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创新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创新基金

作品数:94 被引量:1,038H指数:18
相关作者:蒋必彪张军胡松青王江萍鲍泽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9篇天文地球
  • 17篇化学工程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理学
  • 4篇电气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9篇油藏
  • 8篇乙烯
  • 8篇盆地
  • 8篇自由基
  • 8篇缓蚀
  • 8篇分子
  • 7篇盐岩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7篇碳酸盐岩
  • 7篇自由基聚合
  • 7篇苯乙烯
  • 6篇神经网
  • 6篇神经网络
  • 6篇分子筛
  • 6篇丙烯
  • 5篇原子
  • 5篇原子转移
  • 5篇烯烃
  • 5篇测井

机构

  • 30篇中国石油大学...
  • 2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8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1篇江苏工业学院
  • 10篇西南石油大学
  • 6篇东北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长江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克拉玛依职业...
  • 1篇承德石油高等...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蒋必彪
  • 9篇鲍泽富
  • 9篇王江萍
  • 8篇胡松青
  • 8篇张军
  • 7篇任强
  • 7篇胡建春
  • 6篇谭秀成
  • 6篇邓少贵
  • 6篇石斌
  • 5篇龚方红
  • 5篇徐春明
  • 5篇付晓飞
  • 5篇范宜仁
  • 5篇姜汉桥
  • 4篇郭龙德
  • 4篇赵震
  • 4篇龚海丹
  • 4篇段爱军
  • 4篇郭文跃

传媒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石油机械
  • 5篇西安石油大学...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天然气工业
  • 4篇大庆石油地质...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石油矿场机械
  • 2篇合成树脂及塑...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物探化探计算...
  • 2篇塑料工业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青岛大学学报...
  • 2篇第九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3
  • 5篇2011
  • 15篇2010
  • 25篇2009
  • 25篇2008
  • 14篇2007
  • 15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1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rφnsted酸性离子液体在汽油烷基化脱硫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首次提出以Brφnsted酸性离子液体[BMIM]HSO4和H2SO4的复配体系作催化剂,用于汽油烷基化脱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相比硫酸,复配体系能够在最大限度不改变烯烃组成的情况下有效催化噻吩与烯烃进行烷基化反应;噻吩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温度超过45℃后,烯烃聚合速率增加幅度远大于噻吩转化幅度;噻吩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反应2h后反应基本达到平衡。
柯明周爱国曹文智宋昭峥蒋庆哲
关键词:汽油脱硫烷基化离子液体
PZSM-5分子筛催化剂用于混合碳四烷烃催化裂解的研究
C4烷烃廉价易得,是一种生产低碳烯烃的优质原料;为满足对乙烯丙烯用量日益增加的需求, 近年来对低碳烃特别是C4烯烃催化裂解生产乙烯和丙烯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有关磷改性HZSM-5 分子筛用于C4烷烃催化裂解的研究还未见报...
张莉赵震段爱军王晓宁
关键词:磷改性丙烯
二烯烃与噻吩烷基化反应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提出以Brφnsted酸性离子液体[BMIM]HSO4和H2SO4的复配体系为催化剂、共轭二烯烃为烷基化试剂,进行汽油烷基化脱硫研究.研究表明:在复配催化剂作用下,噻吩与异戊二烯的烷基化反应相对烯烃之间的聚合反应、芳烃的烷基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在非常缓和的反应条件下,共轭二烯烃与噻吩的物质的量比为4时,噻吩的转化率即可达90%以上,而单烯烃基本不变化.温度的升高不利于提高烷基化脱硫选择性,当温度由30℃增至75℃后,噻吩转化率仅增加约4%,而烯烃的聚合却增加约30%.二烯烃与噻吩的烷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反应级数为1.37.
柯明汤奕婷曹文智彭洪湃周爱国
关键词:离子液体脱硫共轭二烯烃烷基化
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被引量:8
2008年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BIBT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共聚单体,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6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进行了研究。用1H-NMR、GPC、MALLS、FT-IR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由二乙烯苯为支化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以多角激光散射法测定的聚合物绝对分子质量-Mw.MALLS达105以上。
龚海丹杨文志李丹任强杨扬蒋必彪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二乙烯苯苯乙烯丙烯腈
非均质油藏分层配水理论被引量:7
2008年
多层非均质油藏纵向上一般渗透率差异比较大,吸水能力也不相同,目前多采取分层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从油藏工程方法角度出发,推导了一级两段分层配水情况下,水嘴选择的油藏工程表达式,建立了储层渗透率差异和水嘴选择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分层注水时水嘴直径与附加压降、表皮因子、流量的关系式;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水嘴直径、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分层注水的采收率;研究了分层注水对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和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当隔层遮挡能力很好时,水嘴直径存在一个最优值,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控制注水层位的最优水嘴直径减小,分层注水效果更为明显。这种方法能够方便、准确地进行分层配水,为油藏工程数值模拟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持。
谢晓庆姜汉桥刘同敬李星陈丽媛
关键词:非均质渗透率级差
介质变形对低品位油藏开发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介质变形对低品位油藏物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介质变形产生的压敏效应对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产能影响比较大,而这一点却往往被很多油田开发工作者忽略。运用油藏工程方法进行理论推导,量化了压敏效应对渗透率和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考虑压敏效应计算合理注水时机的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对江苏油田某区块进行了实际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介质变形造成的渗透率损失和产能的降低对低品位油藏开发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特别注意注水时机,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尽量减少其对开发的不利影响,改善开发效果。
谢晓庆姜汉桥陈民锋刘同敬杨俊峰
关键词:介质变形压敏效应低品位油藏注水时机
表面活性剂对β沸石合成的影响
在β沸石的合成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晶化反应的进行,缩短晶化时间,降低能耗,降低成本。利用晶化曲线考察了反应过程的变化;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TGDTA分析和低温N吸附对产品的物相、晶体形貌...
邢法猛巩雁军李强胡思潘惠芳窦涛
关键词:活性剂模板剂晶化时间
沉积盆地中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根据实测的压力和镜质组反射率数据讨论了沉积盆地中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物理化学环境.认为异常压力并不是导致镜质组反射率受到抑制的唯一原因;沉积盆地中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异常的原因除与有机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所处的温度、压力等物理环境及其周围的流体性质、无机元素(矿物)的组成等化学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钻井异常高压带和正常压力带剖面密集取样进行的微量元素与镜质组反射率分析表明,偏酸性、低盐度的流体介质有利于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的增加;通过分析泥岩中的某些元素丰度与镜质组反射率的对应关系,初步确定钙、锰、锶、硼、钡、磷等元素对镜质组反射率的演化有抑制作用,而铁、钴、锌、镍、铷等元素对有机质的热演化具有催化作用.本研究对于有机质成熟校正、油气资源评价和利用成熟度古温标恢复盆地热历史都具有意义.
邱楠生汪为孝谢明举
关键词:镜质组反射率微量元素
川东高陡构造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预测被引量:29
2008年
以四川盆地东部大池干井构造带三叠系嘉陵江组二段一亚段(T1j21)裂缝性储集层为例,从构造曲率角度出发,预测高陡构造地区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分布区。采用趋势面拟合法和差分法计算面曲率,用三点圆弧法及曲线拟合法计算线曲率,在此基础上,将4种数学方法计算得到的曲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方法的相对曲率值并取其最大值(即综合曲率)进行裂缝分布预测,即综合曲率法,以克服单一曲率计算方法预测的不足。通过与油气显示、气井产能测试等资料对比分析,认为用综合曲率法预测裂缝效果优于单一曲率方法,综合曲率值与区内气井产能的相关系数最大,说明综合曲率法提高了曲率法预测裂缝的准确程度,能更好地预测地下构造裂缝的分布范围。
刘宏蔡正旗谭秀成何秀琼吕滨杜伟峰牟春陈东亮
关键词:川东高陡构造碳酸盐岩薄层
叶片式油气混输泵气液两相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10年
假设混输泵进口为气液均匀混合的泡状流,采用欧拉两相流模型,以第四代叶片式油气混输泵为研究对象,对其含气率为10~90%工况下的叶轮处单通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的分析,以及性能预测的结果,初步验证了叶轮设计的合理性,为叶轮的加工制造和以后的现场试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依据;通过含气率的分布情况也发现了叶轮的设计参数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多相泵叶轮的几何参数。
张金亚朱宏武陈翠和刘巍巍
关键词:油气混输泵叶轮气液两相数值模拟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