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30425008)
- 作品数:27 被引量:345H指数:13
- 相关作者:钟建华温志峰王海侨郭泽清李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东辛油田底辟伴生构造的形成机制与地球物理特征被引量:2
- 2010年
- 依据东辛油田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结果对东辛油田底辟伴生构造形成机制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Y'型断裂组合是东辛油田底辟伴生构造的普遍断裂样式,'X'型断层组合是形成断裂系统的主要因素;'X'型断层有两种切割方式,一种是在拱张集中区顶部出现,发生在同级或不同级断层间,另一种是在大断层为通道的拱张力作用造成的切割关系;断层的受力强弱应放在一定时间段来分析,在某一时间段低级序断层受到的应力会大于高级序断层,并切割高级序断层,这种新认识可以解释以往作多个砂层组图时出现的矛盾,也将一些被切断层的级序提高,有利于断层封堵性研究和合理的解释油水关系。
- 张欣温志峰王伟崔小朵
- 关键词:东辛油田
- 青岛灵山岛纹层控制的砂级颗粒支撑叠瓦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7
- 2014年
- 叠瓦构造是一种常见的沉积构造.但至今对其研究还主要局限在砾石中,其实在砂级沉积中同样可以发育叠瓦构造.山东青岛灵山岛造船厂-千层崖一带主要发育一套细粒沉积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其中发育多纹层控制的砂级颗粒支撑叠瓦构造.发育砂级颗粒支撑叠瓦构造的纹层最多可达200~300层,纹层厚度大部分在0.3~0.4 mm,最薄不足0.1 mm.叠瓦构造倾角0°~90°,平均40°~50°,远大于河床砾石叠瓦构造的倾角(约34°);不同特点和成因的纹层控制的砂级颗粒支撑叠瓦构造倾角统计分析参数明显不同,与颗粒的板片性、颗粒的分选及形成介质的动力条件有关.灵山岛多处剖面发育多尺度软沉积变形构造;槽模、重荷模和沟模等也常见;碳屑非常发育,常常与细碎屑构成厚数毫米、长数厘米到十余厘米的细脉;镜煤透镜体常见,在灯塔剖面约有15~20层黑色含煤细脉泥岩薄层.通过对灵山岛纹层控制的砂级颗粒支撑叠瓦构造的研究,发现叠瓦构造远非只能用于古流分析,它分布的广泛性及提供的流体性质、运动特点和沉积环境等信息是其他任何沉积构造难以项背的.三角洲间湾和前缘较深水自生底流(bottom flows)或冬季河流冷水(密度大于深部湖水)注入三角洲间湾或前缘形成的"贴地"底流也是形成纹层控制的颗粒支撑叠瓦构造的重要介质和营力.结合沉积构造和岩性、岩相组合研究,认为灵山岛的沉积岩是在内陆较浅水三角洲环境中形成的,而不是深水环境,更不是海底斜坡,与板块碰撞无关.
- 邵珠福钟建华李勇毛毳刘圣鑫倪良田田媛刘云田崔新颖王晓楠李伟华林刚山
- 关键词:纹层
- 柴达木盆地中新世叠层石沉积特征及其环境和构造意义被引量:23
- 2005年
-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发育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湖相叠层石,主要集中在中新世早中期下油砂山组的地层中。根据野外考察并参考国内外的叠层石研究,柴西地区叠层石主要包括丘状、指状、柱状和多边形叠层石4种类型,每一种叠层石的宏观形态、内部成份和构造都具有独特的特征,且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据地球化学元素、孢粉和生物化石等分析可以确定,叠层石形成于气候温暖、水体盐度较高和陆源碎屑流入较少的环境中。与现代叠层石的对比进一步明确了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湖相叠层石的沉积特点和属性特征。结合柴达木盆地中新世的沉积特征、湖相叠层石的属性以及柴达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了中新世期间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情况以及隆起程度。
- 温志峰钟建华刘云田柳祖汉吴孔友王冠民李勇
- 关键词:叠层石沉积环境中新世柴达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西部生物礁的识别与测井解释被引量:10
- 2005年
- 柴西地区发育了储集物性极好、分布较为广泛、储量较高的生物礁储层。通过岩心描述、测井分析,并根据国内外生物礁的分类标准认为,柴西地区的生物礁主要包括藻礁、叠层石和凝块石礁。生物礁储层的物性极好,储量较大,但湖相生物礁储层在柴西地区分布不均,变化很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勘探和开发。根据岩心和测井数据系统总结了生物礁各种类型的测井响应,提出了适合柴西地区生物礁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
- 王芳温志峰钟建华李勇王海侨
- 关键词:测井解释生物礁储层测井响应柴达木盆地
- 柴西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最优判别被引量:13
- 2005年
- 柴西地区发育了储集物性极好、广泛分布、油气储量较高的生物礁储集层。该区生物礁主要包括藻礁、叠层石和凝块石礁。但湖相生物礁在柴西地区分布不均,变化很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勘探和开发。利用岩心和测井数据总结了生物礁各种类型的测井响应,提出了适合柴西地区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对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曲线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利用最优分割、聚类和逐步判别等方法,判定了各种生物礁类型的最佳判别函数,并将结果应用到测井解释中,从而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 温志峰钟建华王芳李勇王海侨高剑波
- 关键词:生物礁测井响应测井曲线测井数据储集物性
- 济阳坳陷泥质岩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被引量:28
- 2006年
- 济阳坳陷目前已发现的泥质岩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的断裂、断鼻构造带附近,依据其储集空间可分为裂缝型、孔隙型及孔—缝复合型3种类型。其中,裂缝型油气藏占主要地位,主要发育于富钙质的脆性泥页岩中;孔隙型油气藏主要发育于含砂质条带的欠压实泥岩中;孔—缝复合型油气藏发育于钙质泥-页岩互层且夹薄层砂质条带的岩类中。泥质岩油气藏以自生自储为主,需要富钙质或欠压实等特定的岩性条件,一般发育在断裂活动带附近。横向上,裂缝型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厚层生油层中富钙质高阻层段,尤其是页岩发育的薄互层段,孔隙型油气藏只分布于具有断裂或隆起背景且富含砂质条带的欠压实区;纵向上,泥质岩油气藏主要分布于2200m以下的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及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等层位。
- 李勇钟建华温志峰王海侨
- 关键词:泥质岩油气藏类型成藏条件油气藏分布
-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纪—新近纪湖相生物礁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13
- 2008年
-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纪和新近纪地层中发育了典型的湖相生物礁,可以分为由基质支撑的叠层石礁、凝块礁和骨架支撑的藻礁3大类型,并对每种类型中亚类的特征和建造生物进行了简要介绍。生物礁孔隙度高、渗透性好,是优质储层。孔隙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骨架孔隙、体腔孔隙、粒内孔隙、溶孔等10种孔隙类型。生物礁的地震响应和测井曲线特征明显,在研究取心井段生物礁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识别和预测生物礁。综合应用古生物分析、孢粉分析、同位素分析、古地磁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等技术手段,并结合生物礁发育的沉积条件和构造背景,初步探讨了生物礁对柴达木盆地古气候、古地理位置、古构造、古水介质、古沉积环境和青藏高原的隆升等方面的研究意义以及对油气勘探方面的意义。
- 郭泽清郑得文刘卫红钟建华温志峰
- 关键词:生物礁湖相造礁生物古近纪柴达木盆地
- 柴西地区第三纪叠层石岩石学特点与油气储集特征被引量:19
- 2004年
- 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一带发现大量第三纪湖相叠层石,主要存在于第三系的下干柴沟组下段到下油砂山组的数千米厚的地层中。根据国际上叠层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趋势,柴西地区叠层石可以分为丘状、柱状、指状和多边形叠层石,探讨了其中的内部构造和成分,提出不同类型叠层石所对应的生成环境。在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大量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毛细管压力曲线和图像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了叠层石储集特征,认为不同类型叠层石所对应的孔隙类型差异很大,粒内孔隙和溶孔最为发育,原生孔隙较少,次生孔隙发育,是油气的优良储集层。柴西地区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和地震响应良好,根据生物礁的形成特点,可以较为科学地预测生物礁的展布和发育状况。
- 温志峰钟建华郭泽清刘云田李勇高剑波徐小林王海侨
- 关键词:叠层石孔隙类型柴达木盆地西部
-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中生界浊积岩特征及意义被引量:5
- 2006年
- 野外勘查发现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中生界黑色泥岩层中广泛发育浊积岩层,具有冲刷面、槽模等层面构造和粒序层理、水平层理、流水波纹层理、同生叠瓦状等层内构造。鲍玛序列存在6种组合。浊积岩相分为块状砂岩相(B1)和近基浊积岩相(C),为近源水下缓坡沉积体系。浊积岩的存在及其沉积构造特征所提供的大量古水流信息表明柴西中生代古水流格局总体上是自东北向西南,阿尔金山斜坡带在侏罗纪中后期处于持续沉降时期,为一沉积坳陷,而柴达木盆地的腹地则为隆起和物源区。
- 马锋钟建华段宏亮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生界浊积岩古水流
- 牛庄洼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岩性油气藏已成为牛庄洼陷油气勘探重点,洼陷内沙河街组发育大量厚层烃源岩,为圈闭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资源。勘探证实,洼陷内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深水浊积扇等砂体类型,同时发育断裂型、砂体型、不整合面型等多种输导体系和良好的泥岩盖层,生、储、盖条件在时间、空间上具有良好的组合关系,为形成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提供了良好条件。
- 肖淑民钟建华夏景生
- 关键词: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岩性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