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605)
-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6
- 相关作者:谢鹏赵立波李亚军刘庆军牟君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高等学校科研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江西及周边地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博尔纳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索博尔纳病毒(BDV)在江西及周边地区感染,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0例病毒性脑炎(VE)的患者、10例多发性硬化(MS)的患者、10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患者、10例帕金森病(PD)患者、60例健康受试者外周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PBMC)、60只山羊的PBMC中BDV p24基因片段比较,对其阳性产物进行相关的基因序列测定,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同源性的相关分析,并探讨其BDV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PBMC BDV p24基因片段检出率比较,VE和MS患者高于健康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山羊检测BDV p24的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67%。VE和MS患者的BDV p24基因片段测序结果相一致,且与strain V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5.73%;而与BDV/MDCK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7.89%。山羊中测序BDV p24基因片段结果与Gen Bank提供的strain V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5.72%,与BDV/MDCK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6.38%;且与C6BV毒株同源性比较为96.49%,但其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实质性改变。结论 BDV可能是新发感染性疾病中的一种病原体,与人类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VE、MS)的发生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江西及周边地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BDV感染可能存在动物源性,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分析,从而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以便更有效地对其进行防治。
- 吴伟谢洪武谢亮黄孝天谢鹏
- 关键词:神经疾病博尔纳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 重庆市山羊博尔纳病病毒P24基因的检测被引量:18
- 2006年
- 为了解重庆市山羊博尔纳病隐性带毒情况,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DV)的种系来源。采用巢式逆转录酶PCR结合荧光定量PCR(FQ-nRT-PCR)技术对重庆市60只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s)及脑组织中的BDV P24基因片段进行了检测,将阳性产物测序,并与国外BDV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山羊外周血检测阳性率为8.3%(5/60),脑组织检测阳性率为10%(6/60)。该 BDV P24片段核苷酸序列与马源BDV H1766株同源性最高,达96.51%,与标准株Strain V和 He/80同源性为95.35%,并且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相同。表明,重庆市山羊中存在动物源性博尔纳病隐性带毒。该BDV P24核苷酸序列与Strain V和He/80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 赵立波谢鹏牟君李亚军张小东邹德智刘庆军
-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荧光定量PCR山羊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标本检测博尔纳病病毒核酸被引量:11
- 2006年
- 博尔纳病病毒(Boma disease vires,BDV)是一种高度嗜神经的RNA病毒。近年研究发现BDV可能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的发病有关,但对此存在较多争论。本研究通过检测SC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DV p24核苷酸片段来探讨BDV感染与SCH发病的关系。
- 赵立波谢鹏李亚军牟君刘庆军周锡国杨建吴小容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标本检测博尔纳病病毒RNA病毒BDVSCH
- 博尔纳病病毒持续感染的原因及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刘庆军谢鹏
-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病毒持续感染病毒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病毒脑炎
- 宁夏及其周边地区博尔纳病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博尔纳病病毒(BDV)在宁夏及其周边地区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荧光定量PCR检测了52例病毒性脑炎(VE)患者和32名健康人外周血液(PBMC)和脑脊液有核细胞(CSFMC)、53例抑郁症(DD)患者和360只绵羊PBMC中BDV p24基因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同源性和氨基酸顺序分析;并绘制系统发生树,分析B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结果BDV p24基因片段阳性率在VE患者CSFMC为11.54%、DD患者PBMC 11.32%明显高于健康人0%(P<0.05);绵羊的PBMC为7.78%与健康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发生树图形表明,绵羊PBMC目的基因片段与人类VE和DD核苷酸序列亲缘关系最近,来源于一个分支,并与德国H1766病毒株核苷酸序列亲缘关系最近,其变异性较小。结论宁夏及其周边地区部分VE、DD可能与BDV感染有关,健康绵羊存在BDV的自然感染,其流行可能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人类VE、DD的BDV感染可能存在潜在动物源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王振海谢鹏韩玉霞詹军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博尔纳病病毒
- 博尔纳病病毒感染对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6年
- 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一种具有高度嗜神经性的病毒。近年,有大量研究证实该病毒感染与人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但其确切机制仍未明了。一些研究认为BDV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可能是其致病的重要基础。近年许多学者通过对沙鼠、小鼠、大鼠及转基因鼠等各种BDV感染模型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BDV感染对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发现BDV感染主要通过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干预HMGB 1蛋白以及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等途径干预神经元的可塑性,影响脑内神经元的功能及其存活和发育,从而引起脑功能损害,导致宿主精神、行为异常。今后随着新的BDV转基因模型的成功建立将进一步揭示BDV感染对神经元可塑性影响的分子机制,给临床预防和治疗博尔纳病提供理论基础。
- 赵立波李亚军张小东谢鹏
-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神经元可塑性分子机制
- 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博尔纳病病毒p24的检测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博尔纳病病毒(BDV)与病毒性脑炎(VE)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合荧光定量(FQ)PCR检测了52例VE患者和32例外科手术患者外周血液(PBMC)和脑脊液有核细胞(CSFMC)中的BDV p24基因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了基因序列测定、同源性和氨基酸顺序分析。结果VE患者PBMC和CSFMC中BDV p24基因片段阳性率(分别为9.6%和11.5%)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PBMC和CSFMC中BDV p24基因片段拷贝数的对数值呈显著正相关(r=0.653,P<0.05);CSFMC所含目的基因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后,与BDV标准病毒株V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6.5%,在3个位点出现突变(nt1649T→C,nt1670C→T,nt1673C→T),突变率为3.5%。从系统发生树图形可以看出,该目的基因片段与澳大利亚马脑组织分离的S88和德国绵羊血液分离的H544病毒株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宁夏及其周边地区部分VE患者中可能存在BDV感染。
- 王振海谢鹏杨平孔繁元
- 关键词:BORNA病病毒病毒蛋白质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重庆地区抑郁症患者博尔纳病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英文)被引量:8
- 2007年
- 背景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是一种高度嗜神经的RNA病毒,是人畜共患病博尔纳病(Borna disease,BD)的病原体,可引起从鸟到灵长类的多种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表现为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的BD。近年研究发现BDV感染与一些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有关,尤其是精神疾病。但有关BDV感染与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DD)发病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研究尚有争议。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探讨BDV与DD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nRT-PCR)结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了60例DD患者和120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DV p24基因片段,对FQ-PCR阳性产物进行克隆和基因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人和动物来源的BDV分离株以及标准株Strain V和He/80进行序列比较。对两组阳性率进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DD组BDV p24基因片段阳性率为5%(3/60);健康组阳性率为0%(0/120)。DD组阳性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测序结果为5′-CCCTCCAAGTGGAAACCATCCAGACAGCTCAGCGGTGCGACCACTCCGACAGCATCAGGATTCTTGGCGAGAACATCAA-GATACTG-3′。登陆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证实所获得目的基因片段确系BDV p24基因片断,与人类基因组片段和其他病毒基因组片段无同源性。其与马源的BDV病毒株H1766序列比较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7.68%,在2个位点出现突变(nt1675T→C,nt1678C→T)。与其他国际公认的标准病毒株Strain V和He/80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6·51%和95·.35%,碱基互换中局限于T-C、和A→G两种。结论中国的DD患者中存在BDV感染,重庆地区DD的发病可能与BDV感染有关。
- 赵立波谢鹏牟君李亚军邹德智刘庆军周锡国杨建
- 关键词:抑郁症博尔纳病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Borna病病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对照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检测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Borna病病毒的感染率情况,分析Borna病病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01/2005-0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符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及遗传学分型诊断标准的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确诊患者,另以30例健康自愿献血者作为正常对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均取10mL外周枸橼酸二钠抗凝血,采用Ficoll-conray液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RNA,随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A260,A280值,计算RNA浓度。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RNA完整性检测,建立Borna病病毒P24阳性定量标准曲线,随机抽取一浓度质粒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采用荧光定量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NA中Borna病病毒P24基因片段。结果:①5个梯度阳性模板定量扩增后均呈典型的S形,起始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相关系数达0.99969,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质粒PCR产物克隆测序结果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因列数据库中调出Borna病病毒的第二开放阅读框(ORFⅡ)区P24序列一致,确定扩增成功。②4份样本电泳后可见28s,18s两条清晰的条带和稍欠清晰的5s条带。A260/A280值分别为1.825,1.946,1.833,1.895,均在1.8以上。RNA浓度分别为0.584,0.872,0.416,0.524mg/L。RNA的提取质量达到聚合酶链反应要求。③电泳条带清晰,反转录及第1轮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成功。④第2轮聚合酶链反应阳性模板扩增荧光呈典型的S形,说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成功,起始模板浓度与循环阈值相关系数达0.99以上,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orna病病毒P24基因片段与正常对照者的阳性率均为0%,无差异。结论:本实验不支持Borna病病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赵立波谢鹏牟君杨泽松李亚军邹德智刘庆军
-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液和脑脊液HCV RNA的检测被引量:8
- 2006年
- 丙型肝炎病毒(HCV)不仅损害肝脏和血液,而且会破坏神经细胞,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近来HCV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报道较多,但由于脑脊液(CSF)细胞总RNA含量较低,易降解,应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单纯荧光定量PCR检测CSF中HCV RNA较困难。为了探讨HCV RNA在神经精神疾病患者CSF中的表达,我们结合CSF细胞学提取CSF单个核细胞总RNA,并自行设计,合成了检测HCV的引物和探针,
- 王振海吴庆秋谢鹏高志嵩任丽娟
-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检测RNA含量脑脊液病毒性脑炎血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