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358)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高江云张文柳刘强盛春玲字肖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新记录种
  • 2篇英文
  • 2篇玉凤
  • 2篇兰科
  • 2篇记录种
  • 1篇药用
  • 1篇药用石斛
  • 1篇原球茎
  • 1篇真菌
  • 1篇石斛
  • 1篇迁地
  • 1篇球茎
  • 1篇种子
  • 1篇专一性
  • 1篇萌发
  • 1篇混合基质
  • 1篇基质
  • 1篇共生萌发
  • 1篇共生真菌
  • 1篇齿瓣石斛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高江云
  • 2篇刘强
  • 2篇张文柳
  • 1篇盛春玲
  • 1篇字肖萌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广西植物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兰科玉凤花属一新记录种——岩生玉凤花(英文)被引量:5
2015年
报道了中国云南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岩生玉凤花(Habenaria vidua E.C.Parish&Rchb.f)。该种主要特点是生长在腐殖质比较丰富的石灰岩缝隙中,不同于属内其它物种。在植株和花部特征相似于丛叶玉凤花H.tonkinensis,但侧萼片与唇瓣绿色、唇瓣侧裂片明显上举而区别于后者。
张文柳高江云刘强
关键词:兰科
中国兰科玉凤花属一新记录种——缘毛玉凤花(英文)被引量:2
2016年
报道了自云南发现的中国兰科植物一新记录种:缘毛玉凤花(Habenaria chlorina E.C.Parish&Rchb.f.),其花苞片边缘明显被毛而不同于属内其它种类。本种在植株和花部特征上与凸孔坡参(H.acuifera Wall.ex Lindl.)和坡参(H.linguella Lindl.)相似,但其唇瓣在距口的前缘不具有一个横生的脊而明显区别于后两者。
张文柳高江云刘强
关键词:兰科
硬叶兰种子的迁地共生萌发及有效共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13
2012年
兰科植物的种子原地和迁地共生萌发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开展兰科植物种子和共生真菌研究的有效方法。该研究对兰属(Cymbidium)附生植物硬叶兰(C.mannii)开展了种子的迁地共生萌发研究,试图获得其种子萌发的有效真菌。利用硬叶兰成年植株根部周围的树皮、苔藓、枯枝落叶、腐殖质等作为培养基质,进行种子的共生培养。在培养133天后,成功地获得了处于不同阶段的已萌发种子、原球茎和幼苗,并从原球茎中分离得到一种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真菌。用所分离到的FCb4菌株和一种从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分离到的胶膜菌属(Tulasnella)FDaI7菌株和硬叶兰种子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共生萌发,设置不接菌作为对照处理,以检验FCb4菌株对硬叶兰种子萌发的有效性。经过58天的培养,不接菌的对照处理中种子没有萌发,接种FCb4和FDaI7菌株的处理都有很高的种子萌发率,两种接菌处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暗培养条件下,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后,表现出生长停滞的趋势,仅有很少的原球茎继续生长达到幼苗阶段,说明原球茎发育后期与幼苗发育阶段需要光照。在光照条件下,接种FCb4菌株处理中达到幼苗阶段种子的比例为(25.67±9.27)%,显著高于接种FDaI7菌株处理的(3.04±2.27)%(W=56,p=0.026,Mann-WhitneyU-test),表明此研究中分离到的瘤菌根菌属真菌能有效地促使硬叶兰种子萌发并生长发育到幼苗阶段。
盛春玲李勇毅高江云
关键词:原球茎共生真菌
不同真菌对2种药用石斛种子共生萌发的效应被引量:12
2014年
兰科石斛属植物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和齿瓣石斛D.devonianum均为传统中药材,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研究利用3种从不同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与这2种石斛植物种子在树叶、松树皮和椰糠混合基质上进行共生萌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胶膜菌属Tulasnella FDaI7菌株及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 FDd1菌株分别能有效地促进兜唇石斛和齿瓣石斛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建成,石斛与真菌存在共生专一性。共生培养60 d,接菌FDaI7的兜唇石斛种子,原球茎或幼苗形成率分别为14.46%,12.07%;接菌FDd1的齿瓣石斛种子,二者形成率分别为44.36%,42.91%。在2种光照条件下,已形成的原球茎均能够进一步发育为幼苗,而持续黑暗条件会导致幼苗白化或畸形。研究结果为2种石斛的野外回归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这2种药用石斛人工仿生态栽培的种苗扩繁提供了新的方法。
字肖萌高江云
关键词:齿瓣石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