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XB2-03-01)

作品数:2 被引量:52H指数:2
相关作者:陈艳瑞尹林克马晓东黄湘朱成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埋深
  • 1篇演替
  • 1篇优势种
  • 1篇优势种群
  • 1篇生态位
  • 1篇塔里木河
  • 1篇塔里木河下游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组成
  • 1篇种群
  • 1篇埋深
  • 1篇固沙
  • 1篇固沙林
  • 1篇防风固沙
  • 1篇防风固沙林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篇尹林克
  • 1篇陈亚宁
  • 1篇马建新
  • 1篇李卫红
  • 1篇朱成刚
  • 1篇陈艳瑞
  • 1篇黄湘
  • 1篇马晓东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人工防风固沙林演替中群落组成和优势种群生态位变化特征被引量:40
2008年
以塔里木河下游绿洲外围大型防风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测度公式、在群落梯度上按重要值大小筛选出优势种群进行生态位分析,探讨这些群落在4~7年的发育过程中生态位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经过4年的发育,植物种组成简单的人工防风固沙林由于乡土植物种的侵入,演变成为人工-天然植物群落,不同地段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优势种群共7个。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和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这3个乡土植物种侵入后逐渐成为优势种群,而原人工群落主要建群种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种群逐渐消退;7年后,优势种群共6个。由于水分条件的变化,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成为优势种群,而芦苇降为亚优势种群,盐生草种群发生消退;2)人工-天然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群以耐旱耐盐碱植物占主要优势向占绝对优势的方向发展,其生态位宽度变化幅度为0.56~0.86,生态位宽度排序为芦苇〉花花柴〉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多枝柽柳〉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盐生草;3)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发生在头状沙拐枣和胡杨种群之间;4)在乡土植物种向人工群落侵入的过程中,生态位宽度较大(或较小)的种群,它们所构成的种对问生态位重叠既有较大的,也有较小的,可见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程度无相关性;表明在现阶段群落演变中,植物对环境资源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高的空间异质性。
陈艳瑞尹林克
关键词: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种群生态位
胡杨液流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2
2010年
以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主要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结合中下游不同断面地下水埋深和胡杨液流变化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胡杨茎干液流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关系,探讨荒漠环境下天然胡杨生长的合理生态水位。研究表明,胡杨液流通量密度随地下水埋深即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大而减小,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87;胡杨液流通量在地下水埋深位于4.5–5m时出现异常变化,表明此时胡杨的正常生长受到胁迫,胡杨通过自身调节降低蒸腾耗水以适应环境;土壤盐分不是影响塔里木河中下游各断面胡杨液流变化的主要因子;对植物样地调查结果分析显示,胡杨盖度、密度和频度均在地下水埋深在4–6m梯度下开始表现为降低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维系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胡杨正常生长的生态水位为地下水埋深4.5m以内。
马建新陈亚宁李卫红黄湘朱成刚马晓东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塔里木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