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257)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志华吕丛高洪梅张鑫磊周恩全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盐城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砂土
  • 4篇饱和砂
  • 4篇饱和砂土
  • 3篇液化
  • 3篇孔压
  • 2篇振动台
  • 2篇流动性
  • 2篇模型试验
  • 1篇大位移
  • 1篇动孔隙水压力
  • 1篇动孔压
  • 1篇动力反应
  • 1篇循环荷载
  • 1篇液化砂土
  • 1篇振动
  • 1篇振动孔隙水压...
  • 1篇振动孔压
  • 1篇振动台模型
  • 1篇振动台模型试...
  • 1篇砂土液化

机构

  • 7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作者

  • 7篇王志华
  • 5篇吕丛
  • 3篇高洪梅
  • 2篇陈国兴
  • 2篇周恩全
  • 2篇张鑫磊
  • 1篇李富荣
  • 1篇孙厚超
  • 1篇何健
  • 1篇王炳辉
  • 1篇沈吉荣

传媒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土木工程与管...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土体液化大位移条件下群桩动力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被引量:8
2016年
设计并开展了可液化场地群桩基础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再现了倾斜场地土体液化、流滑以及桩基倾斜等宏观现象,分析了场地土体及桩基结构地震反应特征。结果表明:群桩存在时的液化倾斜场地流滑可区分为局部流滑和整体流滑两个阶段;倾斜场地土体中的振动孔隙水压力演变过程和空间分布受土体流滑影响,桩间土相对不易液化;斜坡倾角越大,土体侧向大位移可引起更大的桩侧动土压力反应和桩基承台偏移量。但是,该文试验结果表明,桩基结构的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内力反应;无论是倾斜场地还是水平场地,桩身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非液化土层与液化土层分界面附近。
张鑫磊王志华许振巍孙晋晶
关键词:土体液化群桩基础
道路约束条件下静压群桩挤土效应
2016年
在分析静压沉桩挤土机理的基础上,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道路约束条件下静压群桩挤土效应引起的地表土体变形,包括水平位移和隆起变形,并与工程实测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沉桩过程中,仅桩区内地表土体水平位移是先增大后减小,其余各处土体变形均是不断增大的,只是道路外侧土体变形较小,可忽略不计;受道路约束影响,距桩区较近处地表土体水平位移减小,隆起变形增大,且桩区–道路间距离越小,该处土体变形越小,而距道路较近处地表土体变形越大;距道路越近,桩区–道路间地表土体变形越小;在道路另一侧,地表土体最大变形明显减小。工程实测表明,与室内试验结果相比,桩区–道路间土体变形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受实际道路约束的影响,实测时道路另一侧土体基本未有变形。因此,静压桩施工必须考虑周边道路、建筑物等约束的影响。
李富荣孙厚超
关键词:挤土效应模型试验
基于颗粒流数值模拟的饱和砂土流动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给出了基于颗粒离散元模拟饱和砂土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的模型和方法。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模拟试样在循环荷载下的流动性及主要特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宏观动力响应与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控制应变幅值和有效固结压力对试样宏观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符合已有的认识;控制应变幅值对模拟试样的平均流动系数-孔压比关系曲线基本无影响,模拟试样的流动性演变与孔压状态相关;有效固结压力限制试样流动性的增长。验证了基于颗粒流细观模拟方法分析饱和砂土流动性的可行性。
卜春尧王志华张云妹高洪梅吕丛
关键词:饱和砂土液化颗粒流数值模拟流动性
细粒含量对饱和砂土流动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饱和砂土的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基于已有饱和砂土流动性的概念,详细分析了不同细粒含量饱和砂土应力—应变率曲线、流动性曲线以及平均流动系数—孔压比关系曲线特征。讨论了细粒含量对饱和砂土流动性影响的主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细粒含量饱和砂土在循环荷载下具有相似的流动性演变规律和过程;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的流动性与土体的颗粒级配密切相关;试样细粒含量在0%~20%时,其流动性与细粒含量关系近似呈上凸抛物线形;当细粒含量为10%时,饱和砂土对应初始流体状态的孔压比最小,"初始液化"前后的流动性水平最为显著。
吕丛王志华张云妹高洪梅
关键词:饱和砂土流动性细粒含量
基于触变流体理论的可液化土体振动孔压模型被引量:2
2018年
明确可液化土体的振动孔压增长过程是土体液化分析和液化效应评价的关键问题。基于Moore型触变性流体结构理论,利用不同类型土体的32个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证实了液化过程中的土体内部结构的破坏过程与振动孔压增长过程存在等价关系,验证了循环荷载下可液化土体的孔压触变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孔压触变流体速率方程构建了可液化土体的振动孔压增长模型,发现模型蕴含的振动孔压产生和增长机制可从能量角度获得合理解释。试验结果表明,模型中的振动孔压增长速率参数与土体有效围压、初始相对密度及循环应力比密切相关。利用该模型对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进行了仿真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最后,讨论了模型的主要特点及可能的应用前景,为土体液化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王志华何健高洪梅王炳辉沈吉荣
关键词:速率方程振动孔压
液化砂土流动效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采用振动台激励使饱和砂土发生液化,并侧向拖拽埋入砂土中的铝管,模拟液化土体与管体相对运动以分析液化砂土流动的力学效应。引入流体力学理论与方法,推导出以拉力反算表观黏度的表达式以及液化土体作为流体对管壁作用的黏滞剪切力。分析和比较了振时拖动、振后拖动下土体的流体性质及其流动效应的率相关性和孔压相关性,探讨了砂土密实度对土体流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初始密实度与液化后土体的表观黏度正相关;液化土体的表观黏度以及因流动产生的黏滞剪切力与孔压反相关;液化砂土流动产生的黏滞剪切力具有强烈的率相关性。针对可液化场地中的结构抗震分析,应考虑土-结构率相关相互作用。
张鑫磊王志华许振巍吕丛
关键词:液化砂土表观黏度
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的孔压触变性被引量:3
2014年
将液化土体视为流体进行液化效应分析是一个前沿的技术思路。其中,合理描述液化土体的流体性质是一个关键问题。提出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孔压触变性的概念和基本设想。采用点差法计算相变后饱和砂土流动性曲线各点曲率,给出了依据流动性曲线加速增长段的最大曲率确定初始流体状态的经验方法。基于饱和砂土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发现进入流体状态后的饱和砂土应力–应变率关系满足Cross型触变性流体状态方程,其内部结构参数与土中残余有效应力比具有正比例关系;此时Cross型触变性流体速率方程描述的物理实质即为土体内的孔压增长过程。试验结果印证了论文提出的基本设想,证明了循环荷载下进入流体状态后的饱和砂土具有孔压触变性流体特征。
王志华吕丛许振巍周恩全陈国兴
关键词:循环荷载饱和砂土液化振动孔隙水压力
饱和砂土液化后流体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开展了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常速率加载试验,考虑了有效固结压力和加载速率对饱和南京细砂液化后流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化后静加载过程中剪应力与孔压比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二阶段特性,且剪应力与孔压比的发展有着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有效围压及加载速率对二者的关系有着明显影响;据此提出一种符合液化后静加载过程的率相关性及孔压相关性流体本构模型,该模型将构成饱和砂土强度的土颗粒摩阻力与土–水黏滞阻力分别表示为时变型和非时变型剪切稀化流体;最后进行了该模型的验证性试验,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对比,验证试验及对比结果均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周恩全王志华陈国兴吕丛
关键词:孔压加载速率本构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