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G[2010]0732)
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G[2010]0732)
-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4
- 相关作者:石蓓赵然尊龙仙萍刘志江王冬梅更多>>
- 相关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腺病毒介导hRAMP1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被引量:3
- 2011年
- 背景:外源性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转染可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对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获得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以携带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的腺病毒和空腺病毒转染后,分成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组、空病毒组和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腺病毒转染细胞后随时间延长,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逐渐增加,72h表达最强,感染率达80%,96h时仍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组的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蛋白表达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增殖明显抑制,与空病毒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龙仙萍赵然尊石蓓崔璨盛瑾陈攀科
-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
- 多支血管病变PCI术后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影响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为MVD病变并行PCI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MVD患者PCI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左室射血分数P=0.044,OR(95%CI)为2.617(1.025,6.679)、心力衰竭P=0.006,OR(95%CI)为4.379(1.529,12.538)、血管病变支数P=0.038,OR(95%CI)为2.663(1.055,6.723)及血运重建方式P=0.011,OR(95%CI)为0.431(0.226,0.821)。结论影响冠心病MVD患者PCI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EF、心力衰竭和血运重建方式;其中血运重建方式为影响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正龙石蓓许官学刘志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多支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hRAMP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hRAMP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血管再狭窄及心肌梗死后兔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基因修饰MSC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模型并行右侧颈动脉球囊损伤(简称双模型),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腺病毒转染MSC,实验按数字随机分为hRAMP1转染MSC移植组(hRAMP1-MSC组,n,=24),空病毒转染MSC移植组(MSC组,n=24)和PBS移植对照组(对照组,n=24)组,细胞移植后28d免疫荧光检测心肌和血管组织MSC归巢和分化及存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及血管α-平滑肌抗体(α-SM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PCNA),HE染色对心肌和血管组织形态学检测,TTC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细胞移植28d,损伤血管内膜有EGFP标记的MSC,EGFP表达位置检测到CD31表达,并沿损伤内膜分布,对照组无EGFP表达;与对照组比较,hRAMP1-MSC和MSC组新生内膜面积(0.15±0.05和0.33±0.08比0.77±0.11)与新生内膜和中膜面积比(0.24±0.07和0.51±0.12比1.09±0.23)均明显低(均P〈0.05),尤以hRAMP1-MSC组显著(均P〈0.05);损伤血管增生内膜细胞α-SMA表达阳性,PCNA表达率在对照组最高,MSC组次之,hRAMP1-MSC组最低(0.627±0.049、0.366±0.013和0.120±O.028,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后28dhRAMP1-MSC组和MSC组梗死交界区毛细血管密度增加(44.2±3.8和22.3±1.7比9.3±3.6,均P〈0.05);心功能均得到改善(射血分数:60.6%±1.5%和50.8%±3.2%比38.2%±2.O%,均P〈0.05);心肌梗死面积缩小(20.7%±1.4%和33.2%±3.7%比35.6%±2.7%,均P〈0.05),尤以hRAMP1-MSC组显著。结论hRAMP1基因修饰MSC较单纯MSC移植更能改善梗死后心脏�
- 龙仙萍赵然尊石蓓许官学沈长银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肌细胞平滑肌
- 核因子相关因子2参与间充质干细胞调节大鼠梗死心肌氧化应激作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梗死心肌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pragye-Dawley(SD)大鼠60只,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入对照组、MSC移植组和MSC移植+血红素氧化酶1(HO-1)抑制剂组,每组20只。以密度梯度离心并贴壁培养获得骨髓源MSC,于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经心肌局部多点注射MSC悬液。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心肌梗死和梗死交界区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核因子相关因子(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 3组间心肌梗死前的心肌组织中SOD、GSH和MD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在细胞移植后24h、72h、7d的心肌组织中SOD和GSH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心肌梗死前(P值均<0.05),以72h时最低,以后逐渐回升,至细胞移植14d时与心肌梗死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时,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心肌梗死前(P值均<0.05),以72h时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细胞移植14d时与心肌梗死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SC移植组在细胞移植24、72h的心肌组织中SOD和G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SC移植+HO-1抑制剂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而MDA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MSC移植+HO-1抑制剂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中,细胞移植后24和72h时心肌梗死组织Nrf2和HO-1的表达水平均较心肌梗死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MSC移植组细胞移植后24和72h时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心肌梗死前和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且细胞移植后7d时的HO-1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移植MSC可能通过促进局部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酶靶基因HO-1蛋白表达而调节梗死心肌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氧化应激�
- 赵然尊秦继超龙仙萍杨文笔刘志江石蓓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氧化应激血红素氧化酶1
- 转染hRAMP1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局部血管再生的作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hRAMP1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后新生血管生成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并贴壁培养获得兔骨髓MSCs,并分别转染pAd2-hRAMP1或pAd2-EGFP后给予CGRP刺激,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和HGF水平。建立心肌梗死再灌注兔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SChRAMP1组(pAd2-hRAMP1转染MSCs移植)、MSCnull组(pAd2-EGFP转染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n=10)。2周时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梗死组织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和HGF蛋白表达;4周时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比;抗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新生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CGRP诱导72 h后MSChRAMP1培养上清液中VEGF和HGF水平显著高于MSCnull组[VEGF:(1 859.4±267.4)vs(1 344.4±137.2);(1 052.2±239.3)vs(683.8±150.5)pg/ml,P<0.05]。细胞移植后4周TTC染色检测显示MSChRAMP1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降低对照组和MSCnull组[(10.1±2.9)%vs(30.6±2.7)%和(22.5±3.2)%,P<0.05];抗CD3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SChRAMP1组的梗死区和梗死交界区新生毛细血管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SCnull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细胞移植后2周MSChRAMP1组心肌梗死区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和H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SCnull组(P<0.05)。结论MSChRAMP1能通过提高梗死区心肌组织中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和HGF的表达,促进心肌梗死区和梗死交界区新生毛细血管生成,降低心肌梗死面积。
- 赵然尊龙仙萍刘志江王冬梅石蓓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再血管化
- 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修饰间充质干细胞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hRAMP1)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再灌注兔模型,随机分为hRAMP1组(高表达hRAMP1基因的MSC移植,n=10)、MSC组(无基因修饰的单纯MSC移植,n=10)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n=10)。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梗死后1、3、7和28d心肌梗死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hRAMP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组织Masson染色评价心肌梗死后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程度;超声心动图评价28d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结果细胞移植后,与对照和MSC组相比,hRAMP1组的LVEF[(57.2±6.3)%比(36.2±2.2)%、(45.3±5.4)%]和FS[(29.2±2.4)%比(13.5±1.4)%、(19.4±2.4)%]均升高(均P<0.05),而LVESD[(7.9±0.8)比(12.7±0.9)、(10.4±0.9)mm]和LVEDD[(12.7±1.2)比(17.3±2.4)、(16.3±1.1)mm]、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降低,胶原沉积减少。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RAMP1组MMP-9蛋白表达较对照、MSC组明显增高。结论 hRAMP1移植通过促进梗死区心肌组织MMP-9表达,降低梗死区胶原沉积,抑制心肌纤维化,进而改善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
- 赵然尊龙仙萍刘志江王冬梅喻田石蓓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基质金属蛋白酶9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调节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血管修复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调节间充质干细胞(MSC)存活和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血管修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获得大鼠MSC,分为CGRP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过氧化氢(H2O2)处理,前者再同时加入CGRP处理,以流式细胞仪检测MSC的存活和凋亡情况,并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和β-链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构建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分为MSC-CGRP组、MSC组和对照组,前两组分别给予MSC-CGRP(以携带CGRP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Len-CGRP-EGFP转染细胞)和MSC(未携带CGRP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Len-EGFP转染细胞)移植治疗,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管局部CGRP、p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损伤血管CD31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损伤血管新生内膜、中膜面积。结果 H2O2处理8、24h时,CGRP组MSC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死亡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H2O2处理后8h,CGRP组的pGSK3β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应用CGRP阻断剂CGRP8-37后(CGRP+CGRP8-37组)均显著低于CGRP组(P值均<0.05),而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中,细胞移植后28d,对照组、MSC组的新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均显著高于MSC-CGRP组(P值均<0.05),MSC组与对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移植后3d,MSC组血管局部pGSK3β、β-catenin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MSC-CGRP组均显著低于MSC组(P值均<0.05),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CGRP可能通过激活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移植的MSC存活,并增强MSC对损伤血管的修复作用,为防治血管增殖性疾病提供治疗思路。
- 赵然尊朱江兰王冬梅刘志江盛瑾石蓓
-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间充质干细胞血管修复细胞存活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抑制动脉损伤后NF-κB表达及其对新生内膜增殖的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和颈动脉损伤大鼠模型,探讨NF-κB在CGRP调节VSMCs表型改变和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颈动脉损伤大鼠模型,并分为对照组和CGRP组(n=24),通过HE染色观察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并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动物损伤动脉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以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得VSMCs,并分为对照组、IL-1β组(给予IL-1β处理)、CGRP组(给予IL-1β+CGRP处理)和CGRP8-37组(在IL-1β+CGRP基础上,加CGRP8-37)(n=24),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NF-κB p65蛋白和细胞表型标志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①对照组大鼠的颈动脉损伤后7 d时新生内膜明显增加,至28 d时基本稳定,而CGRP组7 d和28 d时新生内膜面积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显著降低[7d:(2.09±0.26)vs(3.76±0.33);14 d:(3.52±0.41)vs(6.38±0.61),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CGRP组1周时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28 d时两组NF-κB p65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②在体外培养VSMCs中,IL-1β处理显著激活细胞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伴随着VSMCs收缩表现标志蛋白SMα-actin表达减少和OPN表达增加(P<0.05);同时再给予CGRP处理后,则显著减弱IL-1β诱导的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且使VSMCs合成表现标志蛋白OPN表达减少。RT-PCR分析获得相一致的结果。同时,CGRP显著抑制IL-1β引起的VSMCs增殖。③CGRP受体阻断剂CGRP8-37可以阻断CGRP减弱IL-1β诱导的NF-κB p65蛋白表达作用,并抑制CGRP对VSMC表达蛋白调节作用。结论 CGRP与受体结合后抑制NF-κB激活,促进VSMCs分化标志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降低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这对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可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赵然尊龙仙萍刘志江盛瑾王冬梅石蓓
- 关键词:表型改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核因子-ΚB
- 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血管成形术后新生内膜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hRAMP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颈动脉球囊成形术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加贴壁培养法获得MSCs,并以携带hRAMP1的腺病毒转染MSCs获得hRAMP1基因修饰的MSCs(hRAMP1-MSCs)。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并球囊损伤血管成形术的兔模型,随机分为hRAMP1-MSCs组、MSCs组和对照组,模型建立成功后经耳缘静脉分别注射携带pAd2-EGFP-hRAMP1或pAd2-EGFP的MSCs和PBS,于细胞移植后7 d、14 d和28 d分别处死动物取材,观察MSCs归巢、血管内皮化程度及内膜增生程度,同时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血管局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表达。结果:细胞移植后不同时点hRAMP1-MSCs组和MSCs组损伤血管增生内膜均有CD31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分布,但以hRAMP1-MSCs组内皮化程度明显,MSCs组次之,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移植后不同时点hRAMP1-MSCs组和MSCs组内膜增生面积及再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尤以hRAMP1-MSCs组降低明显;细胞移植后不同时点hRAMP1-MSCs组和MSCs组血清VEGF水平和血管eNOS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hRAMP1-MSCs组又明显高于MSCs组(P<0.05);损伤血管新生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在hRAMP1-MSCs组最少,对照组最多。结论:hRAMP1基因修饰的MSCs能更有效促进损伤内膜快速内皮化,重组hRAMP1腺病毒载体不影响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潜能。基因联合干细胞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损伤动脉快速内皮化,降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 龙仙萍赵然尊石蓓许官学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新生内膜再内皮化血管成形术
- 腺病毒介导的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基因对兔心肌梗死后炎症因子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基因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RAMP1转染组、空载病毒载体组(空载病毒组)和PBS组;模型建立后40rain经局部注射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RAMP1重组腺病毒载体(pAd2-EGFP—RAMP1)和空病毒载体及PBS到心肌梗死交界区,病毒注射后7d、14d和28d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应用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局部NF-kB表达,Masson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胶原含量。应用ELISA法测定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前及病毒注射后血清TNF-a浓度,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病毒注射后28d心功能。结果病毒注射后7d,RAMPl转染组局部心肌组织RAMP1表达量为(67.33±3.97)%,较空载病毒组(20.59±3.26)%和PBS组(23.80±5.08)%明显增加(P〈O.05)。病毒注射后7d,与空载病毒组(62.60±6.18)%和PBS组(62.95±5.17)%比较,RAMP1转染组心肌局部NF—kB表达下降(26.54±5.13)%(P〈0.05)。与空载病毒组和PBS组比较,RAMPl转染组不同时间点血清TNF-a表达减少[7d:(136.74±5.42)μg/L比(196.97±14.17)μg/L,(203.67±13.90)μg/L;14d:(154.51±13.61)μg/L比(112.22±6.74)μg/L,(160.46±14.27)μg/L;28d:(51.10±5.62)μg/L比(95.55±9.94)μg/L,(98.96±12.68)μg/L,均P〈0.053。梗死边缘交界区心肌胶原纤维含量,与空载病毒组和PBS组比较,RAMPl转染组14d和28d心肌胶原纤维含量降低[14d:(7.10±0.98)%比(19.52±2.32)%,(17.91±0.96)%;28d:(17.04±2.44)比(34.10±5.59)%,(33.98±4.33)%,均P〈0.01]。梗死后28dRAMP1转染组梗死面积(26.54±5.13)%较EGFP组(32.20±3.73)%和C组(35.58±2.65)%缩小(P〈0.01),心功能改善也优于�
- 龙仙萍赵然尊许官学刘志江石蓓陈攀科王冬梅
- 关键词:腺病毒科心肌梗死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