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977003)

作品数:11 被引量:106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新勇全燮陈国华曲振平牛军峰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教育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主题

  • 6篇催化
  • 5篇纳米
  • 4篇光催化
  • 3篇降解
  • 2篇性能研究
  • 2篇氧化钛
  • 2篇土壤
  • 2篇助催化
  • 2篇烷烃
  • 2篇纳米管
  • 2篇光催化氧化
  • 2篇光解
  • 2篇二氧化钛
  • 2篇表层土
  • 2篇层土
  • 2篇催化氧化
  • 1篇低碳烷烃
  • 1篇电催化
  • 1篇电荷
  • 1篇电荷转移

机构

  • 10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香港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李新勇
  • 4篇全燮
  • 3篇曲振平
  • 3篇陈国华
  • 2篇陈永英
  • 2篇刘萍
  • 2篇牛军峰
  • 2篇曹锋
  • 2篇王玉新
  • 2篇鞠晓东
  • 1篇赵雅芝
  • 1篇邹龙江
  • 1篇陈硕
  • 1篇于秀超
  • 1篇赵志强
  • 1篇薛大明
  • 1篇陈景文
  • 1篇赵旭
  • 1篇张晓博
  • 1篇马佳彬

传媒

  • 3篇渤海大学学报...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量子限域纳米半导体上低碳烷烃的光助催化氧化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So l-G el及摸板技术定向合成了具有量子限域特征的ZnFe2O4纳米半导体催化剂(Q-ZnFe2O4)。分别采用XRD,DRS,FS,In situ EPR及光催化等手段对合成的纳米半导体的结构,表面化学物理特性,表面界面电荷转移特性及选择催化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定向合成技术可以在室温下合成具有尖晶石结构的Q-ZnFe2O4纳米晶半导体。DRS及FS结果证明样品呈现显著的量子限域效应及表面界面效应。原位辐射顺磁共振光谱结果表明:光生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分别在体相及表相Fe3+位置被同时俘获。临氧条件下,量子限域Q-ZnFe2O4纳米半导体受光激发后,光生电子可由表相Fe3+转移给四面体位置的Zn2+,即表相Fe3+可以作为光生载流子的生成中心;吸附的分子氧可以俘获迁移的电子形成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温和条件下,Q-ZnFe2O4纳米晶半导体可以高效活化分子氧实现低碳烷烃的光催化选择氧化,其中醇类羟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可接近60%。
李新勇王玉新鞠晓东陈永英Quincy Teng
关键词:光催化氧化电荷转移表面态
表层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行为被引量:6
2002年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然后 ,重点介绍了研究表层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光化学行为的实验方法 ,影响光化学行为的因素及影响机理 ,光化学反应与吸附、迁移等的互相作用。最后阐述了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
赵旭全燮于秀超
关键词:土壤污染光催化降解表层土壤有机污染物光化学行为
铁酸锌纳米晶体的制备及表面光伏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偶合的共沉淀法和水热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ZnFe2O4纳米晶体,并利用DRS、XRD、FT-IR、TEM等技术对其结构和谱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利用表面光电压谱(SPS)深入探讨了所制样品的表面光伏特性,研究表明样品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晶型为正尖晶石型结构,大小均匀(7nm),无团聚,表面光伏特性研究显示ZnFe2O4纳米晶体具有明显的表面和量子限域效应,有一定的捕获电子能力,在外加电场下光伏响应变化明显,在正电场下有一个最佳响应值,而当负电场达到一定值时,外电场的光伏响应将占据主导地位。
曹锋李新勇曲振平金虹全燮陈国华
关键词:铁酸锌纳米晶体表面光电压谱光伏特性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构建及其光电催化性能被引量:20
2006年
In this paper, vertically aligned nanotubes arrays of titanium oxide were fabricated on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substrate by direct anode oxidation with HF being the supporting electrolyt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pplying the same bias on the electrodes, a higher anodic photocurrent of the TiO2 nanotubes electrode was obtained than that of TiO2 film electrode, which is due to the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novel microstructure and higher efficient surface-interface electron migration of nanotube electrode. The degradation of a textile azo dye, Acid Orange 7(AO7),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TiO2 nanotubes electrode was carried out using photoelectrocatalytic(PEC) process, comparing with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P) and photocatalytic(PC). A significant photo-electrochemical synergetic effect was observed. The reason is attributed to the surface state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er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 carrier of nanotube system.
刘萍李新勇王玉新鞠晓东陈国华
关键词:光电催化偶氮染料降解
Photocatalytic remediation ofγ-hexachlorocyclohexane contaminated soils using TiO_2 and 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photocatalyst被引量:5
2007年
TiO2 and 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ere prepared and applied in degrading γ-hexachlorocyclohexane (γ-HCH) in soils. After being spiked with γ-HCH, soil samples loaded with the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ere exposed to UV-light irradi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varied with the content of TiO2 in the order of 10%〈70%〈50% 〈30%, Moreover,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ith TiO2 content 3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P25 with the same mass of TiO2. The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and quantum size effect may contribute to its increas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In addition, effect of dosage of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and soil pH on γ-HCH photodegradation was investigated. Pentachlorocyclohexene, trichlorocyclohexene, and dichlorobenzene were detected as photodegradation intermediates, which were gradually degraded with the photodegradation evolution.
ZHAO XuQUAN XieCHEN ShuoZHAO Hui-minLIU Yu
关键词:MONTMORILLONITEΓ-HCH
铁酸锌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催化脱色性能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与溶剂热法相结合制备了ZnFe2O4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ZnFe2O4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其表面的光伏效应,以酸性橙II的光催化脱色性能作为探针反应,详细地考察了催化剂的用量、底物浓度及溶液pH等因素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ZnFe2O4为正尖晶石型结构,平均粒径为7nm左右,样品具有一定的捕获电子能力,在外加电场下光伏响应变化明显,在正电场下有最佳响应值,而当负电场达到一定值时,外电场的光伏响应占据主导地位。在酸性橙II为20mg/L、催化剂用量为1.0g/L的中性条件下,其脱色效率达95%左右,而且经过4次重复使用后催化剂仍然具有一定的脱色性能。
曹锋李新勇曲振平陈国华
关键词:催化脱色
土壤有机质和活性铁组分对γ-666光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研究了γ 6 6 6在有机碳含量分别为 <0 0 8% ,0 40 %± 0 0 6 %和 1 0 0 %± 0 2 8%而铁含量依次增加的三组土样中的光解动力学 ,γ 6 6 6的光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当土样中的铁含量相对不变时 ,γ 6 6 6的光降解动力学常数与有机质含量成负相关 ;而当土样中的有机碳含量相对不变时 ,光解动力学常数与铁含量成线性正相关 .为进一步验证土壤有机质对γ 6 6 6的光解的作用 ,采用土壤化学逐级分离法将一土样中的碳酸钙和有机质逐一去除而得到一级和二级土样 ,发现γ 6 6 6在这两级土样中的光解动力学常数依次为 0 0 12 9h-1和 0 0 2 31h-1,再次证明土壤有机质对γ 6 6
赵志强全燮陈景文牛军峰陈硕薛大明赵雅芝
关键词:光降解有机质土壤有机氯农药土壤监测
高分散TiO_2-SiO_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被引量:1
2006年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控制钛酸四丁酯(TBOT)与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速度,使其共同水解为溶胶、凝胶,以乙醇为溶剂进行干燥,经过热处理后,得到高分散的纳米T iO2-S iO2复合氧化物。应用TEM,FT IR,XRD,DRS对其进行了表征,表明T iO2均匀地分散于无定形S iO2基质中,以T i-O-S i键结合。此催化剂在对环己烷光催化氧化反应中显示了对环己醇良好的选择性。
张晓博
关键词:分子氧环已烷环己醇
低有机碳含量表层土中Fe_2O_3对γ-666光解的催化作用被引量:26
2002年
考察 5种低有机碳含量天然土中Fe2 O3 光催化降解γ 666的光解动力学 ,γ 666的光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从所得的γ 666光解动力学常数可知 ,随Fe2 O3 质量分数从 0 4 0 %增加到 5 4 0 % ,γ 666的一级光解动力学常数也增大 ,且两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5 2 ,其在 5种天然土中的半衰期随Fe2 O3 含量的增加依次为1 33 3h ,82 5h ,4 4 1h ,2 8 5h ,2 0 4h 由此可见 ,低有机碳含量天然土中Fe2 O3对γ
牛军峰全燮陈景文赵志强薛大明杨凤林
关键词:表层土FE2O3
纳米二氧化钛的改性及光催化氧化烷烃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是影响催化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原位红外(In-situFT-IR)、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等现代物理技术考察了热处理改性对纳米TiO2的表面结构、晶相结构、粒子大小、比表面积和吸光性能的影响,采用In-situFT-IR光谱着重研究了纳米TiO2催化剂上环己烷光催化降解机制及催化剂的结构特性与催化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400℃条件下热处理纳米TiO2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适宜的表面结构、晶相结构、吸光能力及晶化度是纳米TiO2光催化剂高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借助In-situFT-IR光谱,观察到环己烷氧化的主要产物是CO2和H2O,同时捕捉到了中间产物CO以及乙酸,提出了环己烷光催化降解的可能机理。
马佳彬李新勇曲振平邹龙江陈永英
关键词:纳米TIO2光催化环己烷原位红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