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2010ELS002)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李磊王向民牟发松邱立波许纪霖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东晋
  • 2篇政治
  • 2篇北魏
  • 1篇东晋南朝
  • 1篇玄学
  • 1篇学术史
  • 1篇研究史
  • 1篇以太
  • 1篇政权
  • 1篇政治氛围
  • 1篇政治语境
  • 1篇秩序
  • 1篇士族
  • 1篇他者
  • 1篇清谈
  • 1篇自我
  • 1篇自我赋权
  • 1篇自我叙述
  • 1篇族群
  • 1篇魏孝文帝

机构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李磊
  • 1篇刘拥华
  • 1篇孟钟捷
  • 1篇刘擎
  • 1篇瞿骏
  • 1篇许纪霖
  • 1篇邱立波
  • 1篇牟发松
  • 1篇王向民

传媒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百济的天下意识与东晋南朝的天下秩序被引量:10
2014年
在西晋大一统瓦解后各族纷纷建国的历史态势中,百济的道路代表其中一个重要类型。在"天下意识"下,百济与东晋南朝在形式上构建统一的政治体系、分享同一个文化世界。百济首次朝贡东晋便授官,这似与百济、夫余间的历史渊源有关,也是国际形势变动及各自内政需求的结果。自东晋起,对百济王除授形成常例,基本上每任百济王在即位之初便遣使东晋南朝,除授前王的官职。5世纪起,尤其是东城王牟大"内属",百济内部官僚由百济王假行职,再由南朝朝廷除正,也成惯例。与宕昌王、河南王相比,百济王在吸收江左文化制度时受到特殊优待,这是基于彼此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百济对东晋南朝天下秩序的自觉参与,使其国势盛衰也与江左王朝相应。
李磊
关键词:东晋南朝
历史与现实纠葛中的“国家”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与国家的自我赋权被引量:3
2014年
李磊《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与国家的自我赋权》指出:需划分出研究者主体性赋予的"国家"意义、古代国家的自我言说、事实上的国家构造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西方政治语境中的"国家"概念至少无法表达中国古代国家的自我叙述,而这种自我叙述又深刻地影响其国家建构及其动态变化。中国古代"国家"之"政",是需要"天下"这个范畴赋予其正当性的。
李磊瞿骏孟钟捷邱立波刘拥华王向民牟发松刘擎许纪霖
关键词:自我叙述自我赋权政治语境
天下的另一种形态——东晋及东北族群政权建构中的天下意识探析被引量:9
2014年
分裂时期的多元天下与大一统时期的一元天下共同构成中国历史上的天下形态。列国并立之4世纪的天下形态集中体现了多元天下的特征。首先,天下秩序之所以能存在,是以华夷共有的天下意识为前提。东晋、慕容氏、高句丽都从天下意识中找到不同的合法性资源。正因为"夷"在天下秩序中的地位上升,大一统时代"中心—边缘"的单向支配关系被多元互动关系所取代。也因如此,天下秩序并不稳定,聚变与裂变两种反向运动同时发生。东晋在兼并列国的同时,也分裂出慕容燕。但因为天下意识的制约,聚变是历史的主线。高句丽在参与晋或燕天下秩序的同时,建构自己的小天下,出现了"天下套嵌小天下"的新形态。在4世纪的多元天下中,东晋一元独大,列国皆受其制约与影响,这是天下意识得以维系、多元天下向一元天下迈进的重要原因。
李磊
关键词:政权东晋慕容氏
北魏孝文帝文化改革的政治氛围——以太和十三年江南借书为中心的考辨被引量:2
2013年
《李璧墓志》与《南齐书·王融传》相互印证,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江南借书之事。本文采信太和十三年借书说,对太和十二年、十三年间孝文帝文化改革的具体处境进行了揭示,认为借书江南的历史语境是鲜卑、汉文化共识的形成,借书的举措是经“群臣会议”,受鲜卑、汉官僚共同支持的,其指向是解决当日争论不休的稀、袷、圆丘等礼仪问题。虽然此次江南借书无果,但不妨碍北魏访书、校书及吸收江南文化。孝文帝文化改革的结果是促进了鲜卑贵族的文化发展,这反过来又保证了孝文帝文化政策在魏末动乱中的延续。
李磊
关键词:孝文帝
玄学研究的史学维度——试析中国玄学研究史上的“唐长孺范式”
2011年
本文探讨了唐长孺先生玄学研究的学术概念,认为在三、四十年代学术界对魏晋思想指称未一的情况下,唐长孺先生自觉区分了"清议"、"清谈"、"玄学"等概念,为学界作了重要的筑基工作。本文推测唐长孺先生对"玄学"的定义来自汤用彤先生,其治学路线则继承了陈寅恪先生,注重思想与实际政治之关系。本文对唐长孺先生玄学论著中所谓"政治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涉及人生哲学、政治哲学、政治学三个层面,而以政治哲学为核心。这是唐长孺先生玄学研究的特色,也是与陈寅恪先生观点差异之所在。这种差异来自陈、唐二位先生史观的不同。陈先生从社会史观出发,关注"士大夫之出处进退"、"本人态度及辩护自身立场";唐长孺先生从唯物史观出发,强调玄学的阶级属性,将玄学看作"统治阶级"门阀士族的政治哲学。
李磊
关键词:玄学清谈学术史
试论刘宋后期皇权与士族之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刘宋孝武帝时,在皇权的扩张下,皇权与士族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孝武帝“主威独运”并不限于政治权力的运作,还深入到社会意识领域,全面侵夺士族的权力。作为对此的反动,士族阶层以维系其文化之社会声望的方式,进行了柔性抵抗,以致宋末南齐诸帝,调整孝武帝的政策,重新给予士族政治文化传统更多的尊重。这是南朝后期“主威独运”与“宰相风则”并存的一个重要背景。
李磊
关键词:士族皇权
江南认知与中华认同——他者与北魏胡汉共识的形成被引量:4
2012年
六朝江南文化的发展,对于同时期北方社会共识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江南的认知上,鲜卑贵族与北方汉族士大夫始终存在着差异,但北魏初期的认知差异是因胡汉文化异质引发的,孝文帝时期则是由南北文化不同评价造成的。北魏后期胡汉文化共识的形成正是基于孝文帝所创造的文化语境——以江南"华风"为北方社会的精神标尺。北方文化趋同于江南的结果,是北方社会中华意识的彰显。然而这种中华意识又是以超越江南、创造新的文化为指向,是开创隋唐盛世的观念先导。
李磊
关键词:北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