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247)

作品数:17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仇小强曾小云贝春华余红平杨艳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基因
  • 9篇细胞癌
  • 9篇肝细胞
  • 9篇肝细胞癌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5篇单核
  • 5篇单核苷酸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单核苷酸多态...
  • 5篇核苷
  • 5篇核苷酸
  • 4篇原发性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肝癌
  • 3篇蛋白
  • 3篇易感性
  • 3篇原发性肝细胞
  • 3篇原发性肝细胞...

机构

  • 16篇桂林医学院
  • 1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仇小强
  • 10篇曾小云
  • 9篇余红平
  • 9篇贝春华
  • 6篇杨艳
  • 4篇黄金梅
  • 3篇刘顺
  • 3篇范雪娇
  • 3篇柏桦
  • 2篇惠增骞
  • 2篇谢海
  • 2篇钟秋安
  • 2篇李孟英
  • 1篇周怡
  • 1篇刘颖春
  • 1篇何敏
  • 1篇毛良勤
  • 1篇潘冬香
  • 1篇容敏华
  • 1篇马贞玉

传媒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区-572位点多态性与男性肝细胞癌的发生相关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基因启动子区-572位点多态性与男性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500例经肝组织病理学诊断为HCC,且无其他器官肿瘤史的男性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来自相同医院创伤骨科和眼科的无肿瘤病史、无长期慢性疾病史的男性患者59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ABI 7500fast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对IL-6基因启动子区-572位点多态性进行分型。采用z。检验和非条件logistc回归模型比较携带不同基因型人群罹患HCC的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572位点G/C等位基因、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携带G等位基因个体(CG+GG)HCC发生风险是CC基因型的1.31倍(95%CI为1.00~1.71)。分层分析显示,在HBV感染者中与CC基因型相比,男性携带CG基因型能增加HCC发生的风险(OR;1.60,95%CI为1.14~2.24);趋势x2检验结果显示,个体HCC发生风险随携带等位基因G数量的增加而升高织删〈0.05)。Breslow-Day一致胜检验发现HBV感染与IL-6多态性具有交互作用(P〈0.05),HBV感染与携带G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时的OReg=5.95(95%CI为3.99~8.87),且为超相乘交互作用。结论男性IL-6基因启动子区-57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HCC发生相关。男性携带G等位基因与HBV感染有超相乘交互作用,两者同时存在可能增加男性HCC发生的风险。
刘顺仇小强曾小云柏桦贝春华杨艳
广西地区人群TNF-α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肝癌的易感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TNF-α参与了HCC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探讨广西地区人群TNF-α基因启动子区-1031C/T(rs1799964)和-308A/G(rs180062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与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来自于广西地区的新发HCC患者620例,相同地区年龄、性别和民族频数匹配的非肿瘤患者625例。采用Taq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TNF-α基因-1031位点和-30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HCC患病风险的关系,并探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TNF-a基因-1031位点3种基因型TT、TC、CC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T基因型患者相比,TC或CC基因型者患HCC的风险并无显著增加(P>0.05)。TNF-α基因-308位点GG、GA、AA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基因型患者相比,GA或AA基因型者患HCC的风险并无显著增加(P>0.05)。叉生分析结果表明,TNF-α基因-103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及HBV感染等环境因素在HCC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OR分别为3.367、4.709和25.433;-308位点与吸烟、饮酒、食鱼生及HBV感染等环境因素在HCC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OR分别为3.720、5.316、24.975和19.822。结论:TNF-α基因-1031位点和-30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HCC发生过程中,可能无独立的危险作用,但与吸烟、饮酒、食鱼生及HBsAg阳性等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能增加HCC的发病风险。
杨艳仇小强曾小云贝春华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TNF-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COX-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关联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COX-2基因-1195G〉A(rs689466)和8473T〉C(rs527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780例经组织学确诊的HCC患者和780例相同地区、年龄、性别和民族频数匹配的非肿瘤患者。运用TaqMan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进行COX-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以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病例和对照两组间各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及其与HCC患病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HCC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COX-2基因单位点-1195G〉A或8473T〉C多态与HCC患病风险无统计学相关性(显性模型下SNP-1195G〉A:校正OR-1.32,95%CI:0.94~1.85;SNP8473T〉C:校正OR-0.87,95%CI:0.64~1.18)。分层分析显示,显性模型下COX-2基因-1195G〉A位点GA+AA基因型增加年龄〈55岁者患HCC的风险(校正OR=1.56,95%CI:1.03~2.37),而8473T〉C位点TC+CC基因型可降低女性患HCC的风险(校正OR=0.50,95%CI:0.25~0.99)。进一步交互作用分析显示,COX-2基因-1195G〉A位点与年龄、8473T〉C位点与性别分别存在交互作用(P=0.002;P=0.007)。结论:COX-2基因-1195G〉A或8473T〉C位点SNP的单独效应可能与HCC易感性无关联,但是-1195G〉A与年龄、8473T〉C位点与性别存在交互作用,影响HCC的患病风险。
范雪娇仇小强余红平曾小云杨艳贝春华黄金梅
关键词:肝细胞基因COX-2单核苷酸多态性
广西地区人群IL-6及IL-1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相关肝癌关联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IL-6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HBV相关肝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381例肝癌患者为病例组,340例HBsAg携带者及35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PCR对IL-6基因-572位点,IL—10基因-819和-59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携带不同基因型人群罹患肝癌的风险。结果IL-6基因-572位点G/C等位基因在病例组、HBsAg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GG基因型个体慢性HBV感染危险性增加(OR=2.171,95%CI:1.068~4.415)。IL-10基因-819位点T/C等位基因在三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TT基因型健康个体罹患肝癌的危险性增加(OR=2.791,95%CI:1.326~5.874),携带TT基因型的HBsAg携带者罹患肝癌的风险也增加(OR=3.522,95%CI:1.707—7.266)。IL-10基因-592位点A/C等位基因在三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AA基因型健康个体罹患肝癌的危险性降低(OR=0.389,95%CI:0.173~0.875),携带AA基因型的HBsAg携带者肝癌的榉患风险也降低(OR=0.336,95%CI:0.154~0.734)。结论IL-6基因-572位点SNP与广西地区人群慢性HBV感染有关,IL-10基因-819位点TT基因型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增加,IL-592位点AA基因型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降低。
仇小强贝春华余红平曾小云钟秋安
关键词:肝细胞癌基因多态性
5-氮杂-2’-脱氧胞苷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及DAPK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以及对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5,5.0,50.0μmol/L)的5-Aza-CdR对SMMC7721细胞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DAPK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5-Aza-CdR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反应关系(F=242.40,P<0.01);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MMC7721细胞中DAPK mRNA表达水平很弱,采用不同浓度5-Aza-CdR处理SMMC7721细胞72h后,SMMC7721细胞中DAPK m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逐渐升高(F=360.41,P<0.01)。结论:5-Aza-CdR可诱导MMC7721细胞DAPK mRNA表达,并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
谢海仇小强余红平李孟英
关键词:肝癌细胞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NA甲基化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HBV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2010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与DNA损伤的关系以及不同感染模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DNA损伤情况。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感染模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情况,采用彗星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淋巴细胞损伤率、彗星尾长(Tail Extent)、彗星尾DNA百分含量(Tail % DNA)、彗星尾惯量(Tail Inertia)、Olive尾距(Olive Tail Moment)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经SCGE技术后得HBV感染与DNA损伤断裂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三阳组间DNA损伤断裂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三阳组经SCGE技术后所得彗星图像可见有少量彗星尾。大三阳组经SCGE技术后所得彗星图像可见有明显彗星尾。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彗星尾长、尾惯量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感染模式的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比较,尾长、尾DNA百分含量和尾惯量在统计学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且不同感染模式的损伤情况不同。
黄金梅曾小云仇小强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乙型肝炎病毒DNA损伤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与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589例HCC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在相同医院住院的597例无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应用Taq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IL-10基因-819位点和-59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携带不同基因型者罹患HCC风险,以及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IL-10-819位点CC、CT、TT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基因型与HCC患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P>0.05);IL-10基因-592位点CC、AC、AA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基因型与HCC患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IL-10基因-819和-5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吸烟、饮酒、食鱼生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等环境因素在HCC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IL-10基因多态性在HCC发生过程中,可能无独立的危险作用,但与吸烟、饮酒、食鱼生及HBsAg阳性等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能增加HCC的患病风险。
贝春华仇小强曾小云杨艳黄金梅范雪娇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原发性肝细胞癌与IL-2、IFN-γ基因多态性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基因-330T/G(rs2069762)位点和IFN-γ基因-1615C/T(rs2069705)、+5171A/G(rs206972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07年6月—2010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肿瘤医院收集784例HCC患者和同期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区医院体检中心1 017名健康对照人群进行环境暴露调查;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上述位点进行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组间基因-环境和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 IFN-γ的-1615C/T和+5171A/G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D'=0.976,r2=0.549,P=2.22-16),单倍型CG在人群中发生频率<0.03,其他3种单倍型CA、TA、TG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330T/G和IFN-γ-1615C/T、+5171A/G 3个位点的基因型在HCC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和携带HBV等环境暴露因素与-330T/G位点的突变基因G对HCC的发生有协同作用,交互作用指数S分别为1.38、1.50、1.03;吸烟、饮酒、有肝癌相关家族史和携带HBV等环境暴露因素与-1615C/T、+5171A/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HCC患病风险中存在负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携带IL-2的-330T/G位点突变基因G并且同时携带IFN-γ的-1615C/T、+5171A/G位点的突变纯合子TT/GG能增加HCC患病风险(OR=1.84,95%CI=1.08~3.83)。结论 IL-2基因-330T/G和IFN-γ基因-1615C/T、+5171A/G位点多态性与环境暴露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基因-环境、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可能增加HCC发生风险。
柏桦仇小强刘顺贝春华杨艳曾小云余红平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IL-2IFN-Γ
Th1细胞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 help cell 1,Th1)细胞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及其交互作用与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选择来自广西地区720例新发肝癌患者和784例非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Taq Man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全部研究对象Th1细胞因子基因4个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肝癌患病风险的关系,并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NP交互作用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结果 Th1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IL-1β)基因4个位点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单个SNP位点与肝癌的患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而携带4个Th1细胞因子危险基因型个体是携带0~1个危险基因型个体罹患肝癌风险的1.65倍。IL-2基因-330位点和IFN-γ基因-1615位点存在SNP-SNP交互作用,可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OR=1.08,95%CI:1.02~1.14)。结论单个Th1细胞因子基因SNP位点可能与广西地区人群肝癌患病风险无关联。
贝春华余红平于祥远谭盛葵柏桦仇小强
关键词:肝肿瘤细胞因子类交互分析
细胞因子及受体基因表达与肝癌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CC本质上与炎症反应过程和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密切相关[1]。由于细胞因子被认为是重要的炎症介质,
潘冬香仇小强
关键词:细胞因子肝细胞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