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 作品数:46 被引量:540 H指数:15 相关作者: 李国平 李跃清 李国翠 董新宁 唐红玉 更多>> 相关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两种机器学习方法在重庆夏季旱涝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1961—2010年重庆34个气象观测站夏季降水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130项环流指数,采用机器学习的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方法建立重庆夏季旱涝预测模型,通过2011—2018年预测效果检验发现,夏季同期环流指数决策树模型和前冬海温指数决策树模型预测的8 a降水异常趋势均正确,比考虑单一指数的PC评分分别提高37.5%和12.5%。此外,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重庆2014—2018年的夏季降水,5 a平均PS、CC和PC评分分别是84.6、0.27和67.1,相比于业务发布预报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且随机森林的预测质量较为稳定。 董新宁 向波 周杰 李永华 曾春芬关键词:夏季旱涝 决策树 川西北高原畜牧业界限温度日期及资源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川西高原3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川西北高原畜牧业界限温度0℃初日、5℃终日及0℃初日至5℃终日之间畜牧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川西北高原稳定通过0℃初日及5℃终日在区域上有很大差异,主要受海拔高度、纬度的影响。(2)畜牧气候资源的年际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区域变化不均;(3)各要素年代际变化不同,积温在各个年代都比前一年代增加,而日照时数则呈现出一增两减一增的趋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型式与日照相反,呈现一减两增一减的趋势;(4)各因素突变特征明显,突变的时间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不同因素的突变类型不同;(5)畜牧业气候资源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各要素变化周期长短不一致,尤其是降水量以4a左右的短周期振荡为主。 彭国照关键词:MORLET小波分析 川西北高原 高原低涡研究和TRMM卫星资料应用的相关进展 被引量:8 2011年 高原天气系统对青藏高原及其下游地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高原低涡是活动于高原主体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TRMM卫星的应用为研究高原天气系统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回顾了部分关于高原低涡和TRMM卫星资料应用的研究成果,包括高原低涡的定性认识、结构及其和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TRMM卫星的基本资料、其在非高原地区和高原地区的应用。 向朔育 李跃清关键词:高原低涡 TRMM卫星 我国云量及其与降水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7 2011年 云是大气垂直运动和湿状况的综合体现,云量的变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气候变化。气候模式中云参数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几十年有关我国云量的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关系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多种云资料的优缺点。此外提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来研究云量最多、云层最厚的西南地区云的特征及其变化。 张琪 李跃清 杨云芸关键词:云量 降水 “20110809”石家庄西部大暴雨分析 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雷达、自动站和GPS可降水量等高时空分辨率加密观测资料,对石家庄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的大气环境下,弱切变线的西摆北伸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的触发机制和预报难点,切变线位置是造成石家庄西部大暴雨的主要环流背景;强降水出现前大气水汽含量快速积累,GPS可降水量突升且存在着两个峰值,其中最大值刚好对应降水开始时间,次大值提前于降水出现时间16 h。强降水回波由主体回波、阵风锋以及新生回波的合并发展加强,组合反射率因子(Combine Reflectivity,CR)、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VIL)和回波顶高(Echo Top,ET)峰值分别为61 dBz、55 kg·m-2和17 km。在高温高湿的大气环境下,新生发展的回波、阵风锋、速度图上辐合、气旋或逆风区等都可以预示强对流天气发展。 李国翠 孙云 李国平 张立霞关键词:大暴雨 雷达 GPS可降水量 普洱市宜居气候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29 2018年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发展和人类居住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基于1981 2010年普洱市10个县区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季节划分、气温极值和平均气温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舒适度指数(包括温湿指数、风寒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研究了普洱市的宜居气候舒适性。结果表明:普洱市夏季90%的区域平均气温为20~24℃,仅有东部和中部少数河谷地带超过24℃;冬季90%的区域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冬半年全市最低气温低于0℃的年平均日数不足1天,夏半年全市最高气温高于35.0℃的年平均日数不足4天。因此普洱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有6~9个月的春秋宜人气候,是典型的全年"人体感觉舒适"的宜居气候区,尤以夏半年最为舒适。近10年普洱市快速增长的旅游总人数和完成的GDP进一步说明普洱市的宜居和旅游的气候适宜性。 朱涯 杨鹏武 段长春 李蒙关键词:气候 人体舒适度 适宜性 一次西南涡持续暴雨的GPS大气水汽总量特征 被引量:25 2013年 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资料(GPS-PWV)、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和探空站比湿资料,对2010年7月15—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探究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西南涡)发生、发展前后GPS-PWV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发生时,GPS-PWV通常在短时间内有急剧的上升,并在西南涡形成前达到最大值;西南涡完全形成时,GPS-PWV急升结束;西南涡东移,GPS-PWV继续下降到最低,降水趋于结束。与水汽通量散度相比较,水汽散度垂直通量能更好地描述暴雨过程中的强上升、辐合辐散运动以及水汽输送情况,它与GPS-PWV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GPS-PWV的急升与陡降对大暴雨的形成与减弱有一定指示意义。 郝丽萍 邓佳 李国平 杨锦青关键词:地基GPS 大气水汽总量 持续性暴雨 地基GPS水汽监测技术及气象业务化应用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6 2011年 本研究建立了川渝地区地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水汽的本地化计算模型,开发出GPS遥感水汽的计算软件包,开展了局域地基GPS观测网遥感大气水汽的试验及业务应用,反演出30 min间隔的高时间分辨率GPS可降水量序列。评估了反演精度,研究了GPS水汽产品在气象业务应用的可行性。研发了可搭建在MICAPS(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cess system)平台上的地基GPS水汽监测业务化应用系统,实现了局域地基GPS观测网数据的实时传输、数据解算、可降水量反演和GPS水汽产品的可视化,并在气象业务部门试运行,在强降水、暴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本项目组系统性研究了GPS可降水量的时间变化、水平分布,分析了GPS可降水量与气温、气压、比湿、辐射和降雨量等地面气象要素以及与局地环流、水汽输送和循环等大气过程及地形的对应关系。研究了GPS水汽产品在几类典型灾害性天气(西南暴雨、持续性降水、冰冻雨雪、大雾)以及人工增雨中的演变特征,揭示了GPS探测水汽技术及其产品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GPS可降水量的日循环合成分析,GPS可降水量在华北暴雨、西南暴雨、华西秋雨、四川盆地夜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不同云系降雨过程、不同类型降雨过程中GPS可降水量的对比分析。例如,对不同类型降雨过程中GPS-PWV(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by GPS,GPS可降水量)的比较表明,在夏季暴雨发生前5~10h,GPS-PWV的激增可很好地预示其后的强降雨天气;而对于类似秋绵雨的一般性持续降雨来说,GPS-PWV的连续大幅递增或递减并超过平均值可作为降雨开始或结束的预报依据;对于不同类型降雨天气过程GPS-PWV具有不同的日变化特点,它能及时反映水汽的局地变化特征,作为水汽异常输送中的强信号,GPS-PWV在降雨天气分析� 李国平关键词:地基GPS 可降水量 应用系统 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对西南汛期降水的预报检验 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业务系统(DERF2.0)提供的1982-2009年高度场、降水场历史回报试验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西南5省433个测站的降水实况资料,运用ACC、TS评分、EOF等方法检验和评估了该模式对西南区域汛期环流形势和降水情况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式对环流场预报较好,对西南汛期月平均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特别是20天以前的预报效果较好。DERF2.0模式基本可以模拟并预报出汛期西南地区降水空间分布呈东南多、西北少的主要模态,但方差贡献率和时间系数与实况有所差异。此外,该模式对月平均降水的预报要比日平均降水的效果好,模式日平均降水预报对汛期中小雨强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刘佳 徐金霞 马振峰 吴统文关键词:降水预报 EOF分解 TS评分 一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过程中暴雨的GPS可降水量特征 被引量:15 2011年 利用2010年8月石家庄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一次由副热带高压进退引起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GPS可降水量和假相当位温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通常出现在GPS可降水量高于基值时,尤其是在GPS可降水量达到极大值前后,极大值阶段对应强降水;GPS可降水量上升后期若有高空槽扰动,则出现对流性强降水;GPS可降水量下降初期仍将维持弱降水。2)非对流稳定性降水的GPS可降水量呈波状变化,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呈多峰型,强降水与GPS可降水量的大值阶段对应;对流性降水过程中,GPS可降水量升降剧烈,GPS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峰值刚好对应。3)降水多发生在GPS可降水量偏离系数为正时,强降水一般出现在偏离系数超过1时。当GPS可降水量剧烈增长,降水性质为对流性雷雨或阵雨时,对应的偏离系数可比稳定性降水的略小。4)前期高能量的积累是降水发生的必要条件,副高降水出现在假相当位温的快速下降阶段或谷值区。假相当位温峰值越高、升降幅度越大、高值持续时间越长,相应的降水就越强。 李国翠 李国平 陈小雷 李宗涛 孙云关键词:GPS可降水量 暴雨 副热带高压 假相当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