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SH017)
-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伟兵徐丽敏更多>>
- 相关机构:长治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山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城乡中国视角下的“撤村并居”研究述评被引量:15
- 2020年
- 该文以近20年来城乡社会结构转换进程中出现的大规模村庄合并与农民上楼为背景,着重介绍和评价了国内学术界对"撤村并居"这一现象的主要研究成果。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村庄合并的基本动力机制;其次,站在中观层面对现有村庄规划与建设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综合各方的不同评判意见,全面介绍了"撤村并居"的实施成效与影响。希望能够为其他学者的后续研究,做一点类似垫脚石的助力工作。
- 元剑
- 再论“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兼答陆学艺先生的问题
- 2013年
- 陆学艺先生认为,中国农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三农"问题的由来和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是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笔者认为,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核心是"农业"问题,而不是"农民"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改革进程中农业问题带来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路径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指导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农业的功能,把农业变成亮丽的经济增长点,重建村庄的公共生活。城市化进程必须建立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上,必须选择渐进和稳定的路径。我们应积极探索这条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
- 张伟兵
- 关键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农业生产方式生态文明建设
- 集体经济支持下的村庄聚落重建——东掌村的乡村振兴试验被引量:2
- 2019年
-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村庄的撤并和农民集中居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学界、政界和媒体界在持续关注"撤村并居"与"农民上楼"引发的矛盾、冲突和问题的同时,却很少有人认真考察以集体经济为支撑的村庄聚落重建。这种自发性的村落共同体重建模式在考虑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上,以集体经济为抓手,在产业融合、环境保护、文化弘扬、民生改善、治理提升等方面显示出极具特色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前景,也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微观层面的实施做出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有益尝试。
- 元剑
- 关键词:集体经济
- 中国传统有机农业是如何转变为化学农业的?——农业生产方式变迁的危机及其可能的前景被引量:10
- 2017年
-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有机农业养育了庞大的人口、维系着生态平衡。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家户分散经营体制等因素诱导中国农业迅速走上了化学农业道路。化学农业促进了粮食的高产和食品的丰富多样,但引发了生态环境、国民健康和人民食物主权等多方面的风险和危机。化学农业是一条不可持续的"自虐式发展"的农业道路。实践证明,有机农业不仅不会饿死人,还会生产出产量高、质量安全的粮食和畜禽产品。全面恢复和升级有机农业是当前重要且紧迫的任务,为此,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新组织农民,对农业经营体制进行大力革新。
- 张伟兵
- 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与农民问题的出路被引量:3
- 2013年
- 长期以来,国内主流观点是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来解决农民问题。实际上,解决农民问题还可以有另一条道路,即大力发展农业,使农业承担起农民就业和获取生活希望的职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性和超大人口规模的国情决定了解决农民问题不能锁定在单一的城市化路径上,农业发展与推进城市化,两者应相辅相成。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下,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生态农业、富民产业。为此,需要全面构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充分发挥农业扩大就业、带动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的功能;需要高度认识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走有序城市化道路,构建城乡二元协调共生的新格局,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宏伟目标。
- 张伟兵
-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民问题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
- 中国农业的发展道路与农民问题的出路
- 2013年
- 长期以来,国内的主导观点是加速城市化进程来解决农民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另一条道路,即发展农业来解决农民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性和超大人口规模的国情决定了解决农民问题不能锁定在单一的城市化路径上,农业发展与推进城市化,两者应相辅相成。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下,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生态农业、富民产业。为此,需要全面构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充分发挥农业扩大就业、带动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的功能;需要高度认识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走有序城市化道路,构建城乡二元协调共生的新格局,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宏伟目标。
- 张伟兵
-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民问题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
- 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能力建设——基于森“可行能力”视角被引量:3
- 2015年
- 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已发展到应对融入者能力本身进行关注的阶段。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透视当前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力建设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聚焦于"可行能力"视角的意义就在于对主动融入的强调和对融入目标性的关注。为了更加明晰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需求及其融入方向,制定一份尽量全面体现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需要的可行能力清单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体能、技能与智能三者的统一,构建了包括健康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参与能力在内的可行能力清单。并从自身、社会支持、制度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可行能力匮乏的原因及其可行能力建设的路径。
- 徐丽敏
-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
- 农民工子女城市社会融入的模式构建被引量:2
- 2015年
-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定居生活并最终融入城市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已有不少政府、社会组织开展了相应的社会服务,由于缺失一种城市融入的有效模式,导致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的深度、广度等方面效果都不够理想。为此,急需探索构建一种能够有效促进他们城市社会融入的模式。教育作为社会融入的途径选择之一,在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的城市融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以教育促进社会融入"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需要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文化和心理四个方面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以此促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的社会融入。
- 徐丽敏
-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社会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