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10004-720)

作品数:6 被引量:269H指数:4
相关作者:曹务春杨红方立群李亚品钱全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流感
  • 2篇图像
  • 2篇图像匹配
  • 2篇珠江河口
  • 2篇温度
  • 2篇霍乱
  • 2篇霍乱弧菌
  • 2篇甲型
  • 2篇甲型H1N1...
  • 2篇检出
  • 2篇检出率
  • 2篇PH值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移动地理信息...
  • 1篇影像镶嵌
  • 1篇早期确诊
  • 1篇生物危害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机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空军后勤部

作者

  • 4篇李亚品
  • 4篇方立群
  • 4篇杨红
  • 4篇曹务春
  • 3篇杨华
  • 3篇高燕
  • 3篇钱全
  • 2篇龚建华
  • 2篇张勇
  • 2篇舒跃龙
  • 2篇闫磊
  • 2篇柏延臣
  • 1篇宋宜全
  • 1篇史套兴
  • 1篇杨元平
  • 1篇高素青
  • 1篇王涛
  • 1篇魏茂提
  • 1篇张烨
  • 1篇徐翠玲

传媒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遥感信息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09年珠江河口霍乱弧菌动态探讨
本文采用09年珠江河口四个样区(老城区、城郊新区、城郊农渔业区、南沙围垦区)河水样本中分离的霍乱弧菌数据,以及同步实测的环境数据(包括水表温度、河水PH值),研究霍乱弧菌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阐述霍乱弧菌在珠江河口的比重...
岳玉娟龚建华王多春
关键词:霍乱弧菌温度PH值检出率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季节性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88
2009年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流感活动时空分布和季节性的流行特征及流感病毒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回顾性时空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空间趋势面的方法,分析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陆扩散的总体空间趋势。结果中国大陆流感活动具有两种季节性流行模式。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6—8月[儿科诊室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的RR=1.31,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74,P〈0.01];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12月至次年1月(儿科诊室ILI%的RR=1.45,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45,P〈0.01)。中国季节性流感病毒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由南向北先后出现的趋势。结论中国南方地区6—8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北方地区12月至次年1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同时应足够重视南方地区出现抗原变异株。
高燕方立群张勇钱全李亚品徐翠玲张烨闫磊杨华柏延臣杨红曹务春舒跃龙
关键词:流感季节性
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确诊的4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9
2009年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5月11日至6月22日)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确诊的4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年龄、性别、来源、主要症状、潜伏期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大陆早期诊断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7.8%,主要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输入,占中国大陆总输入性病例的90%;所有患者中男性占53%,平均年龄22岁(22.2岁±14.9岁);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病例以发热(81%)、咳嗽(40%)、咽痛(35%)等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d±1.9d(1—11d),二代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4.3d±1.7d(1~8d)。结论中国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输人性病例为主;其性别构成与输入国相类似,而年龄构成不同;早期确诊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d±1.9d(1—11d),二代病例平均潜伏期为4.3d±1.7d(1~8d)。
李亚品钱全方立群杨红魏茂提高燕杨华张勇曹务春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2009年珠江河口霍乱弧菌动态探讨
本文采用09年珠江河口四个样区(老城区、城郊新区、城郊农渔业区、南沙围垦区)河水样本中分离的霍乱弧菌数据,以及同步实测的环境数据(包括水表温度、河水PH值),研究霍乱弧菌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阐述霍乱弧菌在珠江河口的比重...
岳玉娟龚建华王多春
关键词:霍乱弧菌温度PH值检出率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SURF的图像配准改进算法被引量:20
2013年
为了更好地构造逼真的虚拟环境,提高虚拟场景中图像配准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URF算法。改进算法根据特征点的数量和其间疏密关系作为判定条件,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数量适当且分布相对均匀的图像特征点,同时在特征点匹配阶段利用Hessian矩阵迹的正负性提高特征点匹配的速度。针对误匹配影响图像拼接准确性的问题,采用随机采样算法(RANSAC)提高匹配的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节省了特征点检测和匹配的时间,提高了匹配效率。
高素青谭勋军黄承夏
关键词:图像匹配特征提取SURF算法HESSIAN矩阵
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扩散模式及预防控制效果定量评价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取消边境体温筛查或其他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入境人员居家隔离环节这三种场景下中同大陆甲型H1N1流感传播模式。方法根据已有研究资料和数据估计出各传播环节的相关参数,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模拟流感的传播过程。结果边境体温筛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疫情在国内的传播速度,使3个月后全国累计病例数降低约21.5%(1718例);疫情的蔓延速度将被延迟约4d。对甲型H1N1患者采取积极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使3个月后全国累计病例数比不采取防控措施时降低约93.4%(9万余例);疫情蔓延至全国的时间被延迟约15d。如果入境者能够自觉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则控制效果将更为明显,若分别有30%、60%和90%的入境者自觉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则3个月后全国累计病例数分别可降低约15%(940例)、34%(2230例)和64%(4180例);且疫情蔓延至全国的时间分别延迟了约4、10、25d。现有防控措施能够减轻疫情的严重程度,但难以遏制疫情的蔓延。结论中国现有的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效果有效且必要。
张勇高燕方立群李亚品钱全闫磊杨华柏延臣周蓉吴浩然杨红舒跃龙曹务春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移动式生物危害评估模拟系统的建立
2010年
目的建立基于移动设备的生物危害评估模拟系统,实现多种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施放、水体施放及通过邮件传播的危害评估,进而以可视化的方式在地图中进行展示。方法收集、整理与确定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施放、水体施放及通过邮件传播的危害评估模型,应用空间分析技术设计其可视化模型。以Embedded Visual c++4.0和Visual Studio 2005+为系统开发软件,基于Windows mobile 5.0,结合GPS现场定位、全国行政区划、人口和交通网络等数字地图,利用可视化模拟技术,实现对生物事件发生后其危害的快速评估,并对其污染范围及影响的人群在地图上进行直观、动态的可视化模拟与展示。结果建立的移动式生物危害模拟系统,包括了3种施放方式的危害评估模块,通过气溶胶施放的模块实现了对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土拉热弗朗西斯菌、布鲁氏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等6种病原微生物施放后的危害评估,并实现了危害范围的可视化;通过水体施放的危害评估模块实现了危害范围的评估及可视化;通过邮件传播的模块实现了对炭疽施放后感染及死亡人数的评估。结论本研究在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和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移动设备的生物危害评估模拟,能为生物危害应急反应提供决策依据。
徐友富史套兴方立群郭亮张金津杨元平李亚品杨红龚建华曹务春
关键词:移动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
无人机林区影像镶嵌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无人机获取的林区影像具有纹理一致性,很难进行影像匹配,对于大范围的影像镶嵌来说,如果采用传统的摄影测量方法,很难在地面上布置控制点。本文拟采用SIFT算法提取无人机影像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影像镶嵌。
王涛龚建华宋宜全
关键词:图像匹配无人驾驶飞机SIF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