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D2005-29)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晖马宁李凤兰刘宇张振明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低氧导致培养心肌细胞Na^+通道基因SCN5A mRNA表达改变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低氧培养大鼠心肌细胞Na+通道基因SCN5A mRNA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与丙二醛(M alond ial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 ismutase,SOD)活性的关系。方法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检测各组培养液氧分压。用RT-PCR检测SCN5A mRNA表达,检测培养液MDA含量和细胞SO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CN5A mRNA相对表达量低氧1 h和6 h组显著增高(P<0.001)、低氧12 h和24 h组显著降低(P<0.001);MDA含量显著增高而SOD活性显著降低。结论心肌细胞Na+通道基因SCN5A在低氧1 h和6 h mRNA表达上调,而在低氧12 h和24 h mRNA表达下调,且与脂质过氧化和SOD相关。
- 陈诗慧李晖石广森李凤兰金剑峰范启明刘宇张振明马宁
- 关键词:心肌细胞低氧脂质过氧化
- 大鼠SCN5A基因内含子1 +204 bp^+757 bp转录调控功能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克隆大鼠心肌SCN5A基因5′端调控区,检测目的片段在HEK293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方法扩增大鼠心肌SCN5A基因+204 bp^+757 bp、+204 bp^+385 bp和+204 bp^+329 bp片段,构建含目的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P0、pGL3-P1和pGL3-P2,比较HEK293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评价不同长度DNA片段的转录调控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大鼠心肌SCN5A基因5′端3个片断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HEK293细胞中pGL3-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pGL3-P0、pGL3-P2的4.3倍和2.8倍。结论SCN5A基因内含子1目的片段在HEK293细胞中具有较强的转录调控活性;SCN5A基因+329 bp^+385 bp为正调控区,软件分析MZF1、USF、C-ETs-1等因子能与这些正调控区域结合并可能参与SCN5A基因的表达调控。
- 刘宇李晖董钦张振明李凤兰李金波马宁
- 关键词:SCN5A基因转录调控顺式作用元件
- 低氧对大鼠心肌细胞蛋白激A活性与SCN5A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低氧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与SCN5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低氧(5%CO2+2%O2+93%N2)培养1h组、6 h组、12 h组和24 h组,利用非放射性方法测定各组细胞内PKA活性,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各组SCN5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各组PKA活性:低氧1h组和低氧6 h组高于正常组(P<0.01),低氧12 h组和24 h组低于正常组(P<0.01)。SCN5A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质表达量:低氧1h组和低氧6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12 h组和低氧24 h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低氧对培养细胞内PKA活性与SCN5A基因的表达有一定调节作用,且对PKA的作用早于对SCN5A基因表达的作用,PKA可能参与影响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后SCN5A基因的表达。
- 马宁李凤兰陈诗慧李金波刘端阳李晖
- 关键词:蛋白激酶A心肌细胞低氧SCN5A
- SCN5A基因启动区+495bp~+584bp片段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 2007年
- 目的为了研究大鼠心肌SCN5A基因启动区+495bp^+584bp区域内的顺式作用元件对转录调控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大鼠心肌SCN5A基因启动区+495bp^+584bp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promoter重组,以pGL3-promoter空载体为对照,瞬时转染人胚肾母细胞(HEK293)和小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的pGL3-P1重组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与pGL3-promoter对照载体相比,在HEK293细胞无明显差别(P>0.05),在H9C2细胞荧光活性增高(22.5±5.4)倍(P<0.01)。结论大鼠心肌SCN5A基因启动区+495bp^+584bp区域存在对基因的转录调控活性具有增强作用的组织特异性顺式作用元件。
- 张振明李晖董钦刘宇李凤兰马宁李金波刘端阳舒畅逄淑超
- 关键词:SCN5A基因转录调控顺式作用元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μ-芋螺毒素——高特异性钠通道阻滞剂被引量:6
- 2006年
- μ-芋螺毒素是一类具有独特药理活性的海洋生物毒素,至今共发现有7种,均为16~22个氨基酸大小的小肽,其分子内部形成3对二硫键。它们高度特异性地阻断电压门控Na+通道,甚至能够区分Na+通道的不同亚型。最近发现的两种μ-芋螺毒素的特异性更强,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TTX-R型Na+通道,而对TTX-S型Na+通道几乎无任何影响,这种作用的特点对于研究Na+通道亚型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 马健会李晖
- 关键词:二硫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