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96-920-09-01)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夏富强杨勤业马欣康相武吴绍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黄河
  • 3篇黄河下游
  • 2篇GIS
  • 1篇地壳
  • 1篇地壳稳定性
  • 1篇地壳稳定性评...
  • 1篇地物
  • 1篇遥感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指标体系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情景
  • 1篇专家知识
  • 1篇综合评价
  • 1篇线状地物
  • 1篇基于知识
  • 1篇光谱特征
  • 1篇洪水
  • 1篇洪灾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新疆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杨勤业
  • 5篇夏富强
  • 4篇吴绍洪
  • 4篇康相武
  • 4篇马欣
  • 2篇刘自强
  • 2篇杨佩国
  • 1篇戴尔阜
  • 1篇赵庚星
  • 1篇李志忠
  • 1篇李晓东
  • 1篇李静
  • 1篇李静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4
2004年
针对黄河下游存在决溢风险的现状,根据环境因素对悬河决溢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地质构造评价在决溢风险评价中的地位、洪水要素对悬河决溢的影响、不同决溢模式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从而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文中提出了以下观点:1.将洪水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2.决溢风险评价分为地质构造环境背景评价和决溢情景评价两部分;3.决溢情景评价与决溢模式相结合;4.以不同决溢模式的形成机理为基础确定评价因子。
夏富强康相武吴绍洪杨勤业马欣刘自强
关键词:指标体系
黄河下游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被引量:8
2006年
从构造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和介质稳定性3个方面对区域内的构造活动、构造应力、外动力地质灾害和地表物质组成等影响地壳稳定的因素进行详尽分析,划定评价因子隶属度的空间分布;利用AHP法确定各因子的相互关系,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通过Arc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和空间数据库功能,构建出基于GIS的模糊数学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以此为基础,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地区地壳稳定与不稳定区域的面积分别为48.72%和51.28%,二者基本相当.从各等级的数量关系看,稳定性中等的区域在总面积中占据主体,约70.58%.地壳不稳定区域呈带状分布,明显受区域构造断裂带控制;黄河下游河道穿越区域的地壳稳定性状态以不稳定为主,穿越不稳定区域的河段共计568.345km,占总长的78.93%.黄河下游河道沿线地壳稳定性较差河段集中于兰考与东平之间.
杨勤业马欣李志忠夏富强
关键词:地壳稳定性GIS
黄河下游大堤保护区内洪灾风险的空间格局被引量:3
2006年
以花园口-兰考段大堤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水力学模拟的方法对研究区内洪水的危险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社会经济空间分布状况,建立洪灾风险空间识别的指标体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代数功能和模糊数学综合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的洪灾风险进行识别,并进行洪灾风险的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洪灾风险程度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区内平均水深为1.36 m,平均流速0.33 m/s,平均GDP密度为435.37万元/km2,平均人口密度为841.43人/km2,洪灾风险二级类型地区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风险三级区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风险四级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其他地区相对较为安全,洪灾风险较小.在洪灾风险空间识别方法和技术手段上的尝试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洪灾风险识别提供参考.
杨佩国戴尔阜吴绍洪康相武杨勤业夏富强
关键词:黄河下游
基于知识的垦利县土地利用/覆被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物光谱特征混杂严重、土地利用/覆被遥感信息提取对目视解译依赖程度高的特点,文中以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垦利县为研究区,尝试将基于知识的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应用于该地区.通过对地物光谱特征的深入分析,建立了多个专题信息提取模型,辅助进行旱地、林草地、沙地、盐碱地、农村居民点、坑塘、河流等类型的信息提取,实现对遥感数据的深入挖掘;同时,依据经验知识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土壤信息等本底资料,建立了各用地类型提取规则,进行土地利用/覆被信息计算机自动提取.分类结果的精度评价表明:在没有进行任何人为修正的情况下,该方法面积精度达到了81.8%,空间精度为84.5%,实现了该地区快速和较高精度的计算机自动分类,取得了理想的研究结果.该方法可为其他光谱特征混淆严重地区进行遥感信息提取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静李静赵庚星
关键词:专家知识遥感光谱特征
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模型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在地理学研究中,常见各种线状地物对区域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区域的综合评价过程中,对这种线状地物的影响多采用概化的评估方法操作,如分区、分带和距离划分等,并且评估结果的生成效率较低。经过分析,线状地物对区域的影响有距离衰减、等级效应、辐合效应和方向效应等共性特点。通过对比,发现线状地物对区域影响作用的空间分布属于二维场模型。场的基本性质是具有空间结构和属性域、连续性、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空间自相关等。为此,我们提出采用区域影响场模型对线状地物对区域的影响进行拟合,并且利用GIS软件生成线状地物的区域影响场。通过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运用区域影响场能够较好的反映线状地物对区域的影响作用程度,适用于线状地物对区域影响作用的表达。
马欣吴绍洪康相武杨勤业夏富强刘自强
关键词:线状地物GIS
黄河下游不同洪水情景决溢风险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本文提出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的影响因素应当包含水沙运动、区域地壳稳定性、河势演变和堤防稳定性4个方面,并据此建立了指标体系和基于GIS技术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不同洪水情景下黄河下游的决溢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决溢风险随着洪水量的增大而增高;(2)决溢风险随河型的沿程变化而降低;(3)决溢风险较大的河段集中在游荡型河段,游荡型河段南岸风险高于北岸;(4)弯曲型河段北岸决溢风险高于南岸;这些结论能够应用于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与防汛抗洪的实践。研究表明: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能够用于解决黄河下游的决溢风险问题;GIS空间分析技术能够量化不同空间位置的决溢风险,客观地反映不同空间位置决溢风险的差别,对于指导防洪和河道治理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夏富强康相武吴绍洪杨勤业马欣杨佩国李晓东
关键词:影响因素GIS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