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行业服务技术创新项目

作品数:69 被引量:774H指数:16
相关作者:谢永江李化建易忠来曾宇清王俊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5篇机械工程
  • 10篇建筑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9篇铁路
  • 16篇高速铁路
  • 8篇混凝土
  • 6篇动车
  • 6篇钢轨
  • 5篇动车组
  • 5篇列车
  • 5篇车组
  • 4篇制动
  • 4篇轮轨
  • 3篇养护
  • 3篇图像
  • 3篇网络
  • 3篇轨道交通
  • 2篇道岔
  • 2篇地震
  • 2篇应力
  • 2篇振动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机构

  • 39篇中国铁道科学...
  • 15篇中国铁道科学...
  • 9篇中国铁道科学...
  • 6篇中国铁道科学...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中国铁路总公...
  • 3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兰州工业学院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谢永江
  • 7篇李化建
  • 5篇曾宇清
  • 5篇易忠来
  • 4篇王俊彪
  • 3篇于卫东
  • 3篇康熊
  • 2篇常崇义
  • 2篇蔡德钩
  • 2篇郑新国
  • 2篇杨峰
  • 2篇田长海
  • 2篇叶阳升
  • 2篇陈波
  • 2篇汪健雄
  • 2篇刘杰
  • 2篇张千里
  • 2篇朱建生
  • 2篇李书明
  • 2篇李兰

传媒

  • 50篇中国铁道科学
  • 3篇混凝土
  • 2篇铁道建筑
  • 2篇铁道机车车辆
  • 2篇铁道标准设计
  • 1篇电气化铁道
  • 1篇铁道运输与经...
  • 1篇中国铁路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机车电传动
  • 1篇材料导报
  • 1篇铁道学报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铁道技术监督
  • 1篇铁路计算机应...

年份

  • 2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概率分布函数的动车组车轴应力谱试验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根据EN 13103标准分析计算车轴表面应力分布规律,据此在车轴应力较大的距车轮内端面113和163mm处的动车组车轴表面各布置2个测点,由此得到京津城际铁路和既有线路动车组的车轴应力时间历程,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车轴弯曲应力谱子样,再由估计的最大应力幅值得到动车组车轴8级程序应力谱。结果表明:动车组车轴应力幅值的分布符合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并且既有线路动车组的车轴应力变化幅度比较大,而京津城际铁路的则比较平缓;在相同速度下,既有线路动车组的车轴应力最大值比京津城际铁路的大1倍左右;动车组以240km·h-1速度运行时其车轴应力幅值最小,在其他速度级下,车轴应力除最大值稍微有差别外,其他应力水平基本一致。
周素霞谢基龙赵方姚圣卓
关键词:动车组车轴应力谱概率分布函数
时速400公里动车组的牵引系统主要顶层技术指标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为设计时速400公里动车组牵引系统,基于其牵引性能的要求,采用理论计算和仿真的方法研究牵引系统主要顶层技术指标。运行总阻力采用基于大西高铁综合试验数据确定的运行总阻力计算公式计算;按照在平直线路上动车组以速度400km·h-1运行时仍具有0.05m·s-2剩余加速度的要求等计算并提出总轮周功率为14 000kW;基于对三电平结构和二电平结构牵引变流器主电路拓扑的技术分析,提出二电平架控方式的牵引变流器拓扑;按照6 500V/750A型IGBT双管并联方式推算单辆动车的最大轮周功率,据此给出6M2T的整车动力配置方案;充分考虑黏着系数限制曲线、起动加速指标、牵引能力和电气制动能力的发挥及有关技术条件规定计算起动牵引力、恒转矩区电气制动力和恒功率转折点对应的速度。在郑徐客运专线条件下对建立的牵引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给出的牵引系统顶层技术指标设计合理,能够使时速400公里动车组在起动加速阶段加速快、恒速运行阶段速度波动小、制动停车阶段减速快。
孙剑方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牵引系统动力配置
高速铁路轮轨匹配存在问题及对策被引量:51
2017年
对我国高速铁路因轮轨匹配问题而导致轮轨接触位置不良、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超限报警、动车组异常抖动、钢轨波磨、道岔直尖轨非工作边疲劳裂纹等的具体成因进行研究,并主要从轮轨接触关系、等效锥度、轮轨匹配、钢轨打磨、道岔直尖轨处理等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车轮型面与60钢轨廓形不匹配导致了轮轨接触位置不良,采用60N钢轨可使轮轨的接触位置居中;按设计的钢轨廓形或60N钢轨廓形进行钢轨打磨,可以有效降低轮轨的等效锥度,从而抑制动车组异常抖动和构架横向加速度超限;采用GMC96—B型和GMC96—X型钢轨打磨车打磨产生的钢轨周期性磨痕波深较大时,容易发展成钢轨波磨,而采用大机打磨可有效治理钢轨波磨;道岔直尖轨非工作边因未倒棱且长期承受应力集中作用是造成其产生疲劳裂纹的根本原因,可采用倒圆和组合断面轨面修型处理,有效控制直尖轨非工作边的疲劳伤损。
周清跃刘丰收张银花田常海俞喆张金
关键词:轮轨匹配轮轨接触关系钢轨波磨等效锥度高速铁路
基于投影轮廓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计算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为便于研究轮轨接触的几何关系,将轮轨的直线上接触、曲线上接触和轮轮接触3种典型轮轨三维接触几何计算归结为轮轨直线接触平行投影轮廓和轮轨曲线、轮轮接触旋转投影轮廓的二维接触问题。利用轮对的旋转体特性,分别推导出轮对在不同投影下其底部轮廓的计算公式,给出求解步骤以及适合轮轨三维接触计算的二维同步迭代流程。以S1002CN踏面轮对与60kg·m-1钢轨的三维接触几何关系为例,仿真分析直线、300m半径曲线及轨道轮半径为900mm的滚动试验台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情况。结果表明:将轮轨接触点相对于轮对底部母线的偏转角作为计算参数,使得基于投影轮廓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计算方法简单、易用;直线及曲线线路上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关系相近,当轮对摇头角小于5~10mrad时还可用轮轨二维几何关系近似;轮对大横移下的接触点偏转角,在一定的摇头角范围内可视为轮对摇头角的线性函数;二维同步迭代能有效实现复杂条件下的轮轨三维接触几何计算;小横移条件下,轮轮三维接触即具有明显的接触点偏转角,仿真时需要修正。
曾宇清文彬于卫东成棣王成国
关键词:轮轨接触旋转体
评判高铁轨道短波不平顺病害的轨道冲击指数法被引量:29
2016年
基于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能有效刻画轨道短波不平顺引起轮轨之间高频冲击的特性,提出基于带通滤波后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的轨道冲击指数,评判高速铁路轨道短波不平顺病害;相对以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幅值为指标的传统评价方法,用轨道冲击指数评判轨道的短波不平顺病害,可以有效减少钢轨接头焊缝、道岔以及钢轨不均匀磨耗、波浪和波纹磨耗等各种随机因素对评判结果的影响。针对传统的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移动有效值计算方法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挖掘相邻2个移动有效值的递推关系,设计出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移动有效值快速计算方法。采用轨道冲击指数法和实测的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评判轨道短波平顺状态,并与轮轨力检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用轨道冲击指数能更有效评判轨道短波不平顺病害,而且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用给出的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移动有效值快速算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算法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满足了工程在线应用的要求。
刘金朝陈东生赵钢刘伶萍孙善超郭剑峰梁志明
关键词: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系统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分析国外高速铁路系统实验室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阐述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框架组成,建立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铁道试验线为核心的调试基地,以高速试验段为试验验证手段,配备各子系统实验室,具备先进检测手段及数据分析系统的国家级实验平台,集中体现我国铁路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围绕高速铁路系统开展综合性能试验研究与测试,对高速动车组、线路工程、通信信号等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环保性能进行检测与验证,为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王俊彪李群仁
关键词:高速铁路实验室
基于NoSQL数据库的大数据查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8
2014年
基于NoSQL数据库理论,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将NoSQL数据库分为面向高性能读写、面向文档和面向分布式计算的3种类型。对比分析这3种类型数据库的6种代表产品的优缺点,结合铁路客票实名制售票信息综合分析系统中的大数据操作的需求,选用NoSQL数据库中的面向分布式计算的Cassandra数据库。基于Cassandra数据库,提出铁路客票实名制信息综合分析系统的技术架构,并设计反向索引以构建客票实名制乘车信息的查询策略和查询流程。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NoSQL数据库技术在处理大数据查询和分析中的高可用性,可突破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在应用中所遇到的查询性能、扩展性以及投资成本的瓶颈。
朱建生汪健雄张军锋
关键词:NOSQL数据库数据查询
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并网控制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辅助变流器采用无互联线并网技术,提升辅助供电冗余能力。辅助变流器采用PQ下垂控制,以三相同步坐标变换的方式实现对供电母线电压的锁相,以有功功率实现对辅助变流器输出频率控制、无功功率实现对辅助变流器输出电压幅值控制的方式实现并网均流控制。该控制策略在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上进行了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并网控制效果良好,在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启动、投切、负载变化过程中,动态响应快,均流效果好,满足动车组运行的要求。
宋永丰
关键词:辅助变流器并网控制锁相技术
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的线性状态方法被引量:5
2015年
为分析不同轨枕约束下钢轨应变的变化规律、实现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建立了6.0 m长、由10根轨枕支撑的轮轨垂向力测量有限元模型,通过周期延拓模拟轮对在钢轨上的滚动过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剪切法和压缩法等传统方法虽可以有效得到轮对通过钢轨跨中附近的轮轨垂向力,但无法稳定地得到轨枕上方的轮轨垂向力;对于任意轨枕约束状态下钢轨中和轴上的某些应变(剪切应变差、沿纵向对称分布的压缩应变和等),可以通过线性插值由标准刚度和0刚度2个基准轨枕约束状态下的钢轨中和轴应变得到(线性状态特性)。根据线性状态特性,构造轨枕约束状态与轮轨垂向力的二元方程组,并且优选特定系数下剪切应变差与压缩应变和的组合来消除轨枕约束状态对轮轨垂向力地面测量的影响,提出基于钢轨应变的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的线性状态方法。经有砟及板式轨道上的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单独采用该方法以及该方法与剪力法组合使用时的具体实现方案。
曾宇清张格明张岩于卫东
表观密度对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为深化聚氨酯固化道床的研究,通过调整用水量控制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的表观密度,研究表观密度对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拉伸性能、撕裂性能、压缩性能和黏结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的泡孔结构。结果表明: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的表观密度直接影响其泡孔结构,随着表观密度的增加,泡孔数量及大孔数量均减少,而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压缩强度均呈线性增加,黏结强度逐渐增大。因此,综合考虑技术性和经济性,对碎石道床承载力和稳定性有更高要求的重载铁路而言,宜采用表观密度为165~200kg·m-3的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能够与混凝土和道砟石良好黏结,且相同表现密度下聚氨酯泡沫固化材料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高于其与道砟石的黏结强度。
郑新国李书明曾志翁智财刘竞杨德军谢永江李林香
关键词:聚氨酯泡沫表观密度力学性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