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Q200627001)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程水明林范学干建平刘世旺王蔚新更多>>
- 相关机构:黄冈师范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AFLP多态性分子标记在香菇F1代杂交分子中的分离方式
- 利用8对引物组合对AFLP标记在两香菇品种间(LES01×LES15)杂交F1代的多态性及分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AFLP标记在该F1代群体中的多态性较高,分离位点出现的平均频率是29.19%.分离方式有孟德尔分离、偏...
- 程水明汪思迪曾晓丽
- 关键词:AFLP香菇多态性偏分离
- 文献传递
- AFLP分子标记在香菇F_1代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分离方式被引量:3
- 2009年
- 利用8对引物组合对AFLP标记在两个香菇菌株间(IB01×IB15)杂交F1代的多态性及分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AFLP标记在该F1代群体中的多态性较高,分离位点出现的平均频率是32.55%,分离方式有孟德尔分离、偏孟德尔分离及异常分离3种方式,3种分离位点出现的数量与平均频率分别为602、28.86%,271、12.99%,49、2.35%,其中孟德尔分离位点占分离位点总数的53.99%。15.34%的AFLP标记表现了偏分离,偏离的方向趋于亲本。
- 程水明干建平刘世旺王蔚新
- 关键词:香菇多态性偏分离
- 香菇单核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分布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7年
- 研究分析鉴定了香菇担孢子的交配型,并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4种交配型担孢子的比例变化关系,探讨造成香菇担孢子4种交配型单核体比例偏离1∶1∶1∶1分离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交配型因子偏分离与菌落形态、培养条件及单核体间交配反应的特征无关,不同菌株4种交配型的担孢子在菌落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但这些菌落形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没有相关性;4种单核体之间发生亲和性反应的形态特征有多种形式,这些形态特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同一双核菌株的F1代担孢子的萌发能力、生长速度是有差异的,从而导致有些菌株的担孢子中4种交配型分布不均衡,甚至导致有些菌株中只能检测到2种或3种交配型的担孢子。
- 程水明
- 关键词:香菇担孢子交配型因子
- 细胞质因子对香菇交配型因子分离比例的影响
- 2007年
- 主要通过双-单杂交技术,探讨造成香菇原生质体单核化后2种交配型单核体分离比例偏离1∶1与细胞质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双-单杂交所形成的由受体细胞质和受体、供体细胞核组成的同质异核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裂解后,毫无例外地都是与受体交配型相同的核居多,说明受体细胞质环境对双-单杂交所得异核体裂解后的核的存活和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双-单杂交中,作为供体的2个核中只有亲和力强的那个核优先迁移到受体中,形成新的异核体,即存在先导核,先导核与B因子的亲和特异性有关,特异性越高,先导核迁移速度越快.
- 程水明徐学锋
- 关键词:交配型因子香菇偏分离
- 香菇担孢子交配型比例偏分离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验证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是否存在普遍意义的偏分离现象及其在栽培菌株与野生菌株中的表现。【方法】以17个野生和栽培香菇菌株为样本,采用交配型分析、OWE-SOJ技术鉴定孢子的交配型,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供试总数64.71%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分离比,其中12个供试栽培菌株中有9个,5个供试野生菌株中有2个;偏分离菌株中均有亲本型孢子数量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偏分离双核菌丝体的F1代担孢子的核型主要取决于双核亲本的组成。【结论】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偏离理论预期是一种统计学意义的普遍现象;偏离程度栽培菌株大于野生菌株。
- 程水明林范学
- 关键词:交配型因子担孢子香菇偏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