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
- 作品数:991 被引量:14,929H指数:55
- 相关作者:袁玉江张玉书何清谭宗琨魏文寿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被引量:77
- 2005年
- 文中利用1961~1999年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考虑蒙古中纬度地区和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特征定义了一个简单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研究了该指数与夏季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变率的关系,并与其他季风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文中所定义的季风指数表现出明显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20世纪60~70年代以高指数为主,而80~90年代以低指数为主.该指数不仅能够较好地反映以蒙古为中心的东亚大陆热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特征,还能够指示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强弱以及中国长江流域降水的异常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比,蒙古低气压变化对长江流域的雨带变动有更大影响.当该季风指数较低时,蒙古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中国大陆对流层低层盛行异常北风,高层主要盛行异常西南风.而低层的异常北风表示了东亚中纬度地区较强的冷空气活动,这可以使长江流域梅雨锋区的辐合和上升运怂动加强,造成长江流域降水增加.
- 赵平周自江
- 关键词:大气环流降水
- 2003-2008年河北省雷电灾害特征统计分析被引量:46
- 2010年
-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掌握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对做好雷电防御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根据2003-2008年河北省雷电灾害的统计结果,揭示了河北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原因,为全省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 吴孟恒田艳婷崔海华史锋旗
- 关键词:雷电灾害统计分析
- 应用于钱塘江、太湖流域面雨量预报的MM5产品释用技术被引量:4
- 2011年
- 在2007~2009年浙江省气象台钱塘江、太湖流域面雨量24h、48h预报的基础之上,开展了面雨量释用研究,采用的方法为对数线性释用方法,释用后预报可信度明显增加。本文对面雨量的模糊评分方法做了改进,使之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试验证明,用绝对误差和改进的模糊评分两种办法结合起来对面雨量预报做检验,能够较客观的反映预报质量的好坏。此释用方法在预报暴雨以下量级面雨量时有一定优势,在预报暴雨及以上量级面雨量时存在一定缺陷。要提高定量面雨量预报水平,还需在资料和模式应用上做进一步研究。
- 杨诗芳王东法郝世峰李海燕
- 关键词:大气科学流域面雨量
- 北京局地环流对可吸入颗粒物影响观测试验
- 2007年6月,在北京地区组织了一次针对局地环流对可吸入颗粒物分布影响研究的外场观测试验,对一次两天左右的污染物累积过程进行了加密观测,初步分析表明:稳定的弱气压场或均压场是北京夏季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重要背景条件。不...
- 李炬张晓玲徐晓峰徐静曹晓彦
-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PM2.5局地环流低空急流
- 文献传递
- AREM对2008年西南地区低温雨雪天气预报能力的检验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客观检验方法,就AREM模式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预报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AREM模式对地面气温预报比较成功,对降温过程显著的成都、重庆、贵阳三站的降温起止时间,降温过程中温度的时间演变特征预报均与实况吻合较好,且预报温度值误差亦较小;对降温不明显的昆明和拉萨站,模式较好地预报出了温度的波动,只是预报温度值误差较大,尤以拉萨为最。此外,AREM模式对此次过程的最大降温区也有较好的预报。从过程平均的Ts评分看,AREM的降水预报能力相对弱于T213和日本模式。
- 肖玉华何光碧陈静顾清源高文良
- 关键词:AREM模式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 “环高”热带风暴登陆后路径分析及其对辽宁暴雨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2003年第11号热带风暴"环高"在浙江省南部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但其残余云系及水汽仍然继续北上,为辽宁8月22—23日区域性暴雨提供了动力、热力、水汽及充分的能量。本文在分析热带气旋维持、北上条件的基础上,对此次暴雨的成因和物理量进行分析,指出北上热带气旋携带的暖湿空气为暴雨提供了热力条件;热带气旋北上使低空偏南急流加强并维持,为暴雨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热带气旋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热带气旋是这次暴雨过程重要水汽来源。
- 孙欣陈传雷
- 关键词:热带气旋路径物理量诊断
- FY2卫星云图分析系统在热带气旋北冕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0年
- 利用FY2卫星云图分析系统的各项分析功能,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对热带气旋北冕的天气形势、云图演变以及路径变化、风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摆动,中纬度西风小槽东移,低层西南气流加强和减弱是"北冕"出现两次北抬和一次南折的直接原因;对流云团的发展和减弱对应低层西南气流的加强和减弱;强降水与云顶亮温的最低值中心及强度密切相关,而云团面积和云顶亮温与强降水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发展的云系是强降水发生的信号。FY2卫星云图分析系统较好地分析了"北冕"整个过程的变化特点,对于短时临近预报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 何立覃丹宇黄小燕徐建文
- 关键词:强降水
- 基于3S技术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研究被引量:24
- 2010年
- 在G IS、RS等软件的支持下,对福建省闽江流域、九龙江流域和晋江流域的MOD IS数据、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三大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模型,研究分析福建三大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口聚集、经济发达、地势较为平坦和交通便利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而在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福建三大流域中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最好,晋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最差。随着时间的推进,三大流域的生态质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缓和趋势,这是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印证,也可为今后制定更加有效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张春桂李计英
- 关键词:生态环境流域
- 陕西省山地日照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7
- 2010年
- 基于100 m×100 m分辨率的DEM数据,根据太阳光线与起伏地形之间的几何关系,全面考虑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确定山区可照时间计算模型;同时利用常规气象站资料考虑大气对日照时间的影响,建立陕西省山区日照时间估算模型。采用交叉验证和个例年分析法进行模型验证,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均较好。通过模型计算陕西省100 m×100 m分辨率各月可照时间、气候平均日照时间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局地地形对日照时间空间分布影响比较明显,山区可照时间与同纬度平地相比明显差异,表现出可照时间的非地带性分布特征;尤以冬季地形作用最显著;夏季影响最弱;同时年日照时间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依然存在。最后详细探讨了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因子对山区日照时间的局地影响规律。
- 孙娴王娟敏姜创业程路
- 关键词:山地分布式
- 天山中段雪岭云杉森林冬春季小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利用天山中段雪岭云杉林区连续气象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林内外冬、春季小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雪岭云杉林对小气候特征存在明显影响,冬、春季林内平均气温、地表温度相对林外均明显偏低,相对湿度均显著大于林外;林内同林外比,冬季、春季气温偏低分别在1.3~1.7℃、0.5~1.2℃之间,且林内气温日较差和相对湿度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林外。林内风速小,日变化不明显,静风的频率最大;冬、春季林外平均风速分别为2.0 m/s、2.5 m/s,而林内分别为0.2、0.3 m/s。
- 吉春容尚华明范子昂邹陈李新建袁玉江
- 关键词:雪岭云杉小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