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7KJD120128)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春霞胡丹婷胡森伍宏发王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网络
  • 3篇无标度网络
  • 3篇标度
  • 3篇病毒传播
  • 3篇病毒传播模型
  • 1篇点击率
  • 1篇融物
  • 1篇损失厌恶
  • 1篇太阳辐射
  • 1篇太阳周
  • 1篇太阳周期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变化
  • 1篇转发
  • 1篇小世界
  • 1篇小世界网络
  • 1篇金融
  • 1篇金融物理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5篇杨春霞
  • 4篇胡丹婷
  • 3篇胡森
  • 1篇伍宏发
  • 1篇唐海强
  • 1篇王瑞

传媒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动态演化的互联网病毒建模与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互联网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无标度网络,在其生长过程中伴随着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基于此,兼顾静态和动态网络上的病毒传播过程,建立了含有拓扑结构演化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研究了网络增长速度、网络平均度以及计算机连接度对病毒传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网络演化速度越快,病毒传播也越快。同时平均度较高的网络更有助于病毒的传播。此外,病毒在爆发期间主要集中在连接度较大的计算机上。所得结论对控制病毒传播意义重大。
杨春霞胡丹婷胡森
关键词:无标度网络病毒传播模型
微博病毒传播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有向无标度网络描述微博用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微博病毒传播模型,研究用户点击率、转发率以及对信息的反应速度等因素对病毒传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户点击恶意链接的行为能促使病毒传播,转发警告信息的行为能抑制病毒扩散,对信息做出反应经历的时间越短,病毒及警告信息传播得越快,并且越早对病毒采取抵制措施,病毒爆发的范围越小。
杨春霞胡丹婷胡森
关键词:病毒传播模型点击率
短中时间尺度上的气温变化和太阳辐射之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探讨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越来越成为当代大气科学关注的焦点.过去的大多研究揭示了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情况.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通过识别气温和太阳黑子变化中的特征时间尺度,分析了短中时间尺度上南京市与石家庄市气温和太阳辐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吻合以前实证结果的太阳黑子11a的准周期成分等,在气温变化中也找到了相似于太阳黑子5.5和11a的准周期成分,但是相关性分析及检验某一模态信号是否为随机信号的验证分析同时说明相似周期成分之间并不相关.在95%的置信度下,南京市和石家庄市气温变化中确实存在不少短周期波动,它们和太阳辐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关系,而且南京市气温3.1a的中周期波动也吻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杨春霞伍宏发胡丹婷
关键词:气候变化太阳周期
网络病毒传播模型与分析
2014年
互联网是一个不断生长与消亡的具有小世界与无标度特性的网络。基于此,在聚类系数可变的无标度网络上建立病毒传播模型。研究节点消亡速度、网络平均度、计算机连接度对病毒传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节点的消亡速度越快,越能减缓病毒的爆发速度;网络的平均度越大,病毒传播越快;病毒爆发常发生在连接度较高的计算机上。这些结论对于防范病毒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春霞唐海强王瑞
关键词: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病毒传播模型
基于多主体建模的损失厌恶的生成机制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探索损失厌恶现象的形成机理,建立一个多主体模型并成功地再现了损失厌恶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发现,显著的边际效用递减效应和个体对杰出者的模仿行为在损失厌恶的形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春霞胡森胡丹婷
关键词:损失厌恶金融物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