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2JD53)

作品数:5 被引量:330H指数:4
相关作者:彭保发王亚力陈端吕熊建新王贺封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文理学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城镇化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经济系统
  • 1篇时间序列
  • 1篇同创
  • 1篇土地利用
  • 1篇热岛效应
  • 1篇耦合度
  • 1篇稳定性
  • 1篇协调度
  • 1篇协同创新
  • 1篇密度效应
  • 1篇经济城镇化
  • 1篇经济系
  • 1篇经济系统

机构

  • 5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彭保发
  • 3篇王亚力
  • 3篇陈端吕
  • 2篇熊建新
  • 1篇石忆邵
  • 1篇王贺封
  • 1篇李文军
  • 1篇王青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高校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2
2014年
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人口城镇化的指标,以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经济城镇化的指标,以历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围绕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利用EXCEL、SPSS、MAPGIS等软件,对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的定量分析。从时间序列的对比来看,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但经济城镇化对人口城镇化的带动效率明显低于湖北、湖南和全国平均水平,使得人口城镇化滞后的程度在2007年后明显加剧;从空间序列的分析来看,湖区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核心区低,边缘区高,外围区低的同心带状结构,但人口城镇化最快的是边缘区域,而经济城镇化进程已由边缘区域向核心区域拓展。
王亚力彭保发熊建新王青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时间序列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机理及其作用规律——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147
2013年
以上海市为例,从土地利用规模和强度的变化、类型和布局的变化、利用方式的变化三个方面揭示其对热岛效应的影响机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城市化是上海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就建成区扩张对热岛强度的具体影响而言,累积效应大于其增量效应;(2)工业化、房地产开发、人口增长对上海城市热岛强度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就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具体影响而言,密度效应通常大于其规模效应;就全社会房屋竣工面积、20层以上高层建筑数量对热岛强度的影响而言,累积效应小于增量效应;就人口增长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具体影响而言,密度效应与规模效应大体相近;(3)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模式的差异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差异。
彭保发石忆邵王贺封王亚力
关键词:热岛效应影响因素密度效应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稳定性研究——以常德市为例被引量:52
2013年
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分析景观格局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根据格局指标对保持结构与功能的能力,建立景观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①对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林地和耕地是常德市主要的景观类型,构成了区域的景观优势,是调控土地利用格局稳定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景观整体格局中耕地占优势,斑块相对均匀,对景观总体空间格局影响较大,其他农用地、牧草地、未利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居次。从总体来看,景观多样性复杂,优势度和均匀度明显,具有较高异质性;②通过区域土地利用稳定性的分析评价,常德市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整体上具有明显差异。桃源县有最高的景观稳定性,然后依次为石门、澧县、鼎城、临澧、汉寿5县(区)。武陵区土地利用景观稳定性最低,主要是景观结构方面的斑块多样性低,景观类型单一。
彭保发陈端吕李文军王亚力
关键词:土地利用稳定性
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概念框架设计被引量:3
2015年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高校可通过协同创新概念框架构建的需求分析,利用"2011计划"给高校带来的全新的机遇和模式,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概念框架,从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支持保障系统构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体系设计,通过"协同共赢、协同共建、协同重构、协同共享"达到明确培养目标定位、探索专业发展机制、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支持保障系统的预期。
陈端吕彭保发
关键词:高校
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特征研究被引量:69
2013年
以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度、协调度模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系统达到最佳耦合协调状态的因子贡献度,探讨系统因子对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调控适应机制。研究表明:①从耦合程度的时序看,10a间耦合度变动趋势较平稳,2003-2011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基本为拈抗状态,2012年正在向磨合时期过渡。对于序参量年度变化率比较,年度变化都比较平稳,序参量之间协同作用的强弱程度体现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并不十分理想。②2003-2012年环洞庭湖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程度基本还处于中低水平。2003~2011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关系处于低度协调,2012年开始转入中度协调,洞庭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③2003~2005年耦合度处于较高状态,但协调度却不处于高位。2006-2012年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④生态经济系统评价因子的贡献度,是系统耦合协调达到理想等级的评价因子重要性,反映某项评价指标对耦合或协调最佳状态的贡献程度。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评价因子贡献度大下社会经济子系统,说明了对于系统理想状态的调控,生态环境子系统各项指标具有主导作用。⑤在系统调控中,囚子贡献度与系统目标调控程度呈正相关。因子贡献度越大,对系统耦合或协调目标调控力度越大。
陈端吕彭保发熊建新
关键词:耦合度协调度生态经济系统神经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