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青年基金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顾小红张云东房殿春刘迎春陈东风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蛋白酶活化受体2在大鼠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3年
- 目的观察胆汁淤积陛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胆汁淤积陛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术后2、4、6、8周肝组织中PAR2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I、Ⅲ型胶原表达水平的关系。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肝纤维化组大鼠2周时即可见PAR2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随着肝纤维化时间的延长,4~6周时其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护〈0.05),8周时达高峰(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2±0.11、47.6±2.8,P〈0.01)。I、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也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6~8周时达高峰(相对表达量均为65.6±2.7),且与PAR2的表达水平呈一致陛。结论PAR,在胆汁淤积陛肝纤维化中的动态表达可能参与并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 刘迎春顾小红张云东陈兰波唐厚梅
-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淤积胶原
- 蛋白酶活化受体(PAR_s)在肝纤维化中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激活并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并分泌细胞外基质 (ECM)成分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肝损伤是引发肝纤维化的始动环节.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 P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他可通过介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1/2)信号转导通路,引起细胞核反应,激活多种细胞转录因子,参与调节肝纤维化过程中HSC细胞增殖、分化和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促使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的方法,寻找通过抑制蛋白酶激活受体以期发现能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逆转已形成的肝纤维化,将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 顾小红房殿春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
- 胆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HSC的分离和培养及PAR_S的表达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胆管结扎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制备和改良的Friedman方法分离和培养肝星状细胞(HSC),以及HSC蛋白酶活化受体(PARs)的表达与HSC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胆管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应用改良的Friedman方法和Nycodenz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纤维化大鼠HSC。病理学检测大鼠肝纤维化分级,免疫组化检测Desmin α-SMA和PARs在HSC的表达,实验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第1周为0,第2~3周多为1~2级,第4、5周为2~3级,第6周肝组织结构破坏,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病理学分级多为4级。改良的Friedman方法大鼠肝脏可获得5×10^6~1×10^7个细胞,存活率在96%以上,纯度平均为95%~96%。免疫组化检测α-SMA和PARs在培养的HSC于7、14天其表达逐渐增多,二者表达呈一致关系。结论结扎大鼠胆管建立的肝纤维化模型形成时间较短,实验中无有毒物质接触,是肝纤维化的理想模型;改良的Friedman方法分离和培养HSC,在保证HSC纯度的同时,提高了产量和活率,是研究HSC的有效方法;PARs的表达与HSC活化相关。
- 顾小红房殿春陈东风
- 关键词:肝纤维化细胞分离蛋白酶活化受体
- PAR_S调控大鼠HSC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的作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SD大鼠HSC,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PAR1、PAR2、Ⅰ和Ⅲ胶原蛋白的表达及其关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并用PARs活性肽和反活性肽刺激培养细胞,检测并观察透明质酸(Hexadecanoi cacid,HA)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LA)的水平变化。结果:随着HSC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细胞PAR1、PAR2表达与Ⅰ、Ⅲ胶原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并呈一致性,14d达高峰。培养上清HA和LN水平也逐渐增高,PARs活性肽刺激培养细胞后,HA和LN表达明显增高。结论:PAR1、PAR2表达与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及HA和LA的合成和分泌具有相关性,PARs对HSC的活化、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及肝纤维化的形成可能有促进作用。
- 顾小红张云东刘迎春
- 关键词:蛋白酶活化受体肝星状细胞胶原蛋白肝纤维化
- 蛋白酶活化受体1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分泌MCP-1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1(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s 1,PAR1)激动剂和活性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cell,HSC)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改良的Friedman方法和Nycodenz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HSC,选用生长7天的HSC,接种于12孔培养板各孔内,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AR1激动剂-凝血酶、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PAR1活性肽SFLLR和反活性肽RLLFS进行刺激,刺激时间为2、8、16 h,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的MCP-1水平。结果经过16 h的培养,PAR1激动剂-凝血酶和活性肽SFLLR可引起HSC MCP-1的释放增加,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及PAR1反活性肽RLLFS不能引起MCP-1的释放增加。结论PAR1活性肽和凝血酶可促进SD大鼠HSC分泌MCP-1及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炎症反应,PAR1反活性肽和凝血酶抑制剂在肝纤维化炎症反应中可能具有抗炎作用。
- 顾小红张云东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上调C/EBPα对PAR1激活的HSC-T6细胞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上调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对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激活的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和分泌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瞬时转染法转染经PAR1激活的HSC-T6,根据转染质粒的加PAR1活性肽的情况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未做任何处理)、SFLLR组、SFLLR+C/EBPα质粒组、SFLLR+空载体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24、48hHSC内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及Ⅰ型前胶原的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度。结果 SFLLR+C/EBPα质粒组细胞内α-SMA及Ⅰ型前胶原蛋白的表达较其余各组明显减少,细胞增殖度也明显下降,均以转染后48h明显改变(P<0.01)。结论上调C/EBPα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PAR1对HSC-T6的活化、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
- 刘迎春顾小红张云东段绪伟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 PARs对肝纤维化大鼠HSC活化和增殖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s,PARs)对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和增殖的调控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改良的Friedman方法和Nycodenz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培养结扎胆管诱导的肝纤维化SD大鼠HSC。观察HSC形态学变化,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a-SMA、PAR1和PAR2在HSC的表达,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果随着培养HSCs时间的延长,HSC的VitA和脂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HSC形态发生改变呈星状,细胞增殖活跃,而a-SMA、PAR1和PAR2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强,原代培养14天达到高峰,a-SMA与PAR1和PAR2的表达呈一致关系。结论PARs可促进a-SMA的表达,PARs表达与HSC的活化和增殖相关,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 顾小红房殿春陈东风
- 关键词:蛋白酶活化受体肝星状细胞细胞活化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