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

作品数:79 被引量:513H指数:13
相关作者:梅全喜王雪菁陈一兵杨宇琦秦伟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市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6篇网膜
  • 5篇视网膜
  • 5篇视网膜MÜL...
  • 4篇缺氧
  • 4篇缺氧状态
  • 4篇慢性
  • 4篇免疫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鳙鱼
  • 3篇胃炎
  • 3篇淋巴
  • 3篇慢性胃炎
  • 3篇活血
  • 3篇钩藤
  • 3篇氨酸
  • 3篇鼻咽

机构

  • 17篇广州中医药大...
  • 9篇中山市中医院
  • 7篇广东药学院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市博爱医...
  • 5篇中山大学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中山市疾病预...
  • 3篇中山市人民医...
  • 3篇广州市妇女儿...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山市...
  • 2篇广东省工业分...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梅全喜
  • 5篇秦伟
  • 5篇杨宇琦
  • 5篇陈一兵
  • 5篇王雪菁
  • 4篇赵谋明
  • 4篇曾常青
  • 4篇李琳
  • 4篇马育林
  • 3篇刘丹
  • 3篇张月
  • 3篇林慧
  • 3篇翟楠
  • 3篇李懿
  • 3篇郭艳
  • 3篇肖格林
  • 3篇何伦发
  • 3篇周小军
  • 3篇王书芹
  • 3篇刘春兰

传媒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新中医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药材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眼科
  • 1篇净水技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未知双翅目蛹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建立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未知病媒种类的方法,尤其是非成虫态虫体或者肢体残缺个体的DNA条形码鉴定的方法和技术,以缩短鉴定周期。方法提取从英国进口废纸中截获的双翅目单只蛹基因组DNA,利用多细胞无脊椎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通用引物进行DNA扩增。PCR产物直接从两端测序,测序引物同扩增引物,序列经拼接后得到清晰可读的709bp COI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同时将截获的同批蛹的其他个体在实验室内孵化成成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并抽提孵化的成虫的基因组DNA,扩增其COI基因片段,测序并与蛹的序列进行比较。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用Clustal W2在线建立AD系统发育树。结果未知种类的蛹和Genbank中红头丽蝇Calliphora vicina的COI DNA序列(包括引物序列)99.4%相同。蛹化成虫形态鉴定为红头丽蝇,孵化后的成虫的DNA条形码数据与蛹的数据完全相符。结论根据结果可以判断所截获的未知种类的蛹为红头丽蝇Calliphora vicina。本文的研究证明了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快捷准确的种类鉴定方法,尤其是运用在非成虫态的种类鉴定上。
岳巧云邱德义黄艺文侯捷刘国雄胡龙飞
关键词:DNA条形码技术红头丽蝇
雷奈酸锶对小榄地区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估雷奈酸锶对小榄地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4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被随机分为雷奈酸锶+钙剂+骨化三醇组(SA),阿伦膦酸+钙剂+骨化三醇组(AL),钙剂+骨化三醇组(CA),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别在用药前、用药6个月、用药12个月测定受试者的骨密度及血骨转换生化指标。结果药物干预6个月,SR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增加显著高于AL及CA组(P<0.05),AL组显著高于CA组(P<0.05);各组血清β-CTX均降低,SR组及AL组降幅显著高于CA组(P<0.05);SR组及CA组血清PINP及OC均升高,AL组降低,AL组与CA组及S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R组升幅显著高于CA组(P<0.05)。药物干预12个月,与基线相比较,SR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增加显著高于AL及CA组(P<0.05),AL组显著高于CA组P<0.05)。与基线相比较,各组血清β-CTX均降低,SR组及AL组降幅显著高于CA组(P<0.05);SR组及CA组血清PINP及OC均升高,AL组降低,AL组与CA组及S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R组升幅显著高于CA组(P<0.05)。雷奈酸锶治疗组有3例(9.1%)患者因恶心及纳差而退出研究,阿伦膦酸组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雷奈酸锶疗效优于阿伦膦酸钠,雷奈酸锶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影响长期治疗的依从性。
马育林袁妙兰濮先明朱俊李超杰段新云
关键词:雷奈酸锶绝经后骨质疏松
轻、中度铅中毒对儿童外周血象的影响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探讨轻、中度铅中毒时儿童外周血象的变化 ,以了解铅对儿童血液系统的影响。 【方法】 测定 31 70名儿童的血铅水平 (BPb) ,根据BPb分成非铅中毒组 (BPb<1 0 0 μg/L)和铅中毒组 (BPb≥ 1 0 0 μg/L) ,同时测定两组儿童的外周血象 ,包括血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GB)、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白细胞 (WBC)、血小板 (PLT)、血小板平均容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水平。 【结果】 铅中毒组WBC、PLT显著降低 (P <0 .0 1 ) ,PDW、MPV显著升高 (P <0 .0 1 ) ,而两组的RBC、HGB、HCT、MCV、MCHC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轻、中度铅中毒对儿童WBC和PLT有显著影响 。
黄东明肖晓雄张慧坚郭瑛廖莎杨华姿敖黎明
关键词:铅中毒儿童外周血象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2003年
目的 :应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技术治疗不孕症 ,探讨胚胎培养系统和不孕妇女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 0 8对不育夫妇 ,女方采用控制性超排卵 ,阴道B超引导穿刺取卵 ,丈夫精液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精子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比较不同培养系统和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2 2 0个治疗周期共获卵 2 0 97个 ,周期获卵数为 9.5 3± 5 .61个 ,受精率 72 .2 1% ,卵裂率 94.40 % ,优良胚胎率为 67.43 % ,96周期临床妊娠 ,临床妊娠率为 43 .64 % ,双胎率为 3 6.46% ,流产率为 13 .5 4%。结论 :IVF -ET技术是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方法。通过改进培养系统 ,能够改善胚胎质量 ,提高IVF治疗的成功率 ;妇女年龄超过 3 5岁IVF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降低。
徐建亚吴日然霍山廖月婵方小武杜彦张柱林
关键词:不孕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年龄
中山地区人群KCNQ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电压门控性钾通道Q亚家族成员1(KCNQ1)基因rs2237892(C/T),rs2237895(A/C),rs2237896(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山地区人群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采用2011年-2013年中山市南朗医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共285例孕妇,其中GDM组185例,血糖正常10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KCNQ1基因多态性,评估其与GDM的相关性。GDM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DM组相关表型运用多重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SNP rs2237896的三种基因型(AA、AG、GG)在GDM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是4.8%,42.2%,53.0%和3.0%,28.0%,69.0%,两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显著(P=0.032,P<0.05)。Rs2237896等位基因A、G的分布频率(26%,74%)高于对照组(17%,8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2)SNP rs223782中,其三种基因型(CC、CT、TT)在GDM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是24.8%,68.1%,8.1%和38%,49%,13%,其基因型分布频率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07,P<0.05),但是Rs2237892等位基因C、T的分布频率并不具有差异(P=0.279,P>0.05)。结论 KCNQ1基因SNPrs2237896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中山市人群中GDM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
翟银生王婷冯强李昌松熊小英李东至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KCNQ1基因多态
大叶钩藤的分子鉴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以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为分子标记,对钩藤属的常用中药材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 Wall.)进行遗传分析,阐明大叶钩藤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通过改良CTAB法提取大叶钩藤植物总DNA,利用通用引物对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经克隆、测序后,运用Clustal X,BioEdit和PAUP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测序得到大叶钩藤植物的rDNA ITS区序列长度为718 b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大叶钩藤与Genbank中已有的钩藤属植物相似,在系统发育树中与钩藤属植物Uncaria guianensis(AJ414546)和Unacria africana(AJ414545)聚类成为一枝,又与钩藤属的钩藤(U.rhynchophylla,AJ346900)、华钩藤(U.sinensis,FJ980386)、毛钩藤(U.hirsute,GU937110)和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GU937111)并排聚类成一枝。结论:基于rDNA ITS区序列的测序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对大叶钩藤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定分析,为钩藤属中药材的种类鉴定和种间的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理论依据。
朱爽周林黄晓敏高晓霞孙悦曾常青
关键词:钩藤ITS序列分子鉴定
通窍活血中药复方对体外培养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细胞活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中药复方对体外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制备通窍活血中药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以终浓度为0.5 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作为低缺氧组条件,以终浓度1 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作为高缺氧组条件,将体外纯化培养的大鼠P2代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为6组,分别置于加入空白血清(正常对照组)、中药含药血清(正常中药干预组)、空白血清+低连二亚硫酸钠(低缺氧组)、空白血清+高连二亚硫酸钠(高缺氧组)、中药含药血清+低连二亚硫酸钠(低缺氧中药干预组)、中药含药血清+高连二亚硫酸钠(高缺氧中药干预组)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比较各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结果低、高缺氧组较正常对照组LDH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中药干预组LDH数值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缺氧中药干预组LDH漏出量均较对应的缺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条件可导致体外纯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膜稳定性下降,通透性增加,细胞活力降低,通窍活血中药含药血清可提高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力,这可能是通窍活血中药复方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保护的药物作用途径之一。
秦伟杨宇琦陈一兵翟楠王雪菁王炜刘春兰张月李懿曾东兴刘丹
关键词:MÜLLER细胞缺氧乳酸脱氢酶
食物源活性肽结构-特性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6年
生物活性肽以其良好的消化性、低敏性及生物活性而日益受到重视,蛋白质酶解后结构的改变与其生物特性及功能特性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综述了国内外在生物活性肽结构-生物活性、结构-功能特性及活性肽的改性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更好地利用食品蛋白资源开发生物活性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参考。
李琳赵谋明
关键词:生物活性肽改性生物活性功能特性
氟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室重构和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心室重构和血浆脑钠肽( BNP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DC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 mg/d。两组均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检查血浆BNP水平及心室重构各项指标,采用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比较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51%与65.63%,χ^2=4.730,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及相对室壁厚度( RWT)均明显改善。 BNP水平与LVEF和RWT均呈负相关( r=-0.45、-0.39,均P<0.05),与LVESD和LVEDD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明显降低DCM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室重构。
陈翔于斌钟伟济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氟伐他汀心室重构脑钠肽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的CT表现及强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1例GEP-NE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CT表现,并分析误漏诊的主要原因。结果:11例中,7例结节型病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呈持续均匀强化,4例肿块型病灶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相应肠腔变窄,近端肠道无梗阻,增强扫描动脉期较明显不均匀强化,随着强化时间的延迟,强化趋向均匀,肿瘤坏死不明显。结论:GEP-NETs极易漏诊或误诊,当病灶增强扫描延迟期强化较均匀、肿瘤无明显坏死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杨宇凌郭永飞肖格林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神经内分泌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