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2002)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邹惠玲丁文莉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1篇信仰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传统
  • 1篇印第安人
  • 1篇甜菜
  • 1篇女王
  • 1篇自传
  • 1篇自我
  • 1篇自我叙事
  • 1篇族裔
  • 1篇族裔性
  • 1篇位置感
  • 1篇戏剧
  • 1篇戏剧作品
  • 1篇小说
  • 1篇美国印第安人
  • 1篇迷惘
  • 1篇剧作
  • 1篇兰斯
  • 1篇呼喊

机构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邹惠玲
  • 1篇丁文莉

传媒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语文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格兰斯戏剧作品中当代印第安生存困境的真实再现
2015年
在《战争呼喊》中,印第安裔女作家格兰斯如实表现了当代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揭示了印第安传统的式微乃至消逝,以及当代印第安人挣扎于印第安传统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的夹缝中无法解脱、找寻不到自我身份的痛苦与无奈。在这一意义上,《战争呼喊》既是格兰斯笔下那些失去传统根基的印第安人挣扎着寻求出路时发出的呼喊,亦是她本人痛苦的呐喊。通过这种呼喊,她把当代印第安生存的真相展示出来,强迫当代印第安人直面永远无法回归祖先传统的严酷现实。
邹惠玲
美国印第安人的自我叙事传统与当代印第安自传被引量:3
2015年
美国印第安人具有悠久的自我叙事传统,这一传统与以个体为中心的西方白人自传的本质区别是,以印第安群体意识为基调,聚焦于融入部族群体的个体,以个体经历体现部族群体诉求。在早期印第安口头自我叙事中,群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以维系或加强亲缘关系、获得群体承认与赞许作为自我叙事的目的;在过渡阶段书面印第安自传中,群体意识更多地表现为对白人殖民的揭露和对部族群体文化与精神传统的怀念;而在当代印第安自传中,群体意识依然似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以莫马迪为代表的当代印第安自传撰写者们从印第安群体意识出发,一方面谴责白人殖民施加于印第安群体的种族和文化灭绝,表达对印第安群体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主动承担起弘扬印第安传统文化的责任,着力表现自己以及其他部族成员如何通过对部族神话与历史的追忆回归部族传统信仰,实现群体之中的自我身份构建。
邹惠玲朱文瑶
《痕迹》和厄德里克:小说内外的恶作剧者被引量:8
2013年
作为印第安口头传统的一部分,恶作剧者因其具有的颠覆性和杂糅性,被当代印第安裔作家移入小说创作中来。在路易斯.厄德里克的《痕迹》中,主人公弗勒和纳纳普什以恶作剧者方式,打破白人虚伪的谎言,颠覆主流话语中印第安人的刻板形象,坚持自我完整的族裔文化身份。同时,在与主流话语斡旋、谈判、交涉的过程中,实现印第安世界观中推崇的平衡与和谐。厄德里克将口头传统和西方小说体裁相结合,穿越文化边界的杂糅特征也印证了其自身恶作剧者的身份。
丁文莉邹惠玲
关键词:《痕迹》
论路易斯·厄德里克《甜菜女王》中的族裔性
2017年
美国文学评论界曾就印第安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甜菜女王》中族裔性的存在与缺失问题,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论战。争论的焦点在于族裔作家的文学创作是否必须表达对种族问题的关注以及如何去表达这种关注。本文以印第安核心价值观中的家、身份、和位置感为着眼点,探讨厄德里克在小说中对印第安价值观传承的独特书写方式,进而指出在解读族裔文本时,只有将"族裔性"看作一个动态的历史构建过程,才能正确阐释作者的文化立场。
丁文莉
关键词:位置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