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SH042)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小莉李娜李玉才李洪君李娜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委党校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农村
  • 2篇大学生
  • 2篇人情消费
  • 2篇社会
  • 2篇教育
  • 2篇互联
  • 2篇互联网
  • 2篇高校
  • 2篇城乡
  • 1篇当代中国农村
  • 1篇一体化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体系
  • 1篇社会化
  • 1篇社会基础
  • 1篇社会流动
  • 1篇社区建设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识体

机构

  • 6篇辽宁省委党校
  • 5篇中共辽宁省委...
  • 3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张小莉
  • 2篇李洪君
  • 2篇李玉才
  • 2篇李娜
  • 1篇宋爽
  • 1篇李娜
  • 1篇李玮

传媒

  • 3篇科技促进发展
  • 1篇商业时代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党政干部学刊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理论视野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地方财政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分享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以东北农机为例被引量:4
2018年
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形式为农村分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雏形。表现在村民通过独占或者共享农机所有权、出售与购买农机服务两个方面实现生产领域的利益共享。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中,涉及到农机生产技术、村民间的人情互动、村民的经济平等地位、生产与消费过程的融合,这可以丰富已有的农村分享经济研究。农村分享经济的社会基础交织着传统与现代因素,其生产与消费单位的同一性,决定着其分享经济内容的复杂性,互联网及移动技术又为农村分享经济提供了充满现代性的社会基础。但农机为媒介的经济合作因缺少制度性或者文化性的维系机制也存在无法扩大的发展困境。一种整体性的、助人自助的思维方式促进农机为媒介的分享经济具有格外的重要性。
张小莉李娜
关键词:农村分享经济社会基础农机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考
2013年
马克思先后把自由、人本身、实践、社会关系等重要概念和人的本质相联系。他对于人的本质的许多提法,与其看作是固定的答案,不如看作是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未完成的和方向性的探索。
张小莉李玮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商业化进程中的跨越式发展
2016年
利益逻辑与道德逻辑博弈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在互联网背景下建构出集体的不安全感,促使消费者寻求健康与安全的食品。这为农产品商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诸如淘宝、微信等网络交易平台搭建的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直接沟通的平台,使得乡土社会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与生产逻辑变得直接、透明,其压缩时空的特性,可重构消费者的信任基础,也可助力实现农产品商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张小莉李洪君
关键词:食品安全互联网跨越式发展农产品
消费知识体系:农村消费研究的新视角——以辽宁W村住房消费为例
2017年
农村住房消费过程实际是村民不断学习城市消费知识的社会化过程,这验证了知识体系视角解读农村消费研究的可行性。以知识体系视角解读农村消费的发展趋势发现:处于消费时尚、知识体系末梢的农村社会,区域性消费文化渐渐呈现出弥散、碎片化趋势,缺乏"狄德罗统一效应"(商品系统与文化系统之间的对位),消费行为表现出"不规则"现象。
李洪君李娜
关键词:住房消费
用文明传播的范式来解析中华族群冲突——从《核心与边缘——18世纪汉苗文明的传播与碰撞》说开去被引量:1
2015年
《核心与边缘——18世纪汉苗文明的传播与碰撞》一书,从空间入手,以文明实体间的传播与碰撞为线索,为18世纪苗民起义和暴动提供了社会学解释,且在实证的基础上回应了赫克托的"内部殖民主义"。在理解中国的族群冲突方面,该模式或可超越"阶级论"的困境,提供一种更具生命力的解说,并对解读当下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国部分地区的族群问题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小莉
大学生人情消费过度社会化的再调查——以沈阳某高校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大学校园生活中的人情消费尽管发生于消费主义日益风行的大学校园中,但它并非源于青年群体社会化过程中的消极意义上的"过度社会化",而更应被视为大学生建构自己的社会网络的一项策略。这种情感表达型行为所遵循的行为逻辑,正是典型的工具型理性。数据统计显示,大学生的人情消费行为不是盲目、从众的行为,他们用自己的理性逻辑支配着这些情感行为。
张小莉李娜
关键词:大学生人情消费过度社会化
我国农村教育消费研究:现状及对策——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视角
2016年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教育消费负担较重,农村教育消费质量不高,农村教育消费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以及农村教育消费意识尚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这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消费的基本现状。要破解我国农村教育消费的困境,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为农村教育"后发赶超"提供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破解农村教育"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矛盾,实现二者之间的匹配,最后,农村家长应更新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消费观。
张小莉宋爽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
网络消费:“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消费新模式被引量:4
2016年
在"互联网+农村"的背景下,网络消费特别是网络零售在我国农村地区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新模式。当前,我国农村网络消费主体的个性化、消费空间的无边界、消费关系的互动性、消费行为的分享性、消费结构的合理化等新特征对我国农民、农业和农村具有重要的社会化价值。当然,由于相关配套设施及网络市场秩序等主客观条件不到位,在实践中我国农村网络消费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发展。
张小莉李玉才
关键词:网络消费
农村消费文化的现状分析及建议被引量:15
2014年
当代中国农村消费文化呈现出诸多鲜明特征,例如,注重"实用型消费",日常开支通常以"量入为出"为基准,储蓄现象蔚然成风;"人情消费"现象普遍存在,"集中性消费"尤为突出,并存在盲目攀比行为;不合理消费观念尚未根除,"绿色消费"、"生态消费"理念严重匮乏。这些鲜明特征是历史文化因素、现实因素及农民个人素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阶段探讨中国农村消费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张小莉
关键词:当代中国农村消费文化消费结构文化消费
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探究——教育公平视角下的文献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前,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研究存有三种观点: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垂直向上流动的功能;教育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工具;教育公平与否决定着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以教育公平视角梳理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研究文献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即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但是这种流动具有有限性与相对性。
张小莉
关键词:教育社会流动教育公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