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090NKCA075)
- 作品数:20 被引量:223H指数:9
- 相关作者:石惠春何爱红王亦龙刘伟何剑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甘肃省生态安全预警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研究旨在分析甘肃省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以期为改善甘肃省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构建出甘肃省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其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预警分析,最后运用灰色系统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2018—2022年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研究表明:2005—2015年甘肃省生态安全指数从0.4103增加到0.5967,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等级从Ⅲ级到Ⅱ级再到Ⅲ级,呈现"U"型态势,说明甘肃省生态环境在经历了恶化之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灰色预测分析得出2018—2022年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6344、0.6592、0.6859、0.7148、0.7458,表明甘肃省生态安全状况将保持向好的趋势。
- 刘冉芝石惠春李鲁华
- 关键词:生态安全预警GM(1,1)模型
-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演化研究被引量:17
- 2017年
- 以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A级旅游景区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始终为凝聚型,且景区空间集聚范围在逐年扩大的同时,集聚程度也在增强,呈现出沿主要交通干线、河流、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分布的演化规律。
- 巩萧石惠春张琪
- 关键词:A级旅游景区
- 一种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28
- 2012年
- 生态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最终趋势。从结构、功能、活动、发展演化规律等方面来看,城市生态系统都可以被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到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中,提出和解释了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概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将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多个指标系统合成一个与最优评价集的相对贴近度,用来描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兰州市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在2004—2010年间,兰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折线型关系,而且有明显的陡降现象。具体变化趋势是从2004年的0.5081平缓上升到2005年的0.5581、然后陡降到2006年的0.4073、接着平缓上升直到2009年的0.5010、最后平缓下降到2010年的0.4706。尽管不同时期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所变化,但是总体来说,一直处在基本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协调程度一般;该评价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科学依据。
- 石惠春刘伟何剑刘鹿师晓娟万海滢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集对分析
-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选择探讨被引量:6
- 2012年
-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不遭受破坏,为了解决旅游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中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选择。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必须选择保护性模式,并根据中国各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结合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特色开发模式,达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 何爱红王亦龙寇博轩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 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被引量:2
- 2012年
-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量化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是监测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效果的理论基础。以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游憩费用法对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计算出其游憩总价值。这些结果可为甘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管理决策和旅游资源补偿提供一定的参考。
- 何爱红
- 关键词:游憩价值价值评估
- 基于RMP分析的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引发了旺盛的休闲旅游需求。本文从城郊休闲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基于RMP视角,对市场、资源、产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休闲设施为基础、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策略。
- 石惠春姜庆花
- 关键词:城郊休闲旅游
- 生态脆弱的温带地区草原生态移民分析——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搜集了古浪县生态移民规划、政策和实施资料,实地调查统计了干城乡446户移民农户基本情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草原生态移民情况。结果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古浪县移民具有必然性;该地采取了高海拔山区整村搬迁和绿洲川区部分搬迁相结合的移民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总体上看,移民是古浪县恢复生态和脱贫的有效措施。
- 王蓉石惠春
- 关键词:生态脆弱温带生态移民
- 甘肃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31
- 2012年
-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为区域研究单元,并分解为东部旅游区、中部旅游区、西部旅游区三个区域进行分析,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9-2008年甘肃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999-2008年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但总体差异依然很大,经过10年发展甘肃省入境旅游优势突显。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 秦欣石惠春吕娜
- 关键词:入境旅游时空演变特征
- 基于生态足迹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评价被引量:18
- 2013年
- 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好的评价指标之一。采用生态足迹模型,首次对宁夏1991-2010年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对生态赤字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修正了Ulanowicz的发展能力模型,创新性的在计算公式中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因子引入,对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1-2010年宁夏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0.4 hm2,和全国0.68 hm2的水平相比,1991-2010年宁夏生态赤字扩大5倍,20 a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但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在2010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2010年最大,为2.993,是20 a前的16倍多。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是宁夏提高发展能力的途径;且通过政策手段对能耗进行控制,宁夏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可期待的。
- 何爱红王亦龙向党石惠春
- 关键词:生态足迹
- 甘南州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依据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的有关理论,分析了2010年甘南州的抽样调查问卷、旅游规划说明书和甘南州旅游局提供的统计资料,从甘南州入境游客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出游动机、旅行方式和停留时间等方面对甘南州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甘南州的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营销和旅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刘艳石惠春
- 关键词: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