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SH030)

作品数:5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刘正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信访
  • 2篇政治
  • 2篇扩展型
  • 2篇家访
  • 1篇动员
  • 1篇信访制度
  • 1篇信访治理
  • 1篇语境
  • 1篇原发型
  • 1篇社会动员
  • 1篇社会治理
  • 1篇主义
  • 1篇链接
  • 1篇民粹
  • 1篇民粹主义
  • 1篇价值中立
  • 1篇法治
  • 1篇窗口期

机构

  • 6篇上海社会科学...

作者

  • 6篇刘正强

传媒

  • 2篇开放时代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新常态与大战...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扩展型信访:对中国信访僵局的一个基础性解释
<正>一、信访分类的实践困境作为中国本土性、辅助性政治设计的信访制度,构成了中共重要的执政资源和治理手段,并不断演绎着社会变迁与转型之痛,成为屡屡被戳击的社会"痛点"。由于资讯的发达,尤其是互联网的震荡效应,信访治理面临...
刘正强
文献传递
“总体性治理”与国家“访”务——以信访制度变迁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7
2016年
中国信访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与信访制度的变迁不无关系,而这又离不开中国社会"总体性治理"的背景。改革开放前,与总体性社会相对应,社会治理是总体性的,即基于意识形态认同、以单位制为载体并由国家专断权力做保障的社会治理诸制度是一个自洽的整体,制度之间有较高的同质性、兼容性,而信访则是链接中央与地方、穿透国家与社会的基础性治理制度。随着总体性社会的松动,特别是按照科层制的要求,总体性治理体系中不同制度板块的功能、链接发生了变化,奠基于群众路线原则的信访制度则承受了社会治理低效的代价。重建信访制度需要回归其政治属性,形成妥帖安顿民意的扁平化制度安排,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应对社会总体治理失灵的必需。
刘正强
关键词:信访社会治理
重建信访政治——超越国家“访”务困境的一种思路被引量:21
2015年
当前,中国信访总量与治理成本双双高企,不断触痛着国家与社会的敏感神经,并危及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国家治理所面临的"访"务困境同信访的政治变迁密切相关:1978年后,国家逐步弱化信访的政治动员功能,并确立了基于"维稳"原则的工具化治理策略,致使信访由社会治理的手段演化为被治理的对象,从而陷入利益收买与行政压制的尴尬两端。在社会转型与政治生态充满弹性的背景下,"去政治化"带来信访的政治"掏空"效应,而泛政治化、民粹主义等思潮可能乘虚而入,演化成为访民的心理支持系统,从而实现反向的政治动员并带来巨大社会风险。应当在回归信访制度的经典设计、恢复和创新群众观念的基础上,重建信访的政治属性,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依法规训信访行为,从而回到信访对社会的治理这一本义上来。
刘正强
关键词:民粹主义社会动员
政治、法治与治理——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信访语境被引量:9
2015年
信访制度作为牵动方方面面的国家基础性的治理制度,一直处于存废、改革、调整争论的风口浪尖上。由于信访制度吸纳了过多的社会矛盾,它实际上承受了整个社会治理低效和失灵的代价,制度化地缓冲了社会矛盾对整个社会的冲击。近10年来,关于信访存续必要性和改革紧迫性的讨论持续不断,诸多学者聚焦中国信访的理论、现实、历史、治理诸议题,展开对信访的制度变迁、治理困境、压力体制、创新理路等方面的深度辩论与交流,在国家与社会治理的语境下省思和检视信访制度的执政价值、治理传统及其面临的诸多挑战,从而为中国信访治理提供了更真切的理论观照。
刘正强
关键词:政治法治信访
扩展型信访:对中国信访僵局的一个基础性解释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当前中国面临的信访僵局与治理困境,"法治""治理"等范式是多数学者秉持的解释策略。由于对现实问题抱持治理期待,包括信访分类治理在内的许多研究往往带有浓厚的现实情怀尤其是美好的治理愿景。从中国信访制度的承载力的入手,有必要对当前信访"爆棚"现象作出了基础性、还原性的解释,并阐明削减信访存量的主张。其核心是回归价值中立这一经典立场,在悬置对访民的价值判断基础上,借由一对新的类型化方式(扩展型信访VS原发型信访)来揭示信访+的扩展、衍生逻辑及其消长机制,从而超越杂多的分类,为理解当前中国信访现状、特别是形成新的信访治理结构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刘正强
关键词:价值中立
信访的“容量”分析——理解中国信访治理及其限度的一种思路被引量:34
2014年
本文从信访制度的"容量"视角分析了中国信访运行的逼仄势态。从理想状态来看,信访制度仍有一定的接纳空间和存量余地,可以应对较大规模的信访洪流;但从现实运作来看,信访制度已经"爆棚",其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已不可持续。信访难案(长期未决案)的淤积使信访洪流形成一条"地上悬河",处于高位、高危的运行区间。而自上而下的"维稳"压力又强化了基层的"筑坝"定势,使信访怠于疏浚,"河床"不断抬高。当前应充分利用制度调整的"窗口期",建立多级信访拦截和过滤设置,形成以削减信访存量为核心的"吞吐"机制,以减轻信访制度的承载压力。应松动信访治理的属地责任,强化分类与专业化治理,特别是全国统筹的力度。这是信访正常运转及改革的前提。
刘正强
关键词:信访制度窗口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