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FX1012)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凌雁甘佳张天泽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诉讼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讼案
  • 1篇诉讼案
  • 1篇损害救济
  • 1篇侵权
  • 1篇侵权诉讼
  • 1篇尾气
  • 1篇尾气污染
  • 1篇污染
  • 1篇律制
  • 1篇民事
  • 1篇民事公益
  • 1篇民事公益诉讼
  • 1篇救济
  • 1篇环境健康
  • 1篇环境民事
  • 1篇环境民事公益...
  • 1篇机动车尾气

机构

  • 3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3篇杨凌雁
  • 1篇张天泽
  • 1篇甘佳

传媒

  • 2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日本公害健康损害侵权诉讼之管窥——以东京大气污染诉讼案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在日本,公害健康的受害者除可依公害健康被害补偿制度获得救济外,亦可提起民事侵权诉讼寻求救济。东京大气污染诉讼案即是机动车尾气污染受害者维护健康权益的典型案件,从第一次提起诉讼到最终和解,历时十一载,备受日本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该案件的审理可以分析在公害健康纠纷解决中的困境与问题点。该案最后以和解告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害者弥补损害的目的,并促使日本政府、道路管理者及机动车制造商在抑制汽车尾气污染方面的努力,并最终达到预防进一步的健康损害的目的。
杨凌雁甘佳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
从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看中国环境健康法制建设被引量:1
2015年
人与自然存在着共存共生的和谐本质联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规定的限度,人行为的"越位"与无序将招致自然的"非意识报复",二者应在一个系统的范畴内达成整体和谐共荣。中国的经济跃进改变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二者由融合趋向分离,而环境法制不张导致人体生命健康的巨大危害。缺乏对环境健康的针对性调查、对污染风险监测不当,公众参与度与法律执行度过弱、"过度博弈"下的短视法制思维是制约环境健康法治的核心因素。应通过建设数据库研究分析考核系统、完善生态预警机制、构建污染检测控制系统及标准、细化环境健康危害判断基准、构建公害公知公众参与平台和发展环境健康管理新思路,全方位构建科学的环境健康法律制度体系。
张天泽杨凌雁
关键词:环境健康法律制度法制建设
检察机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我国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方面经历了谨慎推行与大力推行两大阶段。根据试点期间我国检察机关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来看,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权及所处的强势地位,使其在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上相较于其他社会主体具有较大优势。总结出检察机关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点及主要原因后,提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当以社会力量为主,国家力量为辅,从现实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应当坚持"必要性原则",另一方面,应当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社会力量作为主力军。
杨凌雁钟恩华
关键词:检察机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证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