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517800)

作品数:12 被引量:101H指数:6
相关作者:祝之明韩雅玲张玉婕闫承慧张效林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肥胖
  • 4篇肥胖症
  • 3篇脂肪
  • 3篇内脂
  • 3篇高血压
  • 3篇腹内脂肪
  • 3篇腹型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正常高值
  • 2篇正常高值血压
  • 2篇脂肪堆积
  • 2篇综合征
  • 2篇内皮
  • 2篇高盐
  • 2篇腹内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开滦总医院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作者

  • 5篇祝之明
  • 3篇朱男
  • 3篇赵昕
  • 3篇张效林
  • 3篇闫承慧
  • 3篇何洪波
  • 3篇张玉婕
  • 3篇倪银星
  • 3篇韩雅玲
  • 2篇闫振成
  • 2篇杨永健
  • 2篇孙宁玲
  • 2篇吴寿岭
  • 2篇陈思娇
  • 2篇吴云涛
  • 2篇肖洪
  • 2篇王鲁雁
  • 2篇陈静
  • 1篇于浩
  • 1篇张道培

传媒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辣椒素对老年人盐味觉敏感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老年人盐味觉情况,探讨辣椒素对老年人盐味觉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将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115例60~95岁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患者完整留取24 h尿液。盐味觉测试应用NaCl溶液和添加0.5μmol/L辣椒素(NaCl+CAP)溶液测定盐阈值、盐喜好。结果盐阈值≥50mmol/L共53例(46.1%);盐喜好为75mmol/L、100mmol/L共66例(57.4%)。总体24 h尿钠中位水平为89.2(48.8)mmol/24h,对应食盐摄入量为7.3(4.0)g/d。辣椒素添加前后患者盐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对差异检验结果显示,19例(63.3%)盐阈值为50mmol/L与17例(73.9%)盐阈值为75 mmol/L的患者指出NaCl+CAP溶液的盐味强度大于NaCl溶液,提示受试者盐味感知明显增加。结论老年人盐阈值≥50 mmol/L,盐喜好为75 mmol/L、100mmol/L居多,盐摄入量>6g/d。总体、男性及女性摄盐达标率均不足50%。0.5μmol/L辣椒素可以明显增加老年人对咸味的感知,降低盐喜好,增加盐味觉敏感度。
刘彤陈思娇祝之明
关键词:老年人辣椒素
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炎症因子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超重合并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入选189例正常高值血压伴超重及腹型肥胖[(体重指数(BMI)≥24.0 kg/m^2,同时腹围≥90 cm(男性)或≥85 cm(女性),收缩压(SBP)120~139 mm Hg或舒张压(DBP)80~89 mm Hg]者作为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并纳入87例年龄匹配,BMI<24.0 kg/m^2、血压<120/80 mm Hg且无疾病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血脂等生化学检查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A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结果: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血清ICMA1和MCP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ICMA1与BMI、SB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存在性别差异;MCP1与腹围、SBP、LDL-C和non-HDL-C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负相关,同样存在性别差异(P均<0.05);oxLDL与SBP、LDL-C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未发现CXCL-1、CXCL-2与肥胖、血压、代谢指标相关。但健康对照组相关分析未发现炎症指标与其他指标具有相关性。炎症因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腹型肥胖高值血压组的ICAM1与BMI仍具有显著正相关(t值为2.901,P=0.005),男性中MCP1与SBP呈显著正相关(t值为5.076,P=0.000),与DBP呈显著负相关(t值为-3.369,P=0.001)。oxLDL与年龄、LDL-C正相关(t值分别为2.168、2.146,P值分别为0.032、0.034);CXCL-1与HDL-C呈负相关(t值为-2.013,P=0.047)。结论: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的正常高值血压者比正常人存在更多的糖脂代谢异常,且血清炎症指标升高,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随体重指数和SBP水平升�
王鲁雁孙宁玲张晓辉杨帆吴云涛吴寿岭刘晓云
关键词:肥胖症高血压前期炎症因子
早期不同的血压控制目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的血压控制目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7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HCH患者102例,随机分成A组(51例)和B组(51例),在入院48 h内两组采用不同的收缩压(SBP)控制目标:A组采取早期积极降压治疗,SBP目标(130~140)mm Hg;B组采取标准降压治疗,SBP目标(170~180)mm Hg。观察两组患者血肿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48 h后,A组患者的SBP、血肿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均明显低于B组,Glasgou昏迷量表(GCS)明显高于B组(P〈0.01或P〈0.05)。治疗30 d后,A组疗效等级指标优于B组(Z=2.331,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于B组(χ2=2.772,P=0.0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积极降压治疗安全可行,能减少血肿扩大,减轻神经功能恶化,改善预后。
张洪涛禹萌任雅芳张斌张淑玲付胜奇张道培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预后
内科主导的代谢手术治疗糖尿病的初步实践被引量:7
2014年
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使其治疗更具挑战.近三十年来,临床实践显示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减重手术后除体重下降外,糖尿病病情亦得到显著改善,大多无需用药即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治疗[1-3],且伴随的代谢综合征和高血压等相关合并症也得到明显缓解[4],甚至有报道这类患者的肿瘤发生率也显著降低[5].糖尿病减重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临床的充分认可,近年来多个专业学会先后发表声明、专家共识或指南将减重手术列为合并病态性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6-8].
陈静祝之明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手术治疗内科治疗合并糖尿病肿瘤发生率
高血压患者腹型肥胖类型与室间隔肥厚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明确高血压患者腹部脂肪堆积与心脏重塑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80例,男198例,女182例,年龄21~83岁,采用螺旋CT进行腹部脂肪扫描,测量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及腹壁脂肪面积(SA),同时测量血压、腰围(WC)、体重指数(BMI)、心脏室间隔厚度(IVST)。根据VA和WC测量结果,将380例患者分为真性腹型肥胖组(VFO,n=128),假性腹型肥胖组(Pseudo-VFO,n=83),隐性腹型肥胖组(MVFO,n=68)及非肥胖组(Non-obesity,n=101)4组。根据IVST将患者分为IVST正常组和IVST增厚组。根据腹部脂肪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VA正常组和VA堆积组。分析不同组间IVST、SA、VA、VA/SA、WC、BMI的差异。结果 IVST增厚组WC、VA、BMI、VA/SA明显高于IVST正常组,而SA明显低于IVST正常组(P<0.05)。VA堆积组IVST、WC、BMI、VA、VA/SA明显高于VA正常组,而SA明显低于VA正常组(P<0.05)。真性腹型肥胖组IVST、VA明显高于假性腹型肥胖组、隐性腹型肥胖组及非肥胖组(P<0.05),而VA/SA比值低于隐性腹型肥胖组;隐性腹型肥胖组IVST、VA明显高于假性腹型肥胖组、非肥胖组(P<0.05);假性腹型肥胖组SA高于真性腹型肥胖组、隐性腹型肥胖和非肥胖组(P<0.05),而其IVST与非肥胖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VA/SA、VA、WC是导致IVS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隐性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者室间隔肥厚明显相关。VA/SA是室间隔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于浩倪银星陈静何洪波赵志钢徐兴森孙芳肖洪李英莎闫振成祝之明
关键词:室间隔腹内脂肪肥胖症
血管紧张素(1-7)在高盐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小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采用高盐高脂饮食喂养C57BL/6小鼠建立代谢综合征(MS)模型,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 2)及血管紧张素(1-7)[Ang(1-7)]在MS导致的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56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正常饮食(ND),高盐(HSD)饮食,高脂(HFD)饮食,高盐高脂(HSFD)饮食,以及分别采用依那普利20mg/(kg·d)+高盐高脂饮食(HSFD-E),缬沙坦50mg/(kg·d)+高盐高脂饮食(HSFD-V),缬沙坦50mg/(kg·d)+Ang(1-7)Mas受体抑制剂A-779 150ng/(kg·d)+高盐高脂饮食(HSFD-VA)。16周后检测血压、体重、血糖及尿蛋白排泄率等基础代谢指标,然后颈动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AngⅡ及Ang(1-7)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中ACE 2及Ⅲ型胶原的表达,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高盐高脂饮食喂养16周后,C57BL/6小鼠血压、内脏脂肪重量与体重比、血脂、血糖以及尿蛋白排泄率等各项代谢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肾脏出现明显纤维化改变;血清AngⅡ水平升高,Ang(1-7)水平降低(P<0.01);肾脏组织中ACE2表达降低(P<0.05)。给予缬沙坦干预可明显缓解高盐高脂引起的代谢异常,肾脏损伤程度减轻,肾脏和血清中ACE2及Ang(1-7)表达增加(P<0.05)。给予依那普利或缬沙坦+A-779干预后上述指标与未干预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高盐高脂饮食喂养C57BL/6小鼠可成功建立MS模型。AngⅡ受体1阻滞剂缬沙坦能够缓解高盐高脂导致的代谢异常和肾脏损伤,其对肾脏的保护机制可能与Ang(1-7)表达增加有关。
朱男韩雅玲闫承慧张效林赵昕张玉婕李洋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肽基二肽酶A
盐敏感性高血压与膳食功能因子被引量:3
2018年
高血压患者多是盐敏感者,控制食盐摄入意义重大。本综述阐述盐敏感性高血压(SSHT)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钠通道异常、内皮功能受损、钠泵异常及相关基因等),介绍膳食功能因子(辣椒素、咖啡因、芹菜素、牛磺酸、姜黄素、薄荷醇、黄连素)对SSHT的影响途径,为从人群中筛查盐敏感者,从膳食角度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梁思聪陈思娇祝之明
关键词:盐敏感高血压
饮食钾缓解盐诱导的冠状动脉损伤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饮食钾对盐诱导的冠状动脉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是对照组(NS,蒸馏水)、高盐组(HS,含1.5%NaCl蒸馏水)和高盐补钾组(HS+HP,含1.5%NaCl和0.5%KCl蒸馏水)干预16周。每2周监测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干预16周后,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左冠状动脉的大体形态;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冠状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二氢乙啶荧光探针染色/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各组大鼠冠状动脉氧化应激的程度。结果:高盐干预16周后,高盐组大鼠根据尾动脉血压的变化分为盐敏感性大鼠和盐抵抗性大鼠。本实验只研究HS组中盐敏感性大鼠。在HS组中,大鼠血压较NS组显著升高,给予补钾后可以缓解血压的升高。HS组较NS组大鼠血清中NO降低,MDA升高,冠状动脉eNOS表达降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的gp91亚基表达升高,冠状动脉管壁厚度显著增加,且DHE荧光探针染色发现其超氧阴离子增加。高盐摄入的同时给予补钾可以缓解高盐摄入引起的有害效应。结论:高盐摄入通过氧化应激引起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补钾可以缓解这一效应的发生。
张玉婕闫承慧朱男张效林赵昕韩雅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皮氧化性应激
超重伴腹型肥胖的正常高值血压者的动脉僵硬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了解超重合并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大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体质量指数(BMI)≥24.0 kg/m^2同时腹围增加(男性≥90,女性≥85 cm),收缩压介于120~139 mm Hg或舒张压80~89 mm Hg者为超重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组(n=87),同时入选BMI<24.0 kg/m^2、血压<120/80 mm Hg无疾病者为对照组(n=87)。所有入选者进行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检测;同时留取清晨空腹血清测定血糖、血脂;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GROβ)、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3(NAP3)测定。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重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组与对照组人群平均年龄[(50.6±9.1)比(51.3±10.4)岁],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组BMI[(28.0±3.1)比(22.1±1.6)kg/m^2],腹围[(96.4±8.1)比(80.0±5.5)cm],血压[(132.3±7.3)/(77.4±7.5)比(114.3±6.0)/(71.1±6.5)mm Hg]高于对照组。超重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组cfPWV[(8.79±1.54)比(8.26±1.51)m/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01±0.71)比(2.80±0.64)mmol/L]、三酰甘油[(1.86±1.32)比(1.10±0.63)mmol/L]、空腹血糖[(5.27±0.98)比(4.89±0.94)mmol/L]、oxLDL高于对照组,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入选者中cfPWV与BMI、腹围、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0.186,0.211,0.185,0.163;均P<0.05),未发现cfPWV与血脂、空腹血糖、炎症指标相关。分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组中cfPWV与年龄、收缩压呈正相关(r=0.301,0.218;均P<0.05),对照组未发现cfPWV与检测指标具有相关性。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腹围和年龄与cfPWV具有相关性(B=0.031,0.024;均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在超重合并
王鲁雁孙宁玲吴云涛吴寿岭刘小云
关键词:超重腹型肥胖正常高值血压
腹内脂肪堆积对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腹内脂肪堆积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5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7例,女156例,年龄27~85(55±13)岁。353例患者均行腹部脂肪超声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腹内脂肪超声厚度(男性≥38.5mm,女性≥34.7mm)将患者分为腹内脂肪堆积组和腹内脂肪正常组,并根据腹内脂肪厚度四分位值分为4组,比较各组间HRV的差异。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时域指标比较显示,腹内脂肪堆积组中反映总神经张力的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每5min内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均明显低于腹内脂肪正常组(P<0.05)。四分位法分层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38.0mm组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及SDNN、SDANN、RMSSD、SDNN index均显著低于<15.5mm组,PNN50、SDNN、SDANN、RMSSD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6~27.0mm组,而腹内脂肪厚度27.1~38.0mm组SDNN、SDNN index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5mm组,SDNN显著低于腹内脂肪厚度15.6~27.0mm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空腹血糖、性别为SDNN的主要影响因素;腹内脂肪厚度、性别为SDANN的主要影响因素;腹内脂肪厚度、空腹血糖、舒张压为SDNN index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腹内脂肪堆积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HRV。
肖洪倪银星闫振成何洪波杨永健祝之明
关键词:肥胖症腹内脂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