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08319)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军明李其江吴隽张茂林朱建萍更多>>
相关机构:景德镇陶瓷学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篇原始瓷
  • 1篇胎釉
  • 1篇陶器
  • 1篇先秦
  • 1篇墓葬
  • 1篇墓葬群
  • 1篇钧窑
  • 1篇家门
  • 1篇呈色

机构

  • 3篇景德镇陶瓷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安徽省文物考...

作者

  • 3篇吴隽
  • 3篇李其江
  • 3篇吴军明
  • 2篇张茂林
  • 1篇梁铎
  • 1篇姚政权
  • 1篇李家治
  • 1篇朱建萍
  • 1篇罗宏杰
  • 1篇王昌燧
  • 1篇袁传勋
  • 1篇邓泽群
  • 1篇徐靖

传媒

  • 2篇陶瓷学报
  • 1篇中国科学(E...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刘家门钧窑瓷器胎釉成分的EDXRF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河南省禹州市刘家门窑址出土钧瓷、青瓷的胎、釉成分,探讨了钧瓷与青瓷在胎、釉原料配方上的差异。分析表明,刘家门窑址出土的钧瓷和青瓷,它们的瓷胎具有相同的原料配方。与青瓷相比,钧瓷瓷釉的Al2O3含量较低,SiO2含量较高,但二者的助熔剂含量相近。钧瓷瓷釉的成分落在K2O-Na2O-CaO-MgO-Al2O3-SiO2系釉的分相区域,因而产生了异于普通青瓷的蓝色乳光效果。分析还发现,不同时期的钧窑瓷器,其主、次量元素含量变化甚微,这暗示在长期的烧制过程中,刘家门窑瓷器胎、釉的原料配方较为稳定。
张茂林吴军明李其江吴隽袁传勋姚政权徐靖王昌燧
横岭山先秦墓葬群出土陶瓷的系统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横岭山先秦墓葬群的发现被评为200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大量陶器和原始瓷标本对研究我国广东地区的古代陶瓷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些珍贵标本的系统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能测试,采用多元统计等数据处理方法,揭示了广东地区古代陶瓷发展不同于我国其他南方地区的显著特点,以及其阶段性的组成模式和独特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我国瓷釉起源可能存在的不同模式.
吴隽吴军明李其江李家治罗宏杰邓泽群
关键词:陶器原始瓷
龙泉粉青釉的仿制及呈色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本研究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成,仿制龙泉青瓷粉青釉,基本达到了南宋时期龙泉粉青釉的效果。实验中主要探讨了Si/Al摩尔比、RO/R2O摩尔比、Fe含量、施釉厚度及烧成制度对龙泉粉青釉呈色的影响,并采用色度计、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分析了实验中较佳样品显微结构及色度等,探讨了龙泉粉青釉的呈色机制。
李其江吴隽吴军明张茂林梁铎朱建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