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Z0516066)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山鹰肖方震谢汉国许龙善黄江宏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原虫
  • 7篇疟原虫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间日疟
  • 5篇间日疟原虫
  • 4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顶端膜抗原1
  • 2篇疟疾
  • 2篇裂殖子表面蛋...
  • 2篇裂殖子表面蛋...
  • 2篇膜抗原
  • 2篇抗原
  • 2篇基因多态性分...
  • 2篇基因分型
  • 2篇恶性疟
  • 2篇恶性疟原虫
  • 2篇表面蛋白
  • 1篇血膜

机构

  • 7篇福建省疾病预...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张山鹰
  • 6篇肖方震
  • 5篇谢汉国
  • 4篇黄江宏
  • 4篇许龙善
  • 3篇周银发
  • 2篇杨发柱
  • 2篇林耀莹
  • 2篇欧阳榕
  • 1篇王晓欢

传媒

  • 3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Giemsa染色的血膜中扩增间日疟原虫DNA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从Giemsa染色的血膜中提取疟原虫DNA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Na2HPO4法和Chelex-100离子交换法,经过反复优化,提取血膜中的DNA,进行套式PCR扩增鉴定PvMSP-1等位基因型。结果用Na2HPO4法和Chelex-100离子交换法分别提取40张不同类型的间日疟原虫阳性血膜DNA,未染色的厚血膜全部扩增出目的基因条带,而染色的薄血膜未能扩增出目的基因条带。两种方法均可检测红细胞间日疟原虫感染率≥0.01%的血涂片。结论从多年保存的标准血膜中提取疟原虫DNA进行基因型鉴别是可行的。
肖方震张山鹰许龙善黄江宏谢汉国欧阳榕
关键词:血膜间日疟原虫提取DNA
恶性疟原虫AMA-1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2013年
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AMA-1)在裂殖子晚期破裂前大量合成抗原物质,在裂殖子黏附、入侵红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近期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进行的研究,表明AMA-1可作为疟原虫的重要疫苗候选抗原之一。本文介绍恶性疟原虫AMA-1的分子结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一些有重要功能的区域片段,基因家族的分类以及造成多态性的原因,为进一步对AMA-1基因多态性研究提供参考。
周银发张山鹰
关键词:疟原虫AMA-1
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基因多态性分析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分离株恶性疟原虫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Pf AMA-1)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采集2006-2012年福建省23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的血样,以血样中的疟原虫DNA为模板,巢式PCR扩增AMA-1基因片段,利用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23份血样均扩增出目的条带(约505 bp),发现32个多态位点,共计18个单倍型,其中8个为新报道序列。来自非洲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AMA-1基因序列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度(Hd)=0.985,核苷酸多样度(π)=0.0258],亚洲(东南亚和中国云南)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Hd=0.909,π=0.0221)。多样化选择分析结果显示,非同义突变率与同义突变率差值(d N-d S)为0.031±0.006,中性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内重组分析显示,重组事件的最低数量(Rm)为10,连锁不平衡指数R2随核苷酸遗传距离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采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所有分离株分为3个群(G1,G2和G3),G1多为非洲分离株,G3大部分为亚洲分离株。结论来自非洲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AMA-1基因序列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周银发张山鹰林耀莹杨发柱谢汉国肖方震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基因多态性
间日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株间日疟原虫(Pv)裂殖子顶端膜抗原1(AMA-1)基因多态性。方法采集镜检确诊的间日疟患者滤纸血3滴,煮沸法提取滤纸血中pv DNA,套式PCR扩增包含PvAMA-1Ⅱ区(793bp)DNA片段,扩增产物经电泳鉴定后纯化并测序,利用生物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17例患者感染的间日疟原虫分为9种单倍型,只有1种(V3)在基因库中未发现100%吻合的序列;含9个多态位点(s=9),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0859±0.00093,非同义突变率与同义突变率差值(dN-dS)为-0.00230±0.00539,但Z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事件的最低数量(Rm)为2,在整个411bp序列中R2随着核苷酸遗传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不明显。结论间日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AMA-1)Ⅱ区基因序列遗传多样性程度较低。
周银发张山鹰杨发柱谢汉国林耀莹肖方震
关键词: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基因多态性
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α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α(PvMSP-3α)基因多态性。方法套式PCR分别对PvMSP-3α和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PvMSP-1)基因进行扩增,并应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对PvMSP-3α的PCR扩增产物酶切进行分析。结果31个PvMSP-3α基因型中Ⅰ型、Ⅱ型和Ⅲ型比例分别占77.42%、6.45%和16.13%。其中云南勐腊24份样本中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79.17%、4.17%和16.17%。PvMSP-3α的Ⅱ型和Ⅲ型均为PvMSP-1的Belem型,而PvMSP-1的Sal-1型均为PvMSP-3α中的Ⅰ型。结论云南分离株的PvMSP-3α存在广泛多态性,PvMSP-3α和PvM-SP-1之间的联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肖方震张山鹰许龙善黄江宏谢汉国欧阳榕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基因多态性
消除疟疾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疟疾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WHO发起全球消除疟疾的倡议,支持和鼓励具备消除疟疾条件的国家消除疟疾,开展全球性的消除疟疾工作。该文就世界消除疟疾的历史、面临的挑战及各国疟疾消除策略的进展等做一综述。
王晓欢张山鹰
关键词:疟疾疾病控制虫媒传染病
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基因分型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PvMSP-1)基因多态性。[方法]用套式PCR扩增PvMSP-1基因,纯化测序,序列分析。[结果]45个间日疟原虫样本共扩增出470 bp片段11个,400 bp片段32个,混合型2个。13个测序样本包括了Sal-1和重组型,其中重组型占69.2%(9/13)。[结论]PvMSP-1存在广泛多态性。
肖方震张山鹰许龙善黄江宏谢汉国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多态性
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α基因分型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α(PvMSP-3α)基因多态性。[方法]套式PCR扩增PvMSP-3α基因,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2个PvMSP-3α基因型中Ⅰ型的比例最大为81.8%(18/22),Ⅲ型分别为18.2%(4/22),未发现Ⅱ型以及混合条带。序列分析表明PvMSP-3α存在大量的核苷酸缺失或插入。[结论]PvMSP-3α存在广泛多态性。
张山鹰肖方震许龙善黄江宏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基因分型疟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