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基金(2001-2-5)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郭志勋王江勇冯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对虾
  • 1篇血淋巴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歧化酶
  • 1篇鳗弧菌
  • 1篇细胞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南美白对虾
  • 1篇弧菌
  • 1篇凡纳对虾
  • 1篇酚氧化酶
  • 1篇杆菌
  • 1篇白对虾
  • 1篇斑节对虾
  • 1篇PO
  • 1篇超氧化物

机构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2篇冯娟
  • 2篇郭志勋
  • 1篇林黑着
  • 1篇陈永青
  • 1篇叶乐
  • 1篇李卓佳
  • 1篇杨莺莺
  • 1篇王江勇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芽孢杆菌对凡纳对虾生长及免疫的影响
本文通过在对虾饲料中添加0、1.0%、3.0%、5.0%的芽孢杆菌投喂凡纳对虾, 研究了芽孢杆菌对凡纳对虾生长和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芽孢杆菌之后,凡纳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都随添加浓度增加而提高,平均增重率分别为1...
郭志勋李卓佳林黑着叶乐冯娟杨莺莺陈永青
关键词:芽孢杆菌南美白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斑节对虾血淋巴细胞对鳗弧菌的清除作用被引量:10
2006年
通过检测注入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血淋巴内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H)浓度、血淋巴细胞浓度和血淋巴细胞的组成变化,研究斑节对虾血淋巴细胞对进人体内细菌的清除作用。实验显示,斑节对虾能够迅速清除注入其体内的鳗弧菌。注射鳗弧菌悬液(10^7~10^8CFU/mL)5min后,血淋巴中可检测到的鳗弧菌浓度是(1.4±0.6)×10^6CFU/mL,而2h后所检测到的鳗弧菌的浓度仅相当于前者的3.1%。7天后,仅在部分个体的血淋巴中检测到少量鳗弧菌。伴随着血淋巴液内鳗弧菌的减少,对虾的血淋巴细胞浓度发生变化。鳗弧菌注入对虾体内5min后,血淋巴细胞浓度为(3.51±1.69)×10^7/mL,注射后2h时达到最低值,为(2.39±1.76)×10^7/mL,然后逐步恢复,注射后48h达到(3.97±1.60)×10^7/mL。对照组血淋巴细胞浓度起初略微降低,然后逐步增加,在2h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降低;除注射后48h外,对照组血淋巴细胞浓度始终高于实验组。鳗弧菌注射入斑节对虾体内后,不同的细胞种类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注射后2h,对照组透明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显著高于实验组,对照组半颗粒细胞的含量低于实验组。注射鳗弧菌后10min,血淋巴中颗粒细胞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此时实验组的颗粒细胞相对含量也低于对照组。而对于降解细胞细胞核的相对含量,实验组和对照组表现出了显著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对照组中,24h内其含量一直在降低,而后恢复;而对照组却在注射10min时达到最高值,而后遵循对照组类似的变化。
郭志勋冯娟王江勇
关键词:斑节对虾血淋巴细胞鳗弧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