上趋于改善;高原东北部、东中部以及西南部湿润半湿润及部分半干旱地区植被趋于改善,植被覆盖较差的北部、西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呈现退化趋势;(2)高原植被变化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明显高于与降水变化的相关性,说明高原植被年际变化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3)高原植被年际变化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植被覆盖中等区域全年月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最强,相关性由草甸向草原、针叶林逐步减弱,荒漠区相关性最弱。生长季植被覆盖变化与气温的相关性和全年相关性较一致,降水则不同,生长季期间高原大部分地区植被变化与降水相关性不显著。
张戈丽欧阳华张宪洲周才平徐兴良
关键词:青藏高原NDVI气候变化
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田红壤碳氮淋失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土壤中碳、氮淋失降低土壤肥力,污染水体环境.为探究不同施肥种类对稻田红壤碳氮淋失影响,本试验依托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站(114°53'E,26°48'N)1998年建立的红壤稻田长期定位控制试验,选用负压法采集土壤溶液,研究秸秆还田(ST)、有机肥(OM)、化肥(NPK)对土壤碳、氮淋失状况及时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田土壤中氮素淋失以铵态氮(NH+4-N)为主,施用NPK使土壤中NH+4-N(1.2 mg·L-1±0.1 mg·L-1)淋失最严重,施用OM使土壤中可溶解性有机碳(DOC)(27.3 mg·L-1±1.6 mg·L-1)淋失最严重,且土壤中DOC和NH+4-N均在水稻营养生长期淋失最严重(P<0.05);2施用OM与NPK可以增加稻田红壤中NH+4-N、DOC、总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且施用NPK增加TN效果最显著,施用OM增加SOC最显著;3土壤渗漏液中DOC含量与稻田红壤中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渗漏液中NH+4-N含量与稻田红壤中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刘希玉邹敬东徐丽丽张心昱杨风亭戴晓琴王忠强孙晓敏
关键词: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2年
基于2009年的太阳能光伏数据,利用ArcGIS分析工具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的北京和河北,新增量分别占全国比重的85.7%、8.8%,累积量占全国总量的73.1%、8.2%。光伏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华东为主,中南、华北为辅的空间格局,光伏企业数分别占全国的52.67%,20.67%和17.85%。光伏企业分布较集中的省(直辖市)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分别占全国的16.6%,15.6%,13.9%,12.6%和12.2%。基尼系数表明,华北地区集聚程度最大,在0.7左右;东北地区集聚程度最小,略高于0.5。影响因素的回归统计结果表明,政府政策、技术水平、消费市场和能源效率是影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并且呈较强正相关。
陈枫楠王礼茂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影响因素
鲁西北平原玉米地涡度相关臭氧通量日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近地面高浓度臭氧(O3)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等都有副作用.基于O3通量(特别是植物气孔吸收)的评价指标被认为比基于O3浓度的指标能更好地反应O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报道了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农田生态系统(玉米地)O3通量的观测结果,初步分析了该地区夏玉米地上O3浓度、沉积速度(Vd)和臭氧通量(Fo)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生态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2011年8月9日至9月28日),30 min平均O3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最低值(16.5 nL L-1)和最高值(60.1 nL L-1)的出现时间分别为6:30和16:00左右.白天(6:00~18:00)和夜间(18:00~6:00,下同)的O3浓度分别为(39.8±23.1)和(20.7±14.1)nL L-1(平均值±标准差),瞬时O3浓度最大值为97.5 nL L-1.O3浓度受太阳辐射和温度影响比较明显.(2)无论白天还是夜间,近地层O3都是向下运动的.Vd日变化规律表现为夜间小而平稳、上午快速上升、中午前后大而平稳以及下午快速下降的过程.白天和夜间的Vd平均值分别为0.29和0.09 cm s-1,最大值为0.81 cm s-1.白天Vd的大小受作物生长期的影响,而Vd的日变化受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3)O3通量的日变化受O3浓度和Vd的共同影响,白天和夜间的平均O3通量(Fo)分别为-317.7和-70.2 ng m-2 s-1.Fo与CO2通量(Fc)和潜热通量(LE)的相关关系比较显著,通过比较白天和晚上Vd的差别,可以判断白天的气孔吸收是玉米地上大气O3主要的汇.
朱治林孙晓敏董云社赵风华Franz X MEIXNER
关键词:臭氧浓度涡度相关农田生态系统鲁西北平原
能源和地缘政治的互动模型被引量:12
2011年
运用系统分析法,第一步建立了能源出口国—过境运输国—进口国的能源利益体双循环模型,第二步建立了以跨国公司、政府、国际组织为载体的地缘政治体双循环模型,最后将两者叠加,得出能源与地缘政治的互动模型。认为:出口国、进口国、过境运输国分别通过提供国际公共品、获取能源的手段、受控制程度来影响地缘政治体系;跨国公司、政府、国际组织分别以投资、外交主动权、国际话语权作用于能源体系。从而形成能源和地缘政治的互动。
陈枫楠王礼茂
关键词:能源地缘政治互动机制
^(13)C在草原土壤呼吸区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区分草原土壤呼吸的主要目的在于准确估算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蓄积和碳源、汇潜力,为预测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主要论述了稳定同位素13C在草原土壤呼吸区分方面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①碳同位素区分土壤呼吸的两种主要标记方法——脉冲标记法和持续标记法,其中脉冲标记法包括单次脉冲标记法和重复脉冲标记法,持续标记法包括FACE实验标记法和13C自然丰度标记法,也介绍了利用核爆产生的14C标记;②应用碳稳定同位素区分土壤呼吸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③土壤呼吸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取样方法和测定,包括静态箱-Keeling Plot法、静态箱平衡状态法和动态箱连接红外分析仪法等;④指出了减小静态箱-Keeling Plot法测定土壤呼吸碳同位素值的误差需采取的措施。
耿元波史晶晶
关键词:草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