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2GB24320577)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成章陶冉孔振武周昊段鑫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云南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银杏叶聚戊烯醇及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以银杏叶聚戊烯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聚戊烯基季铵盐、聚戊烯基磷酸钠以及聚戊烯基乙酸酯,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银杏叶聚戊烯醇及其衍生物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的抑菌圈直径,以等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对其进行抗菌谱测试。结果表明,银杏叶聚戊烯醇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范围0.062 5~1 g/L,低于银杏叶聚戊烯醇的MIC值范围2~4 g/L,4种样品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银杏叶聚戊烯醇的抑菌活性较其衍生物略低,4种样品对于枯草芽孢菌和沙门氏菌亦有抑制作用,对于啤酒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无明显抑菌作用。
- 周彦王成章李在均
- 关键词:抑菌衍生物
- Sigmoidal拟合曲线法研究银杏叶类脂重馏分及聚戊烯醇的抗氧化性作用
- 2013年
- 通过溶剂提取、皂化、分子蒸馏以及色谱分离等方法得到了7组银杏叶类脂重馏分不同极性馏分以及聚戊烯醇,用4种抗氧化测定方法(DPPH、ABTS、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法),结合Sigmoidal拟合曲线法求银杏叶类脂重馏分不同极性馏分以及聚戊烯醇的IC50,以评价银杏叶类脂重馏分以及聚戊烯醇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在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测定法中,银杏叶聚戊烯醇的IC50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及其他各馏分组。除阳性对照组(Vc和BHT)以及聚戊烯醇组之外,馏分5(V(石油醚)∶V(乙酸乙酯)=60∶40部位)的抗氧化作用最强。所有馏分样品中偏离最大的实际清除率与理论清除率为0.5的相对偏差为1.8%,说明Sigmoidal拟合曲线法求银杏叶类脂重馏分不同极性馏分以及聚戊烯醇的IC50是合理的。
- 陶冉王成章孔振武
- 关键词:银杏类脂抗氧化性
- 生物酶法制备白果微孔淀粉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以白果淀粉为原料,用生物酶降解的方法制备微孔淀粉,研究制备条件对白果淀粉成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酶法制备白果微孔淀粉的最优工艺条件为:20 g白果淀粉,酶种类为α-淀粉酶,酶用量2.0%,pH值5.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8 h,白果微孔淀粉的得率为92.5%,吸水率由102%提高到16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白果微孔淀粉的颗粒结构和热特性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原白果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制备的白果微孔淀粉表面有凹坑或孔洞,内部有空腔,其糊化温度范围(温差7.69℃)较原淀粉变窄(温差8.27℃),焓变值为1.913 J/g,较原淀粉无明显变化。
- 周昊王成章叶建中陈虹霞
- 关键词:酶法制备
- 希腊海岸松叶中聚戊烯醇含量与化学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HPLC与聚戊烯醇对照品保留时间对照的定性方法,确定海岸松叶中聚戊烯醇的异戊烯基单元数为14~20;利用^1H NMR和^13C NMR确定海岸松聚戊烯醇化学结构为ω-trans2-cisn-OH构型。采用Kromasil C18 ODS-1(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异丙醇(体积比9∶16)为流动相,流速为0.5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25℃,PDA检测器等色谱条件,测定海岸松叶聚戊烯醇在1.10~12.1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6 3),平均回收率为98.21%,RSD为2.27%(n=6),海岸松干叶中聚戊烯醇含量为0.33%。
- 段鑫陶冉王成章薛志革
- 关键词:化学结构
- 银杏叶类脂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溶剂提取、皂化等方法制备出银杏叶类脂成分,再利用分子蒸馏以及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结合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从银杏叶类脂中共分离鉴定出1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乙酯、棕榈酸乙酯、β-谷甾醇、豆甾醇、麦角甾醇、棕榈酸酰胺、三棕榈酸甘油酯、胡萝卜苷、正十一烷、β-石竹烯、异植物醇、橙花叔醇、芳樟醇、松油醇和β-胡萝卜素。其中5个化合物:棕榈酸酰胺、三棕榈酸甘油酯、正十一烷、β-石竹烯和松油醇是首次从银杏叶中分离得到。
- 陶冉王成章孔振武
- 关键词:银杏色谱分离
- 银杏叶类脂成分与聚戊烯醇的协同抑菌作用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考察银杏叶聚戊烯醇同系物以及其他15种类脂成分单体化合物对5种菌种(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及协同作用。方法:正己烷作溶剂和空白对照,在样品质量浓度500 mg·L-1下,利用滤纸片法测定样品抑菌圈值;样品用正己烷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250,125,62.5,31.3,15.6,7.8,3.9 mg·L-1溶液并分散在培养基中,记录无菌生长样品浓度,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细菌浓度(MBC)和最小杀真菌浓度(MFC)和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方法来比较各样品对菌种的抑制作用。结果:橙花叔醇对4种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均为最强,抑菌圈范围为17.4~20.9 mm,MIC和MBC范围依次为3.9~15.6,31.3~62.5 mg·L-1;芳樟醇对黑曲霉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为17.9 mm,MIC和MFC依次为7.8,31.3 mg·L-1;β-石竹烯与银杏叶聚戊烯醇混合样品组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协同抑制作用最强;当β-石竹烯与银杏叶聚戊烯醇质量比为43.42%∶56.58%时,其抗枯草芽孢杆菌协同作用最佳,此时测得实际值FIC指数为0.16,抑菌圈值为19.8 mm。结论:银杏叶类脂成分具有一定抑菌作用,部分类脂成分与聚戊烯醇混合具有协同抑菌效应。
- 陶冉王成章孔振武
- 关键词:银杏
- 桑叶中聚戊烯醇结构与含量测定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桑叶聚戊烯醇的异戊烯基单元数和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C18ODS-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异丙醇(8∶7,v/v),流速为1.50 mL/min,柱温为25℃,检测器为PDA。测定结果表明,桑叶中聚戊烯醇的异戊烯基单元数为10-12,聚戊烯醇含量为0.731%。该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能快速测定桑叶中聚戊烯醇的异戊烯基单元数和含量,为桑叶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段鑫陶冉薛志革王成章周昊
- 关键词:桑叶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