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2006F3080)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国方柏山姚善泾彭益强黄世丰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生物微胶囊
  • 4篇微胶囊
  • 4篇固定化
  • 4篇1,3-丙二...
  • 4篇丙二醇
  • 3篇细胞固定化
  • 3篇发酵
  • 2篇微囊
  • 2篇聚电解质
  • 2篇混菌
  • 2篇混菌发酵
  • 2篇甘油
  • 2篇包埋
  • 2篇PEC
  • 1篇底物
  • 1篇制备生物
  • 1篇生物柴油
  • 1篇添加物
  • 1篇气流
  • 1篇转酯化

机构

  • 10篇华侨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0篇陈国
  • 9篇方柏山
  • 6篇姚善泾
  • 4篇彭益强
  • 2篇张光亚
  • 1篇赵亚囡
  • 1篇沈冬钱
  • 1篇陈宏文
  • 1篇黄世丰

传媒

  • 2篇化工进展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年份

  • 4篇2008
  • 6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微胶囊固定化Candida krusei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以一种新型NaCS/PDMDAAC(sodium cellulose sulfate/poly[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生物微胶囊体系包埋耐高渗型产甘油酵母Candia krusei ICM-Y-05。较详细研究了C.krusei在囊内的生长曲线,以及葡萄糖和甘油在囊内外随培养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经生物微胶囊包埋后的细胞在囊内具有二次生长现象。对固定化细胞培养过程中传质系数的测定表明,细胞在囊内的生长对胶囊传质特性有较大的影响,而囊内活细胞数随培养时间的变化并没有减少的趋势,从侧面证明了传质会部分改变囊内细胞生理代谢特性。
陈国沈冬钱张光亚方柏山姚善泾
关键词:微胶囊包埋细胞固定化传质系数
固定化双菌串联发酵生产1,3-丙二醇
2007年
以葡萄糖为底物,利用分别固定化的酵母Candida krusei ICM-Y-05和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ZJU 5205串联发酵生产1,3-丙二醇。实验结果表明,由C.krusei发酵而得粗甘油只需经简单离心后即可被K.pneu-moniae所利用。将C.krusei包埋于NaCS/PDMDAAC生物微胶囊中,并于气升式反应器中发酵,所得发酵液直接流入固定床反应器,同时向固定床反应器补充微量元素,发酵培养经NaCS/PDMDAAC生物微胶囊包埋的K.pneumoniae,产物即为1,3-丙二醇。三批次发酵实验结果表明,1,3-丙二醇/葡萄糖的最终摩尔转化率为0.295。
陈国赵亚囡姚善泾方柏山
关键词:细胞固定化生物微胶囊混菌发酵3-丙二醇
纤维素硫酸钠-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微胶囊固定化Candida krusei产甘油条件优化
2008年
研究了利用一种新型的纤维素硫酸钠/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NaCS/PDMDAAC)中空微胶囊包埋Can-dida kruseiZJU5205制备甘油的过程。通过摇瓶培养过程中对初始包菌量、胶囊和胶珠、初始甘油浓度、胶囊大小、胶囊体积/发酵液体积等关键固定化参数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确立了NaCS/PDMDAAC微胶囊固定化Candida krusei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包菌量为0.6 g/L,发酵初加入20 g/L甘油,胶囊体积/发酵液体积为0.4。
陈国姚善泾方柏山彭益强
关键词:CANDIDA固定化细胞微胶囊
酯化及转酯化法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08年
酯化及转酯化法是目前研究最多、最具优势的生物柴油制备方法,根据原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是该法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简述生物柴油制备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各种酸催化剂、碱催化剂、脂肪酶催化剂、离子液体及无催化剂过程的优缺点,并对生物柴油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黄世丰陈国方柏山
关键词:生物柴油酯化转酯化催化剂
NaCS/PDMDAAC微囊化肺炎克雷伯氏菌发酵产1,3-丙二醇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一种新型的生物微胶囊体系——NaCS/PDMDAAC,包埋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ZJU5205)产1,3-丙二醇.比较不同初始菌体包埋量、胶囊/发酵液体积、发酵液pH值、初始甘油质量浓度等对微囊化细胞发酵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细胞种子液稀释5倍后包埋,当胶囊与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2、初始pH值为7、初始甘油质量浓度为60 g.L-1时,得到较好的发酵结果.考察肺炎克雷伯氏菌在囊内的生长曲线,以及底物和产物质量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变化,发现由于胶囊引起的扩散限制,可以持续维持囊内较低的底物质量浓度,从而部分克服高质量浓度底物对菌体生长和生成产物的抑制.
陈国陈宏文彭益强方柏山
关键词:生物微胶囊细胞固定化肺炎克雷伯氏菌1,3-丙二醇
添加物对聚电解质成膜特性的影响及相关机理探讨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了添加不同分子量、不同带电特性的物质(如葡萄糖、PEG聚合物系列、NaCl和CMC)到成囊溶液中,考察它们对制得的NaCS/PDMDAAC胶囊性质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聚电解质稀溶液的粘度、电导、zeta电位及聚合物阴阳离子反应后的悬浊液的浊度及zeta电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物对稀电解质溶液性质的影响可判断其对胶囊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添加物对NaCS与PDMDAAC反应的影响,并根据溶液格子理论对胶囊的宏观特性变化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微观解释.
陈国姚善泾方柏山彭益强
关键词:聚电解质微胶囊ZETA电位
pH调控方式对微囊包埋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的影响
2007年
考察了不控制pH、CaCO3调节pH和KOH调节pH情况下,NaCS/PDMDAAC微胶囊包埋的肺炎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ZJU5205的菌体生长、底物甘油的消耗和1,3-丙二醇的生成动力学,并同时测定了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KOH调节pH,可获得最大菌体生长量和最大的1,3-丙二醇浓度。故对固定化肺炎克雷伯氏杆菌来说,有效调控pH对发酵过程有重要影响。
陈国
关键词:生物微胶囊PH1,3-丙二醇
共底物混菌发酵产1,3-丙二醇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以葡萄糖和甘油作为共底物培养基,将利用葡萄糖产甘油的酵母Candida krusei和利用甘油产1,3-丙二醇的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进行混菌培养,考查了双菌混合培养转化葡萄糖生成1,3-丙二醇的能力。首先考察了不同初始甘油和葡萄糖浓度对发酵结果的影响,在葡萄糖浓度为100 g/L和甘油浓度为80 g/L时得到较好的结果。然后在混合培养基中,对Candida krusei和Klebsiella pneumoniae分别独立培养时的生长情况,与双菌混合培养时的菌体生长情况作了比较,并同时对底物的利用和产物的生成情况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葡萄糖的加入会抑制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生长,但是随着Candida krusei对葡萄糖的不断利用,葡萄糖对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生长的抑制会减弱。双菌混合培养可以将部分葡萄糖转化为1,3-丙二醇,但是其转化效率不高。
陈国赵亚囡姚善泾张光亚方柏山
关键词:发酵甘油1,3-丙二醇
PEC生物微胶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聚电解质复合物(PEC)生物微胶囊由聚合物阴阳离子络合反应形成,因其反应温和、生物相容性好,近年来已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在人工器官、医疗诊断、细胞固定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系统介绍了PEC生物微胶囊的制备、特性研究和应用研究,并综述了这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PEC生物微胶囊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陈国姚善泾方柏山
关键词:PEC生物微胶囊聚电解质
一种可控制生物微胶囊尺寸的气流微囊发生器被引量:2
2008年
控制胶珠或胶囊的尺寸是生物微胶囊在人工器官和细胞固定化应用方面的要求。建立了一种通过气流作用于针头出口处的液滴,来制备比较均一的、可控尺寸微胶囊的方法。通过对针尖出口处液滴的受力分析,建立了描述液滴尺寸和气体出口处流速之间关系的方程。通过该方程可以根据对胶珠(或胶囊)尺寸的需要,计算得到应该实际控制的气流速度。最后通过Alginate/Ca凝胶珠和NaCS/PDMDAAC微胶囊两种体系,在不同气流速度下获得的胶珠和胶囊尺寸,对建立的方程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同时对制得的胶珠和胶囊的尺寸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气流法可在1.0mm^2.6mm范围内获得尺寸较均一的胶囊和胶珠。
陈国方柏山彭益强
关键词:微胶囊尺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