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335042)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 相关作者:蔡真杨杨何冬花胡洁高良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id蛋白在内质网和线粒体相关的凋亡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 Bid 蛋白在内质网和线粒体相关的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高三尖杉酯碱(HHT)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系 MUTZ-1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 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线粒体和内质网凋亡途径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用药前后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以及凋亡相关蛋白 Bid 的转位。结果 0.05μg/ml HHT 作用后4 h胞质内 Ca^(2+)浓度增高,12 h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HHT 作用后线粒体膜电位持续下降。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强,12 h达到高峰,其后开始下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 Bid 蛋白用药前位于内质网,用药12 h后转位至线粒体。结论 HHT 可以诱导 MDS 细胞凋亡,内质网和线粒体相关的凋亡途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Bid 蛋白可能是两种凋亡途径的交叉点。
- 胡洁何冬花高良杨春虎蔡真
- 关键词:线粒体细胞凋亡MUTZ-1细胞
- 溶酶体在细胞死亡中的介导作用被引量:9
- 2007年
- 溶酶体作为细胞内消化器官,参与细胞自溶、防御等生物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溶酶体在死亡信号作用下释放以组织蛋白酶为主的多种水解酶,参与包括自噬及凋亡在内的细胞死亡,这一过程称为溶酶体途径的凋亡。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程度是决定细胞死亡类型的重要因素。释放的组织蛋白酶可通过剪切Bc l-2家族蛋白,引起一系列的促凋亡反应,如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激活caspase等;还可以反作用于溶酶体促进其通透性改变。肿瘤的侵袭转移伴随着溶酶体功能改变及组织蛋白酶表达增加,溶酶体的这些改变能使肿瘤细胞对死亡途径的敏感性增加。研究肿瘤相关的溶酶体成分及功能改变,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杨杨蔡真
- 关键词:溶酶体细胞程序性死亡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