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人才开发基金(2006Z037)

作品数:15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牛朝诗梅加明张俊杨艳艳潘琪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人才开发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蛋白
  • 9篇帕金森
  • 9篇帕金森病
  • 6篇蛋白酶
  • 6篇蛋白酶体
  • 6篇帕金森病大鼠
  • 5篇蛋白酶体抑制...
  • 5篇多巴
  • 5篇多巴胺
  • 5篇抑制剂
  • 5篇制剂
  • 5篇鼠模型
  • 5篇帕金森病大鼠...
  • 5篇大鼠模型
  • 3篇蛋白酶抑制
  • 3篇多巴胺能
  • 3篇细胞
  • 3篇胺能
  • 2篇蛋白酶抑制药
  • 2篇多巴胺能神经

机构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脑立体...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牛朝诗
  • 7篇梅加明
  • 4篇张俊
  • 2篇潘琪
  • 2篇杨艳艳
  • 2篇李静
  • 1篇高歌
  • 1篇陈建民
  • 1篇程俊
  • 1篇曹刘
  • 1篇傅先明
  • 1篇李健
  • 1篇董永飞
  • 1篇倪永丰
  • 1篇李静

传媒

  • 5篇中国微侵袭神...
  • 4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重组表达保守性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蛋白
2011年
保守性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CDNF)是一类新型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对帕金森病(P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我们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成功诱导表达出重组CDNF蛋白。
张俊牛朝诗梅加明汤深凤李静
关键词: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神经营养因子多巴胺能BAC保守性F蛋白
立体定向技术注射6-OHDA至内侧前脑束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观测其行为学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射6-OHDA至大鼠脑的内侧前脑束,于注射后2、4、6、8周观测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H的表达,了解中脑黑质多巴胺能阳性神经元变化。结果所有大鼠分别于第2、4、6、8周的进行阿朴吗啡诱导旋转行为测试,67只大鼠中出现16只大鼠(23.8%)旋转圈数>7r/min,并且>210r/30min,为合格的PD大鼠模型。第8周时,大鼠旋转次数平均为10.48±1.91/分。免疫组化检测,成功模型光镜下分别计数双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损毁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占正常侧的3.8%,即毁损侧TH阳性神经元减少96.2%。结论利用立体定向技术,选择内侧前脑束为靶点,可建立6-OHDA大鼠PD模型。
牛朝诗李健
关键词:立体定向技术帕金森病6-羟基多巴胺多巴胺能神经元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大鼠运动行为改变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大鼠黑质变性及大鼠运动行为改变,探讨蛋白酶体功能下降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蛋白酶体抑制剂立体定向注射入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的改变。开野实验观察大鼠自发运动行为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致密部及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结果Lactacystin组大鼠给药一周后出现自发性活动减少,动作缓慢,震颤、对外界刺激不自主竖毛,且症状逐步加重;阿朴吗啡可诱导出向健侧的旋转运动。开野实验中,Lactacystin组大鼠自发运动行为出现改变。三周后黒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细胞及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减少。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单侧黑质致密部微量注射可以诱导大鼠黑质变性并出现运动行为改变,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制备上有潜在价值,蛋白酶体功能下降可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潘琪牛朝诗程俊
关键词:帕金森病LACTACYSTIN黑质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退行性改变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的帕金森病(PD)行为学退行性变化,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将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立体定向注射到实验组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1、3、5、7、9、11、14、18和21d,追踪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扑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变化;开野实验观察大鼠自发运动行为改变。结果实验组给药后,随着时间推移大鼠开始出现渐进性自发性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对外界刺激不自主竖毛、震颤;阿扑吗啡诱导的向健侧旋转运动逐渐增多。开野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自发运动行为出现渐进性异常改变。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单侧黑质致密部微量注射诱导的大鼠行为学呈渐进性发展,符合PD发病过程,说明蛋白酶体功能下降可能在PD发病机制起重要作用。
梅加明牛朝诗陈建民倪永丰
关键词:帕金森病蛋白酶抑制药
Lactacystin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病理退行性改变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Lactacystin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病理退行性改变,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取成年健康SD大鼠3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16只).实验组左侧黑质致密部(SNc)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分别在注射后1、3、5、7、9、11、14和21d.观察两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HE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并计数.免疫组化检测黑质及纹状体组织罗暗算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元变化和RT—PCR检测黑质部TH和α-synucle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逐渐出现行为学改变:HE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在注射Lactacystin后第1天为(3501.92±57.32)个.第7天为(4895.50±52.67)个,第21天为(5340.18±52.87)个.与对照组(3271.23±63.76)个相比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黑质中多巴胺(DA)神经元在注射Lactacystin后逐渐变性死亡.第7天神经元数为(568.57±36.39)个,第21天为(119.67±21.06)个,与对照组(679.76±30.24)个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纹状体TH免疫阳性纤维显示其在注射Lactacystin后逐渐稀疏,强度逐渐变弱,实验组TH免疫阳性纤维平均光密度第7天为(0.1953±0.0076).与对照组(0.2412±0.00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为(0.0781±0.0013)个.与对照组(0.2412±0.0067)个相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mRNA检测显示.THmRNA表达越来越少,而α-synuclein mRNA在残存TH神经元巾逐渐增多。结论Lactacystin诱导的PD模型大鼠的病理呈退行性改变.符合PD发病的隐匿性、缓慢进展性特征.
梅加明牛朝诗董永飞
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帕金森病酪氨酸羟化酶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泛素连接酶hHrd1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关键酶泛素连接酶hHrd1在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立体定向仪,经大鼠黑质和内侧前脑束两靶点微量注射6-羟多巴制作帕金森病模型,2周后阿扑吗啡腹腔注射,筛选成功模型。免疫组化检测泛素连接酶hHrd1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的表达,并行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结果注射6-羟多巴到黑质和内侧前脑束双靶点,通过大鼠旋转实验测试,造模成功率为57.9%。泛素连接酶hHrd1在帕金森病模型中呈高表达,且呈区域性,如黑质、红核、中缝核及缰内侧核呈强阳性。结论泛素连接酶hHrd1在帕金森病模型中高表达,揭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病发病过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能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又一途径。
杨艳艳牛朝诗傅先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泛素连接酶
双靶点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提高成功率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观测其行为学、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射6-OHDA至大鼠中脑黑质SNc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于注射后2、4、6、8周观测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H的表达,了解中脑黑质多巴胺能阳性神经元变化;利用透射电镜了解黑质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所有大鼠进行阿朴吗啡诱导旋转行为测试,旋转圈数>7r/min,并且>210r/30min,为合格的PD大鼠模型。大鼠模型于第4、6和8周时,大鼠行为学变化较为恒定。第8周时,50只大鼠中出现32只大鼠大鼠旋转次数平均为11.5±1.2/分,造模成功率为64%。PD模型大鼠超微结构观察,黑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囊性扩张、脱颗粒,髓鞘扩张。免疫组化检测,成功模型光镜下分别计数双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损毁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占正常侧的3.0%,即毁损侧TH阳性神经元减少97.0%。结论利用立体定向技术,选择黑质和中脑腹侧被盖区等双靶点,可建立6-OHDA大鼠PD模型,具有明确病理变化,提高模型成功率。
牛朝诗杨艳艳
关键词:立体定向技术帕金森病6-羟基多巴胺超微结构
内质网应激与运动障碍性疾病被引量:1
2011年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蛋白质修饰、折叠、分泌和钙储存的场所。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积存及钙平衡紊乱均可导致内质网应激,从而发生具有保护作用的未折叠蛋白反应,而长期、严重的内质网应激会导致细胞死亡。内质网应激在许多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其作用机制目前并不清楚。本文就内质网应激在运动障碍性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所起作用作一综述。
韩暄牛朝诗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
热休克蛋白在神经变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随着老年化人口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着神经变性疾病的困扰。大多神经变性疾病的最明显特征是神经细胞内外蛋白质聚集体的出现,这些疾病包括帕金森病、阿耳茨海默(氏)病和亨廷顿舞蹈病等。这种聚集体的蓄积引起细胞变性以及细胞功能的丢失,从而导致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然而,热休克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却能阻止细胞内外错折叠蛋白的形成与蓄积,热休克蛋白这种功能的发挥对神经细胞是种保护作用。那么热休克蛋白在神经变性疾病中将如何发挥这种保护作用,以及它在几种常见神经变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如何,本文将就此作一综述。
梅加明牛朝诗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帕金森病阿耳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病神经变性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重组表达CDNF蛋白
2011年
我们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t9昆虫细胞中诱导表达出重组CDNF蛋白,现报道如下。
张俊牛朝诗梅加明汤深凤李静
关键词: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F蛋白CD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