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2903)

作品数:30 被引量:89H指数:5
相关作者:邢辉曾毅杨贵波全宇陈国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开大学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HIV-1
  • 11篇病毒
  • 7篇免疫缺陷
  • 6篇缺陷病
  • 6篇免疫缺陷病
  • 6篇免疫缺陷病毒
  • 6篇耐药
  • 5篇逆转
  • 5篇逆转录
  • 5篇转录
  • 5篇艾滋病
  • 4篇酶链反应
  • 4篇聚合酶
  • 4篇聚合酶链反应
  • 4篇感染者
  • 4篇HIV-1毒...
  • 4篇HIV-1感...
  • 4篇HIV-1感...
  • 3篇蛋白
  • 3篇多态

机构

  • 2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南开大学
  • 3篇安徽省疾病预...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湖北省疾病预...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海宁市疾病预...
  • 1篇黑龙江省疾病...
  • 1篇武汉市疾病预...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伊犁哈萨...

作者

  • 11篇邢辉
  • 9篇曾毅
  • 5篇杨贵波
  • 4篇全宇
  • 4篇陈国敏
  • 3篇童骁
  • 3篇廖玲洁
  • 3篇苏斌
  • 3篇李泽琳
  • 3篇徐建青
  • 3篇洪坤学
  • 3篇刘强
  • 3篇郭秀婵
  • 3篇陈曦
  • 2篇刘宏伟
  • 2篇何翔
  • 2篇汤恒
  • 2篇马鹏飞
  • 2篇张晓梅
  • 2篇马晶

传媒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病毒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Zoolog...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Chines...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省采供血HIV-1感染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经采供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流行株的亚型特点和流行规律。方法2005年采集湖北省HIV-1感染者抗凝外周血22份,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PCR方法(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PCR)扩增HIV-1病毒gag至pol约3kb的核酸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应用BioEdit软件对序列排列、比对后,使用Clustal X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亚型,并应用Simplot软件进行重组分析。结果通过巢式PCR扩增以序列测定得到17份样品的序列,根据gag-pol基因序列,与HIV-1亚型国际参考株比较,通过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湖北省的17个HIV-1毒株与邻近省份河南省的流行株B′亚型十分接近,均属于泰国B′亚型,并且未发现重组株的存在。结论湖北省经采供血感染的HIV-1流行株属于B′亚型,与河南省有偿献血员流行的HIV-1 B′亚型密切相关。
刘萍萍张伟汤恒张险峰陈慧萍童骁杨荣阁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干血斑用于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通过干血斑样本与血浆、全血的HIV-1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结果比较,探讨十血斑样本应用于我国患者HIV—1耐药性检测及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来自安徽(10例)、云南(13例)、湖南(6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例)4省(自治区)共39例AIDS患者,这些患者感染的HIV-1流行株覆盖中国主要的流行亚型(B、CRF01_AE、CRF07_BC),同时对同一患者的血浆、全血及干血斑3种类型的样本应用实验室自建的套式PCR方法扩增HIV的pol基因区,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程度判别并比较三者的耐药性结果。结果干血斑、全血与血浆样本相比总扩增成功率分别为95%(37/39)、92%(36/39)及100%(39/39),各亚型样本基因序列的3种样本的一致性均高于99%,同时干血斑样本的耐药性检测结果与血浆相比一致性为86%(31/36),突变位点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为混合碱基导致。结论综合PCR扩增效果及序列分析差异等因素,十血斑样本可以反映出耐药的整体流行趋势,用于我国HIV-1患者的耐药检测及监测值得推广。
马鹏飞邢辉廖玲洁陈彬赵全壁全宇孙峰杨绍敏苏斌陈曦邵一鸣
关键词:HIV-1干血斑聚合酶链反应
湖北省抗病毒治疗和未治疗的HIV-1感染者耐药基因变异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湖北省流行的HIV-1毒株在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及未治疗人群中耐药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HIV-1感染者抗凝外周血,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IV-1 pol基因约2 kb的核酸序列,进行序列测定并通过斯坦福耐药基因数据库进行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组19例,未治疗组25例。在所有的HIV-1感染者样本序列中,发现针对蛋白酶抑制剂(PIs)的耐药突变:D30N(2.27%)。D30G(2.27%),M46I(4.55%),M46N(2.27%),147V(4.55%),184V(4.55%)。184L(2.27%),N88S(2.27%),L90S(2.27%),以及针对PIs的次要耐药基因突变;A71T(29.55%)。在治疗组中出现针对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及NNRTIs)的主要耐药基因突变的样本5例,突变主要有M41L(5.26%),A62V(5.26%),D67N(5.26%),L210W (5.26%),T215Y(15.79%):K103E(5.26%),K103N(10.53%),Y181C(5.26%),G190A(5.26%),K238N(5.26%)。在未治疗组中出现针对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及NNRTIs)的主要耐药基因突变的样本5例,突变主要有M184V(4%)。K65N(4%),Y115M(4%),F116L(4%),M184I(4%);V179D (4%),G190R(4%)。在逆转录酶(RT)基因中耐药意义不明的突变F214L,与药物的使用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P=0.03)。结论湖北省HIV-1感染者RT基因的耐药突变,在治疗和未治疗人群样本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药物治疗已经对HIV耐药基因突变的产生有了一定影响。同时。耐药意义尚未明确的突变位点F214L也可能与治疗或是某些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王晓琼童骁汤恒刘萍萍张伟杨荣阁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耐药变异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河南地区HIV-1毒株Gag基因抗原表位变异特征及准种特点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中国河南地区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毒株GAG蛋白抗原表位变异特征,并对其准种特点加以分析。方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确认HIV阳性样本gagp17-p24基因区段并测序,PCR产物纯化后克隆,挑选克隆株鉴定为阳性后测序,以MEGA(version3.0)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河南HIV毒株为B′亚型;gag基因p17区段抗原表位突变有E62G(55.80%),Y79F(48.90%),T84V(48.90%),144V(44.20%),gag基因p24区段抗原表位未见明显变异。结论HIV—1 B′亚型毒株gag基因p17区段的4个抗原表位,存在较大变异,p24区段较为保守,适合抗原表位疫苗的研制。
杜鹏陈国敏李泽琳曾毅
关键词:HIV-1抗原表位准种
不同黏膜上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转录水平的荧光定量RT—PCR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定量比较分析不同黏膜上皮细胞中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的转录水平。方法体外转录制备MIP-3α RNA标准品,人工合成MIP-3α mRNA序列特异的引物及TaqMan探针。利用TaqMan EZ RT-PCR试剂盒的反应体系和ABI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通过对RT—PCR产物测序、使用标准品和质控品进行多次独立测试等评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可重复性。随后对不同黏膜上皮细胞系Caco-2、T-84、HeLa和淋巴细胞系PM1中MIP-3α mRNA水平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建立了可用于MIP-3α mRNA水平定量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好(扩增片段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完全一致)、灵敏度高(25斗l反应体系中有5个拷贝就可以检出)、检测样品浓度范围广(10^3~10^10拷贝/m1)。对Caco-2、T-84、HeLa和PM1细胞中MIP-3αmRNA水平的定量分析表明,肠黏膜上皮细胞Caco-2和T-84的MIP-3α mRNA水平比HeLa和PM1细胞高。结论黏膜上皮细胞能表达丰富的MIP-3α,不同黏膜上皮细胞MIP-3α的表达水平可能不同。
高彤邱趁丽赵辉刘强邵一鸣杨贵波
关键词:黏膜上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类泛素修饰蛋白bISG15抗血清在体外修饰系统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ISG15由干扰素刺激基因15编码,是最早被发现的类泛素修饰分子.病毒感染以及干扰素刺激可以强烈诱导其表达.与泛素类似,ISG15可以共价连接到其他蛋白分子上进行修饰,但ISG15及其连接修饰的功能作用还有很多尚未知.最近的研究表明,ISG15及其修饰作用在先天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牛类ISG15基因克隆进入pET28a( +)原核表达载体,并且表达了可溶的融合有His-tag标签的bISG15融合蛋白.使用Ni-NTA葡聚糖进行纯化浓缩.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并获得抗血清.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抗血清可以特异地识别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bISG15 .浓缩的bISG15以及制备的抗血清用于建立bISG15的体外修饰系统.实验证明,使用该系统bISG15可以连接到细胞蛋白上进行修饰.
刘畅史颖姣宣成昊耿运琪乔文涛
HIV-1B′亚型逆转录酶基因的药物相关突变的多样性
在湖北省内收集205份 HIV-1阳性血液样本,包括76例已治疗患者和129例未治疗患者,并测定了其逆转录酶基因序列。在治疗人群样本中出现耐药突变的样本达到39%,未治疗人群中出现耐药突变的比例为4%。在逆转录酶基因中有
童骁王晓琼汤恒刘萍萍张伟杨荣阁
关键词:HIV-1耐药突变
文献传递
中国HIV-1主要流行重组株B/C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序列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流行重组株B/C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变异特点,探讨这些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从确诊的HIV-1感染者全血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测序。使用GCG和Bioedit软件中的程序进行系统进化树和氨基酸变异分析,同时进行网上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总计154份样品中CRF07-BC为120份,CRF08-BC为34份,两种亚型有较广泛的分布,CRF07-BC与标准株的平均基因离散率为(5.748±1.352),CRF08-BC与标准株的平均基因离散率为(1.259±1.931)。结论我国流行重组株CRF07-BC比CRF08-BC有较长的流行时间,CRF07-BC与CRF08-BC基因第一外显子氨基酸相比,主要为半胱氨酸富含区和核心区的变化。在这两个区位点变化可能影响Tat与细胞因子如cyclinT1的结合能力,而成为CRF07-BC在我国流行中获得传播优势的原因。
黄海龙邢辉马鹏飞关琪魏民洪坤学陈建平梁浩司雪峰全宇谢必峰邵一鸣
关键词:HIV-1
不同亚型HIV-1毒株的耐药突变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于其具有逆转录病毒基因高度变异的特点,导致该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亚型.而HIV-1的pol基因区虽然变化较其他基因区小,但不同亚型间也存在着差异.pol基因区包含的蛋白酶(protease,PR)和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的编码区,正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作用的主要区域,针对HIV-1 PR的药物为蛋白酶抑制剂(PIs),针对RT的药物可以分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两类.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亚型间的基因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遗传障碍,进而引起不同亚型毒株的耐药突变谱产生差异,
苏俊琪邢辉
关键词:HIV-1毒株亚型毒株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突变特征耐药蛋白酶抑制剂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监测恒河猴体内人/猴免疫缺陷病毒载量在传代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为分析中国SHIV/猕猴AIDS模型的病毒载量变化趋势,建立一种实时、灵敏、特异的针对人/猴免疫缺陷病毒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体外转录制备RNA标准品,利用TaqMan EZ RT-PCR试剂盒的反应体系和针对SHIV gag保守区91个碱基的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提取126份来自SHIV-CN97001感染恒河猴血浆病毒RNA并定量检测。结果利.用梯度稀释的RNA标准品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标准曲线下限达到2×10^2拷贝/ml,相关性(r〉0.99)及重复性(CV=4.14%)均能达到测定要求。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表明SHIV—CN97001在猴体内传代过程中病毒载量有先升后降的趋势,病毒载量通常在接种病毒或感染猴的全血后第14天达到高峰。血浆载量可达到10^5—10^6拷贝/ml。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步法定量SHIV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为SHIV/恒河猴AIDS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提供了灵敏的病毒载量检测方法。SHIV—CN97001的体内繁殖能力在猴体内传代过程中有所增强。
刘强李菊杨贵波邢辉代解杰邵一鸣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IV病毒载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