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496)

作品数:17 被引量:94H指数:8
相关作者:叶波平李明月吴梧桐王娟何仁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木榄
  • 5篇活性
  • 4篇红海榄
  • 3篇代谢产物
  • 3篇盐胁迫
  • 3篇叶片
  • 3篇抑菌
  • 3篇抑菌活性
  • 3篇真菌
  • 3篇植物
  • 3篇土壤
  • 3篇胁迫
  • 3篇根际
  • 3篇根际土
  • 3篇根际土壤
  • 3篇红树
  • 2篇幼苗
  • 2篇幼苗叶片
  • 2篇真菌菌株
  • 2篇生物信息

机构

  • 16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医药集团...

作者

  • 16篇叶波平
  • 5篇吴梧桐
  • 4篇孙伟
  • 4篇王娟
  • 4篇李明月
  • 4篇何仁发
  • 3篇张庆华
  • 3篇田峰
  • 3篇许媛媛
  • 3篇周峰
  • 3篇管悦
  • 3篇高向东
  • 3篇常敏
  • 2篇贾阳阳
  • 2篇刘睿
  • 2篇王旻
  • 2篇许婷婷
  • 2篇胡文军
  • 2篇潘征
  • 2篇刘冰

传媒

  • 6篇药物生物技术
  • 3篇菌物学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榄根际土壤来源的曲霉属真菌F5及其抗菌活性代谢产物被引量:12
2010年
将一株分离自木榄根际土壤的菌株F5鉴定为曲霉属环绕组真菌成员,其在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上与Aspergillus ochraceopetaliformis极为相似。该菌株在改良葡萄糖蛋白胨酵母培养基(GPYM)中28℃下160r/min发酵7d后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利用色谱方法从菌株F5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到2种化合物:(R)-(-)-mellein(Ⅰ)和flavacol(Ⅱ),其中,flavaco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2mg/L,而melle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均无明显的抑制活性。
何仁发李明月王娟田峰叶波平
关键词:红树植物黄曲霉素抗菌活性
木榄内生真菌菌株ZD6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被引量:14
2010年
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将一株从木榄茎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菌株ZD6鉴定为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Thom.,该菌株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1%麦芽糖,2%甘露醇,1%谷氨酸钠,0.5%蛋白胨,0.15%酵母膏,200g/L土豆汁,pH6.5)中28℃、160r/min振荡培养7d后的发酵液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利用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该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大黄素、环(丙氨酸-甘氨酸)、赤藓醇和甘露醇,其中的大黄素和赤藓醇为首次在桔青霉中发现,它们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μg/mL和50μg/mL;大黄素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生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为100μg/mL。
李明月常敏张庆华何仁发叶波平
关键词:红树植物青霉属次生代谢产物
分泌型磷脂酶A_2-Ⅻ的研究进展
2011年
分泌型磷脂酶A2-Ⅻ包括A、B 2个亚型,存在于多种动物的组织和细胞中,在结构、分布与功能上明显异于其他磷脂酶,其中的分泌型磷脂酶A2-ⅫA酶活性较低,但具有很强的抗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而分泌型磷脂酶A2-ⅫB是首个发现于哺乳动物的完全没有酶活性的分泌型磷脂酶亚型,在人和小鼠的肝脏、小肠和肾脏中含量最高,而在这些组织对应的肿瘤中表达下调,推测其在这些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分泌型磷脂酶A2-Ⅻ的结构、分布以及在药学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许媛媛叶波平
浙贝母内生真菌菌株FTJZZJ09及其抑菌活性成分被引量:8
2010年
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将一株来源于浙贝母新鲜鳞茎的内生真菌菌株FTJZZJ09鉴定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其在优化后的改良查氏培养基(3g/L麦芽糖,3g/L蛋白胨,0.1g/LK2HPO4,0.05g/LKCl,0.3g/LNaNO3,0.05g/LMgSO4·7H2O,0.001g/LFeSO4·7H2O,pH6.5)中28°C、160r/min振摇培养7d,获得的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利用正相硅胶、SephadexLH-20柱层析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3个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将其分别鉴定为环(脯氨酸-甘氨酸)、环(脯氨酸-缬氨酸)和2-乙酰基-4(3H)喹唑酮,它们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8、0.8和0.4g/L,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
田峰何仁发李明月王娟叶波平
关键词:浙贝母内生真菌产黄青霉
木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糖酵解过程和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在糖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揭示GAPDH在植物耐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了从前期构建的盐胁迫下木榄幼叶cDNA文库中克隆到编码GAPDH的cDNA全序列,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点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木榄GAPDH的cDNA全长为1482bp,编码区为1218bp,编码一个由40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蛋白质,理论Mr为43.4k,理论等电点(pI)为8.65。基于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基础上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木榄的进化地位与毛果杨较为接近。结构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木榄的GAPDH为无信号肽和跨膜区的亲水性蛋白,含有GAPDH的保守结构域NADB-Rossmann(71-222aa)和Gp_dh_C(227-383aa)。同源模建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与菠菜相比具有1个高度保守的活性区,该活性区由第70~405氨基酸残基组成。
孙伟管悦周峰高向东吴梧桐叶波平
关键词:木榄生物信息分析盐胁迫
来自红海榄根际土壤的曲霉属真菌F7菌株及其生物活性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基于菌落和菌体的形态特征以及ITS序列分析结果,将分离自中国海南省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红海榄根际土壤的菌株F7鉴定为曲霉属黄绿组的一种真菌。在确定和优化菌株F7培养基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适合其分泌活性代谢产物的改良查氏培养基组成:3%乳糖,1%蛋白胨,0.3%NaNO3,0.05%KCl,0.05%MgSO4·7H2O,0.001%FeSO4,0.1%K2HPO4,pH7.0。将菌株F7接种于该培养基中,28℃下160r/min振荡培养7d后收获发酵液,经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后获得了乙酸乙酯萃取物(EAE)、正丁醇萃取物(BE)以及水萃取物(WSE),其中EAE和B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显示出明显的抑制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介于0.625-5.0mg/mL之间。同时,上述3种萃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约为120μg/mL左右。
叶波平贾阳阳许婷婷刘冰李明月
关键词:抗菌活性抗肿瘤
红海榄根际土壤来源的青霉属真菌XGH2321及其抑菌活性被引量:13
2009年
本研究根据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将一株分离自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红海榄根际土壤的菌株XGH2321鉴定为青霉属的一种真菌。通过对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和盐度的优化,确定了适合该真菌菌株分泌抑菌活性物质的改良查氏培养基(4%玉米浆,0.3%NaNO3,0.05%KCl,0.1%K2HPO4,0.05%MgSO4,pH 7.4,9%盐度)。将活化后的菌株XGH2321接种到该培养基中,按28°C、160 r/min振荡培养7 d,获得的发酵液水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为400μg/mL),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上述微生物的生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IC为800μg/mL);同时,上述2种萃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生长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200μg/mL和400μg/mL。
许婷婷吴垠贾阳阳刘冰叶波平
关键词:红海榄根际土壤青霉属抑菌活性
中国南部5个红树群落来源的木榄叶片中储存蛋白的分析
2009年
为探讨植物储存蛋白在植物适应环境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2-D和质谱技术从中国南部3省5个红树群落来源的木榄叶片总可溶性蛋白中鉴定到6种主要储存蛋白(181、182、188、194、198和204,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000~34000,等电点介于5.5~6.45之间)以及2种营养型储存蛋白(266和274,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3500,等电点分别为5.1和5.3)。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上述几种植物储存蛋白中,182、198和204含量的变化与环境中的年均气温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而274则与环境中的土壤pH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上述研究显示:在木榄叶片中,作为临时氮源的储存蛋白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环境中的年均气温和土壤pH之间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刘睿孙伟郑艳影管悦王旻吴梧桐叶波平
关键词:木榄蛋白质组环境因子
木榄θ型谷胱甘肽转移酶(BgGSTT)cDNA的克隆及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EC 2.5.1.18)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种解毒和抗氧化酶类。为进一步研究该酶在木榄适应盐生环境中的作用,从前期构建的木榄幼叶cDNA文库中克隆到编码theta型GST(BgGSTT)的cDNA全序列,分析和预测了其编码产物的结构特征,探讨了该基因在不同盐度下生长的木榄幼苗叶片及根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编码BgGSTT的cDNA全长1111 bp,编码区为753 bp,编码的蛋白由2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28.1k,pI为9.4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BgGSTT与来源于拟南芥和乳浆大戟的GSTT同源性较高(identity分别为72%和65%)。利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了BgGSTT在不同盐度下生长的木榄幼苗叶片及根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BgGSTT基因在木榄幼苗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并且随着培养盐度的升高其表达逐渐加强,在25‰盐度达到最高,随后稍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根据上述结果,推测BgGSTT基因可能参与了木榄适应盐胁迫的过程,并且该基因的表达在木榄幼苗叶片和根中具有严格的转录调控机制。
周小群李谊胡文军叶波平
关键词:木榄盐胁迫基因表达
鲨肝刺激物质类似物在大肠杆菌中的高密度发酵被引量:1
2009年
为建立重组鲨肝刺激物类似物(r-sHSA)的高密度发酵方法,本研究在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实验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浓度以及诱导剂(IPTG)浓度的基础上,利用5L发酵罐进行了放大试验,探讨了补料方式、补料培养基的组成和浓度、诱导剂加入时间和诱导后菌体的收获时间对工程菌生物量和r-sHSA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良LB培养基(0.97%甘油,0.91%酵母粉,0.72%胰蛋白胨,0.782%KH2PO4,0.267%K2HPO4·3H2O,0.062%MgSO4·7H2O,0.5%NaCl,pH7.0)中,当pH控制在7.0、溶氧浓度为25%~30%的前提下,采用指数补料方式加入优化后的补料培养基(620g/L甘油,94.8g/L胰蛋白胨,3.3mL/L微量元素,7.5g/LMgSO4·7H2O)进行培养,在工程菌的OD600达到23时,加入终浓度为0.5mmol/L的IPTG诱导6h后收获菌体,菌体的生物量可达(123.27±1.184)g/L,r-sHSA产量为(2.662±0.041)g/L,比优化前提高了13.7倍。
叶波平潘征李怀标王颖郑珩吴梧桐
关键词:高密度发酵均匀设计生物量表达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