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4082) 作品数:8 被引量:64 H指数:4 相关作者: 甘卫军 陈为涛 梁诗明 盛传贞 肖根如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震局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龙门山断裂周边区域在汶川Ms8.0地震和芦山Ms7.0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特征对比研究 2014年 基于龙门山断裂带周边多年的GPS观测数据,分析了"5.12"汶川Ms8.0地震和"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周边的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强震都发生在挤压缩短的典型应变率"低值区"断层段;2)由于汶川Ms8.0地震对周边区域震后地壳变形的调整作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水平应变率明显增大,但对比周边区域,芦山Ms7.0地震发生位置为一个相对的"低值区",其挤压缩短的典型应变率为30 nanostrain/a,而其南侧和北侧的挤压缩短的典型应变率量值至少在60 nanostrain/a以上。其原因可能是即将发生大地震的孕震区域,其应力已处于岩石破裂的临界状态,岩石的弹性变形积累也已趋于极限状态,因此其地壳形变的增量或应变率将趋缓或保持低值。 周德敏 甘卫军 李金平 陈为涛 丁晓光 梁诗明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地壳形变 应变率场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及庄浪河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以GPS观测资料和部分地质方法所获得的断裂活动性参数为约束,基于弹性半无限空间断裂位错理论,反演获得庄浪河断裂、马衔山北缘断裂带各主要断裂段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马衔山段左旋走滑较明显,量值达3.91 mm/a,而东、西两段走滑分量不明显,整个马衔山北缘断裂带有较明显的逆冲分量,以东段的内官营段逆冲倾滑最明显,量值达3.0 mm/a;庄浪河断裂有0.5 ~1.2 mm/a的逆倾滑分量,走滑分量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个断裂段的地震复发间隔,并运用时间相依的概率模型计算了未来30 a、50a和100 a的发震概率. 周德敏 张效亮 梁诗明 姜忠朋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发震概率 青藏高原东北缘4个强震重点监视区库仑破裂应力的近百年变化和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前人基于多学科研究资料圈定的4个未来强震重点监视区,构建了顾及到中下地壳黏弹性弛豫效应的区域岩石圈模型;考虑1920—2010年期间发生在本区域及其周边的18次Ms≥7级强震在这一区域的黏弹性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和长期构造背景加载下的应力积累情况,定量分析了每个重点监视区近百年来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各重点监视区的未来发震危险性程度。结果表明:西秦岭断裂带监视区和六盘山断裂带监视区均处于长期构造背景场和历史地震影响共同加载应力的状况;而海原断裂带监视区和东昆仑断裂带监视区,如果不考虑长期构造背景的应力加载,则处于地震影响的卸载状况。考虑到这4个重点监视区的大震平均复发周期及上次大震事件的离逝时间,认为西秦岭断裂带监视区的未来强震危险性程度最高,海原断裂带次之,然后是东昆仑断裂带和六盘山断裂带。 陈为涛 甘卫军 万永革 肖根如 孟令超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 3·11日本大地震对中国东北部地区地壳形变态势的影响 被引量:36 2012年 以中国东北部地区的GPS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MW9.0大地震对中国东北部地区的地壳形变场状态、活动构造的运动方式及地震危险性态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震所引起的同震地壳应变场与研究区域长期地壳应变率场相对比,两者在主应变方向和大小等方面,整体上并无明显的一致性。该地震主要影响了中国东北区域应变积累水平,同震位移在瞬间所产生的应变,相当于该区域约12.7a的长期积累。而在东北以外的其他区域,同震应变对背景应变场的影响并不明显。基于同震应变以及背景应变场,选取了4个重要的活动断裂区段,利用一系列跨断裂连续GPS基线端点相对位置的时间变化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地震使郯庐断裂北段发生了明显的左旋错动和拉张运动,且震后的变化趋势反映着轻微的继续左旋和拉张;而对于郯庐断裂的中段,该地震并没有产生明显的错动和拉张,仅使其震后的右旋运动速率有轻微的加快;对于华北地区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虽然在地震后约1a时期内表现为右旋挤压运动,但随后则快速回归到原有的左旋拉张运动,反映出这次地震的发生使该断裂的应力积累首先得到短暂的释放,随后区域应力又回归到原有水平;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运动态势未受这次地震的显著影响,因而推断出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并未波及到山西地堑系。总体而言,3·11日本大地震的发生,使中国东北部区域的地壳应变积累和应力水平有所缓解,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区域的地震危险性。 陈为涛 甘卫军 肖根如 梁诗明 盛传贞关键词:地壳形变 地震危险性分析 JASON-2卫星精密轨道确定:GPS,SLR和DORIS分析 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针对GPS,SLR和DORIS3种观测手段的定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JASON-2卫星为例,讨论了GPS,SLR和DORIS的定轨策略、轨道精度评价和轨道叠加问题.并基于2009-01-21-25日实测数据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DORIS定轨结果要优于GPS和SLR;不同的轨道验证方法得到的GPS和SLR轨道的相对精度不同;基于SLR验证和轨道重叠验证的结果定权,综合GPS,SLR和DORIS进行轨道叠加,其叠加轨道的精度是一致的,通过与JPL轨道比较,其径向精度为2cm. 盛传贞 甘卫军 赵春梅 张小强 孙保琪 陈为涛关键词:GPS SLR DORIS ArcGIS中GPS速度场的框架旋转和制图表达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012年 GPS速度场反映区域的地壳变形特征,而目前主流的GIS平台缺少GPS速度场的制图表达,不利于和现有的矢量和栅格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利用ArcGIS为Python提供的Arcpy/Arcgisscripting模块实现速度矢量图形的输出。具体处理过程需要编写代码对选定站点速度进行欧拉矢量计算,实现框架旋转变换,以突显差异运动特征;还包括指定置信度的误差椭圆计算。输出shape文件包括GPS点文件,其属性表为输入速度数据,以及矢量箭头线文件和误差椭圆线文件。最后以中国大陆及周边GPS连续观测站的计算结果,旋转变换到欧亚框架下,实现GPS速度场在ArcGIS中的制图表达。 梁诗明 甘卫军 陈为涛 盛传贞 肖根如关键词:GPS速度场 ARCGIS PYTHON 高压输电线影响GPS信号试验 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Trimble Net R8 GPS接收机,通过高压场地试验,研究高压输电线对GPS信号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压输电线电晕放电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不会导致GPS接收机对卫星的失锁,不会引起载波相位观测值断记。利用高次差法和双频组合双差的方法探测周跳,显示高压线不会使载波相位产生小于1周的周跳。研究认为,高压线对GPS L波段信号没有影响,建议勘选GPS基准站站址时,可适当放宽高压线距约束。 常金龙 甘卫军 张克亮 梁诗明关键词:高压线 GPS 载波相位 周跳 GRACE卫星重力场同震变化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以日本MW9.0地震为例 被引量:5 2014年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发生MW9.0地震,造成日本岛整体东移、下沉并伴随巨大的质量重新分布。对于海底地震的震中区域,空间观测的GRACE卫星重力数据很好地弥补了GPS、InSAR等形变资料的缺失。利用GRACE卫星月重力场数据计算了地面0.5°×0.5°网格点上的重力变化时间序列,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经验正交函数(EOF)2种方法,提取了同震重力变化,结果显示震中两侧区域的重力变化呈两极分布,其中弧后区域重力下降,最大降幅约6μgal,海沟区域重力增加,最大增幅约3μgal。EOF方法避免了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所需的地震发生时刻等先验信息,但卫星重力信号是由多种地球物理过程引起的重力变化的叠加,EOF结果的可靠性及其反映的真实物理来源往往随着事件的规模、观测时间的长短等而改变。文中第2,3,4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非构造因素的影响,通过第1主成分空间一致性提取的同震重力变化与位错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因此较真实地反映了地震引起的重力变化特征。 张克亮 甘卫军 周新关键词:经验正交函数 最小二乘拟合 同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