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SZD0408)

作品数:86 被引量:2,412H指数:31
相关作者:陈洪德侯明才田景春周荣军李勇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3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盆地
  • 17篇层序
  • 13篇青藏高原
  • 13篇鄂尔多斯盆地
  • 12篇新生代
  • 11篇三叠
  • 10篇青藏高原东缘
  • 8篇延长组
  • 7篇四川盆地
  • 7篇储层
  • 6篇盆地演化
  • 6篇前陆
  • 6篇前陆盆地
  • 6篇晚新生代
  • 6篇陆盆
  • 6篇古地理
  • 5篇右江盆地
  • 5篇三叠统
  • 5篇砂体
  • 5篇中新生代

机构

  • 86篇成都理工大学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四川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成都地质矿产...
  • 3篇外生成矿与矿...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四川工程职业...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4篇陈洪德
  • 25篇侯明才
  • 19篇田景春
  • 9篇周荣军
  • 9篇李勇
  • 8篇林良彪
  • 6篇钟怡江
  • 6篇张翔
  • 6篇李秀华
  • 6篇李君文
  • 5篇陶晓风
  • 5篇王成善
  • 4篇张毅
  • 4篇王文楷
  • 4篇万梨
  • 4篇窦伟坦
  • 4篇胡晓强
  • 4篇施泽进
  • 4篇黎兵
  • 4篇李亚林

传媒

  • 2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0篇岩石学报
  • 6篇沉积与特提斯...
  • 4篇地质通报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层学杂志
  • 3篇沉积学报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岩石
  • 1篇西北地质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4
  • 3篇2013
  • 19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23篇2006
  • 14篇2005
  • 3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环境讨论及其地质启示被引量:99
2011年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经历了巨大的海陆变迁,并发生多次海侵。其中,关于本溪组-太原组的陆表海沉积环境经长期研究已达成广泛共识,而对处于海陆转换关键时期的山西组沉积环境问题至今存在较大争议。鉴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地层与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地质依据,结合硼元素法所计算的古盐度、Sr/Ba比值以及硼、镓、铷三元素含量关系等不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对早二叠世山西期沉积环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山西期为陆表海背景下的海陆过渡沉积演化阶段,发育大面积分布的海陆过渡三角洲体系,到下石盒子期才完全进入陆相湖盆的沉积演化阶段。通过盆地山西组东西向与南北向地球化学基干剖面的建立,呈现古盐度和Sr/Ba比值由南向北、自西向东、层位自下而上总体减小的变化趋势,于山1晚期这种差异性基本消失,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山西期由南向北、层位自下而上受海水影响的规模与范围愈来愈弱。在此基础之上,将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划分为3大沉积演化阶段,并建立了该时期盆地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格架。该成果认识对扩展和深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陈洪德李洁张成弓程立雪程礼军
关键词:沉积环境山西组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白云岩化机制分析被引量:94
2011年
由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马家沟组白云岩主要为泥微晶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种。泥微晶白云岩常与石膏或岩盐伴生,阴极发光呈中等橘红色光,有序度低,具较高的Sr、Na含量,与泥晶灰岩具相似的δ13C分布区间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Sr同位素值接近同期海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近于地表温度,表明白云岩化流体为与海水密切相关的高盐度流体,为准同生白云岩化,可用蒸发泵模式解释其成因。晶粒白云岩伴生矿物少,偶见黄铁矿,晶体结构多曲面他形,阴极发光为中-弱橘红色光,有序度高,Sr含量较低,Na、Mn含量与泥微晶白云岩相近,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泥微晶白云岩相似且与泥微晶灰岩相近,δ13C分布区间与泥微晶灰岩趋于一致,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说明晶粒白云岩与泥微晶白云岩具相似的白云岩化流体,该种白云岩为埋藏白云岩化,上覆沉积物不断压实封存卤水使其侧向流动为白云岩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Mg离子。
苏中堂陈洪德徐粉燕魏柳斌李洁
关键词:白云岩地球化学马家沟组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被引量:231
2011年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的勘探井中志留系具有良好的气显示。研究区龙马溪组厚65~516m,底部为一套海侵沉积的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龙马溪组向上和向东砂质和钙质含量增加,演变为浅水陆棚沉积。龙马溪组主要由层状-非层状泥/页岩、白云质粉砂岩、层状钙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层状-非层状粉砂质泥/页岩、粉-细粒砂岩、钙质结核、富含有机质非层状页岩8种岩相组成。总有机碳含量(TOC)为0.2%~6.7%。有机质以II型干酪根为主,Ro为2.4%~3.6%。页岩中石英矿物含量在2%~93%,主要呈纹层状或分散状分布,主要为陆源碎屑外源成因。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孔隙度为0.58%~0.67%,渗透率为0.01×10-3μm2~0.93×10-3μm2。扫描电镜下龙马溪组页岩微孔隙度为2%左右,主要包括晶间孔和粒内孔,孔隙直径为100nm~50μm。页岩储层的形成机理主要为有利矿物组合、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裂解作用。龙马溪组与美国Barnett页岩具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龙马溪组页岩埋藏较深、热演化程度较高、含气量较低、储层较致密、以陆源成因石英为主。对于评价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而言,今后须重点加强针对龙马溪组底部黑色硅质岩系石英成因、成熟度、埋藏史、含气量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进行详细的古地貌和古环境恢复。
刘树根马文辛LUBA Jansa黄文明曾祥亮张长俊
关键词: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四川盆地东部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白云岩/石的主要结构类型--兼论其与川东北上二叠统-三叠系白云岩/石的差异被引量:30
2011年
白云岩/石的结构在白云岩成因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的白云岩具有与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不同的结构: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除存在一部分斑状晶白云岩以外,总体上缺乏原始结构保存的白云岩,白云石具有特征的非平直晶面他形晶和鞍形晶,且晶体较大;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非常发育原始结构保存的白云岩,结晶白云岩也以晶体较小的平直晶面自形晶-半自形晶为主。对碳酸盐岩中白云石含量的分布模式而言,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白云石含量40%~60%的过渡岩石类型,这是一种非经典的分布模式,而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则缺乏这样的过渡岩石类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白云石含量大于90%和小于10%的端元岩石类型,这是一种经典的分布模式。白云岩/石的结构特征的差异反映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较高的结晶温度、较低的流体Mg/Ca比值、较短的白云化作用持续时间和不彻底的回头白云化作用;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则主要是相对低温的,高Mg/Ca比值海源流体的彻底白云化作用。
黄思静吕杰兰叶芳黄可可王春梅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部白云岩成因
川东南地区灯影组葡萄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8
2011年
长期以来,人们对灯影组葡萄石的成因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灯影组葡萄石及基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讨论了灯影组葡萄石的形成环境。灯影组葡萄石与基岩相比,具有较明显的Ce负异常和相对低的稀土总含量,说明了葡萄石并非是和基岩同时沉积而成;葡萄石中Na、K元素含量低而Mn、Fe含量较高,具有很低的Sr/Ba比值,同时具有碳、氧同位素明显偏负和87Sr/86Sr值偏高的特点,表明葡萄石是在淡水的作用下形成的。证实了灯影组在沉积过程中有过一次短暂暴露过程,这次沉积间断使灯影组暴露地表接受淡水淋滤,形成了小规模的岩溶现象,为葡萄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次短暂暴露过程对人们更好地理解葡萄石的成因及灯影组中部储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施泽进梁平王勇胡修权田亚铭王长城
关键词:灯影组葡萄石稀土元素
四川周公山-汉王场地区峨眉山玄武岩中流体类型及活动期次被引量:12
2013年
来自汉王场-周公山地区周公2井和汉6井峨眉山玄武岩钻井岩心样品显示峨眉山玄武岩有:隐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凝灰角砾岩,绿帘石岩,赤铁矿染玄武岩,红土化玄武岩和脉岩等九种岩石类型。其中发育的杏仁体成分有:赤铁矿杏仁体、绿帘石杏仁体、石英-绿泥石杏仁体、蛋白石-赤铁矿杏仁体、磁铁矿-赤铁矿杏仁体、榍石-玉髓杏仁体、绿帘石-葡萄石-绿泥石杏仁体、钛铁矿-玉髓-绿泥石-玉髓杏仁体等8种,脉体有:长石脉、赤铁矿脉、石英脉、绿帘石脉、绿泥石、榍石脉、方解石脉、玉髓-水铝英石脉、方解石-赤铁矿脉、方解石-绿泥石脉、石英-方解石脉、石英-绿帘石脉、石英-沥青脉、赤铁矿-玉髓-绿泥石脉、绿帘石-绿泥石-玉髓脉等15种。这些脉体和杏仁体形成于峨眉山玄武岩形成演化的不同阶段,喷溢期流体受岩浆原生组分影响,大气降水影响程度低,温度属高-中温,脉体包裹体盐度-温度为正相关,代表性产物为赤铁矿脉;风化期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氧化作用和水解作用对脉体的发育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时期δ13C为低-中负值,包裹体盐度、温度低,以水铝英石脉最为典型;进入埋藏期以后,上覆地层水和深部的卤水对岩石进行改造,这一时期的流体属低-中温,包裹体盐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受有机质影响,δ13C呈高负值,以绿帘石脉最为典型。
侯明才王文楷张本健王维李秀华邓敏裴森奇杨毅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流体包裹体活动期次
川东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被引量:32
2011年
四川盆地东北部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本文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和录井资料以及包裹体、碳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等分析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剥蚀残余地层雷四段中识别出了同生岩溶、表生岩溶和埋藏岩溶三种类型的古岩溶作用,认为它们是控制川东北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同生岩溶作用控制了早期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平面展布具有局限性,受到高能滩相带展布的控制。表生岩溶作用是该储层形成的关键作用,与其有关的储层在垂向上主要局限于不整合面以下90m的深度范围内。根据风化壳岩溶的垂向与横向发育特征,认为其储层在垂向上主要分布于地表岩溶带呈碎屑支持的角砾灰岩和云岩、垂直渗流带半充填的高角度溶缝以及中小型溶蚀孔洞和水平岩溶带半充填的中小型溶蚀孔洞、溶缝、洞顶破裂缝和河成角砾中,平面上主要发育于岩溶斜坡区,又以岩溶残丘为最有利微地貌单元。埋藏岩溶与热液及有机酸溶蚀碳酸盐矿物有关,是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
钟怡江陈洪德林良彪侯明才李秀华徐胜林王峻
关键词:储层分布川东北
川西北九龙山-剑阁地区珍珠冲段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运用铸体薄片镜下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及X-衍射分析等,对川西北九龙山-剑阁地区珍珠冲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珍珠冲段储层孔隙类型以粒内孔、粒(砾)间孔、晶间(溶)孔、晶洞以及裂缝为主。九龙山地区211个样品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珍珠冲段孔隙度最大值5.69%,最小值0.08%,均值1.63%,渗透率最大值517.98×10-3μm2,均值14.49×10-3μm2;剑阁地区38个测井解释数据显示,珍珠冲段孔隙度最大值7.8%,最小值0.1%,均值3.63%。研究区为裂缝-孔隙型储层,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损失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是降低储层渗透率的重要因素,溶蚀作用是对储层发育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王婷侯明才王文楷李秀华张本建马华林
关键词: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四川盆地
中上扬子克拉通海西-印支期(泥盆纪-中三叠世)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被引量:47
2011年
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和"过程-响应"原理为指导,即壳-幔耦合、板块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盆地,盆地沉积充填形成层序与相带组合的时空展布,而不同级别层序格架中层序结构、体系域叠加样式及相带的时空组合与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密切相关。在前人对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取得丰富的研究与勘探成果基础上,加强沉积环境、层序结构与沉积充填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对深化研究区认识以及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层序剖面结构、体系域叠加样式和相带组合的沉积响应记录,分析这些记录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来有效地揭示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具体以反映盆地整体特性的构造-层序(二级层序)为基础,以反映盆地充填格架的层序地层(三级层序)为单元,以反映层序沉积充填过程的层序结构、体系域叠置方式(四级以上层序)和相带分布规律为剖析对象"的技术路线,探讨和实践了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海西-印支期沉积层序充填过程,剖析典型盆地的充填特征,与分阶段建立沉积演化模式。研究认为,中上扬子克拉通海西-印支期与加里东期的相似性是均由克拉通内和克拉通边缘两大沉积域组成,经历了克拉通边缘伸展和由伸展到挤压的2个盆地演化阶段,差异性是该期盆地类型与演化分异明显。典型盆地沉积充填特征表明,不同时期盆地充填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于沉积充填控制因素的变化,各因素的控制作用因时因地而异。构造-层序充填过程的控制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同沉积断裂、古地理格局、古隆起、碳酸盐生产率变化、相对海平面变化、基底构造特征和构造运动等,各种控制因素通过对层序沉积充填的边界条件、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物源性质、层序结构和叠加样式等方面的影响来控制层序的发育,而且是造成沉积层序充填特征差
陈洪德张成弓黄福喜侯明才
关键词:克拉通海西-印支期沉积层序充填过程
中上扬子克拉通加里东期(寒武-志留纪)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被引量:80
2011年
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和"过程-响应"原理为指导,即壳-幔耦合、板块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盆地,盆地沉积充填形成层序及相带组合的时空展布,而不同级别层序格架中层序结构、体系域叠加样式及相带的时空组合与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密切相关。在前人对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取得丰富的研究与勘探成果基础上,加强沉积环境、层序结构与沉积充填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对深化研究区认识以及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层序剖面结构、体系域叠加样式和相带组合的沉积响应记录,分析这些记录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来有效地揭示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具体以反映盆地整体特性的构造-层序(二级层序)为基础,以反映盆地充填格架的层序地层(三级层序)为单元,以反映层序沉积充填过程的层序结构、体系域叠置方式(四级以上层序)和相带分布规律为剖析对象"的技术路线,基于中上扬子加里东期克拉通盆地类型与演化阶段的划分,剖析了典型盆地的沉积充填过程,探讨了沉积层序充填特征及其差异性,并分阶段建立沉积演化模式。研究认为,中上扬子克拉通加里东期由克拉通内和克拉通边缘两大沉积域组成,盆地经历了由伸展机制到挤压机制的两个演化阶段,包括由裂谷型、裂陷型和坳陷型盆地构成的3期沉积充填过程。加里东期克拉通盆地在不同演化阶段,以及相同阶段不同类型盆地,具有不同的沉积建造类型、层序结构和体系域叠加样式等沉积响应,反映了个性鲜明的沉积充填特征和差异明显的控制因素。构造-层序充填过程的控制因素复杂多变,包括基底构造特征、构造运动、深大断裂、古隆起、相对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和物源供给等,而多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是特定时期特定盆地形成特有层序结构和叠加样式的关键所在。各阶
黄福喜陈洪德侯明才钟怡江李洁
关键词:克拉通沉积层序充填过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