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012110115)

作品数:8 被引量:155H指数:8
相关作者:丰爱平谷东起周名江谭志军颜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莱州湾南岸
  • 3篇亚历山大藻
  • 3篇塔玛亚历山大...
  • 3篇赤潮
  • 2篇毒性
  • 2篇海水入侵
  • 1篇地景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超采
  • 1篇东海原甲藻
  • 1篇毒素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害赤潮
  • 1篇有害赤潮藻
  • 1篇原甲藻
  • 1篇湿地
  • 1篇湿地景观
  • 1篇破碎化
  • 1篇气候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谷东起
  • 4篇颜天
  • 4篇丰爱平
  • 4篇谭志军
  • 4篇周名江
  • 3篇王丽平
  • 2篇夏东兴
  • 2篇于仁诚
  • 2篇吴桑云
  • 1篇付军
  • 1篇李朝新
  • 1篇王云峰
  • 1篇邱志高
  • 1篇李钧
  • 1篇杨鸣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海岸工程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鲈鱼幼鱼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塔玛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tamarense) (ATHK)藻液能对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幼鱼 (2 5cm)的存活有明显的影响 ,96h的半致死浓度为 4 0 0 0cells mL .根据该藻PSP产毒量 37 4 8fmol cell (毒性为 11pg (STXeq) cell)计算 ,鲈鱼幼鱼的 96h半致死藻毒素浓度相当于 14 9 92fmol L (毒性为 4 4pg (STXeq) L) .通过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藻液各组分 (都相当于 80 0 0cells mL) :藻细胞悬浮液、去藻过滤液、细胞内容物以及细胞碎片的毒性大小比较研究 ,发现藻细胞的毒性作用很强 ,与藻液相近 ,细胞内容物也有显著影响 ,其他组分无显著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幼鱼摄入PSP毒素是幼鱼致死的原因 .较大的幼鱼(12cm)对有毒藻不敏感 ,暴露在 10 0 0 0cells mL 10d后 ,存活率为 10 0 % .
颜天谭志军于仁诚王丽平周名江
关键词:毒性效应海洋污染赤潮
有害赤潮藻对浮游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3年
有害赤潮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在赤潮危害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综述了有害赤潮藻对浮游动物的毒害作用 ,主要表现为影响浮游动物的存活和生长 ,降低母体的产卵力、卵的受精率或受精卵的孵化率以及减慢胚胎发育或造成畸形 ,影响幼体的正常发育 ,抑制浮游动物的摄食和改变其正常行为等 ;这些毒害作用主要是由赤潮藻产生的藻毒素或其它一些胞外渗出物通过降低浮游动物对食物的利用率、造成生理损伤、破坏细胞膜、降低亲体产生的配子质量、抑制有丝分裂和胚胎发育等造成的 .某些赤潮藻营养成分单一如缺乏多不饱和脂肪酸 ,也会对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 .
王丽平颜天谭志军周名江
关键词:赤潮藻毒素浮游动物
莱州湾南岸海岸侵蚀过程与原因研究被引量:54
2006年
采用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莱州湾南岸1958-2004年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58-1984年,莱州湾南岸岸线平均侵蚀后退速率为27m/a,0m等深线后退速率为27~65m/a,岸滩平均蚀低速率为2.1cm/a。1984-2004年,莱州湾南岸岸线位置基本无变化,岸滩平均蚀低速率为1.04cm/a,水深5m以浅的区域表层沉积物变粗。海面相对上升、入海泥沙量减少和风暴潮是研究区海岸侵蚀主要原因,三者对海岸侵蚀影响权重比为3:5:2。
丰爱平夏东兴谷东起吴桑云李朝新
关键词:莱州湾南岸海岸侵蚀影响因素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发展动态和原因被引量:17
2006年
以莱州市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对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发展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1989年是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发展最快的时期,其后海水入侵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入侵南界基本在1995年线附近摆动。BP网络计算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减少,直接原因则是地下水超采。降水量增加比地下水超采量减少所引起的海水入侵速度降低量要大;即使恢复了海水入侵前的水量供需状况,海水入侵也不会完全停止。
丰爱平谷东起夏东兴
关键词: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降水量地下水超采BP网络
近50年来莱州湾南岸气候变化及环境效应被引量:10
2006年
利用实测的地面气象资料,对近50年来莱州湾南岸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自1954年以来莱州湾南岸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年均降雨量处于波状起伏状态,1970年以前为多雨期,1970-1990年为少雨期,此后降雨量又有所增加。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加上人类活动不断增强,导致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快速发展,台风风暴潮发生频次和强度有所增加,滨海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邱志高丰爱平谷东起吴桑云
关键词:莱州湾南岸气候变化海水入侵风暴潮
塔玛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数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03年
通过对 2 0 0 2年 5月东海赤潮原因种 -东海原甲藻和亚历山大藻的单一藻种和两种藻混合情况下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数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 (ATHK )对轮虫有致死作用 ,其4 8hLC50 为 130 0cell·ml-1.藻的各组分毒性比较研究表明 ,只有藻液和藻细胞具有这种毒害作用 ,藻在早期生长阶段的毒害作用较强 ,毒性大小与藻细胞活性相关 .东海原甲藻在高密度 (4× 10 4、5× 10 4、10× 10 4cell·ml-1)时对轮虫种群数量在第 5d时开始有影响 ;东海原甲藻在低密度 (1× 10 4、2× 10 4、3× 10 4cell·ml-1)时 ,轮虫能够以其为食并进行生长繁殖 .两种藻混合情况下 ,东海原甲藻能够减轻塔玛亚历山大藻对轮虫的毒害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此次赤潮对东海的微型浮游动物种群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
王丽平颜天谭志军周名江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褶皱臂尾轮虫
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黑褐新糠虾和卤虫的急性毒性作用被引量:18
2004年
以黑褐新糠虾和卤虫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典型有毒有害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的毒性.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都能影响糠虾的存活,在96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糠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约为7000和450000个/cm3;在24h内塔玛亚历山大藻和赤潮异弯藻对卤虫存活没有显著影响,而赤潮异弯藻能对卤虫的活力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0 1,1 5,5和24h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5000,7500,4500,3000个/cm3,但在赤潮异弯藻较低浓度为3000个/cm3时,经过48h卤虫的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表明,这两种有害藻对同一种生物的毒性大小存在差异,而这两种甲壳类生物对同一种有害藻的反应也不相同.
颜天谭志军李钧于仁诚王云峰周名江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异弯藻黑褐新糠虾卤虫急性毒性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分析被引量:20
2006年
以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为例,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滨海湿地景观特征及景观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严重,整体斑块密度为6.7个/km2,廊道密度为0.01 km/hm2,人工景观破碎化程度比自然景观高,人类活动是造成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退化进行了定量评价。
谷东起付军杨鸣丰爱平
关键词: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