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08010100088)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钱龙秦明明汪国生李向培厉小梅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造血
  • 5篇造血干
  • 5篇细胞
  • 4篇祖细胞
  • 4篇类风湿
  • 4篇关节炎
  • 4篇风湿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风湿关节炎
  • 3篇干细胞
  • 2篇自身免疫
  • 2篇自身免疫病
  • 2篇细胞功能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病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1篇多向分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途径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钱龙
  • 4篇秦明明
  • 3篇李向培
  • 3篇汪国生
  • 2篇陈杰
  • 2篇厉小梅

传媒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检测及其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HSC/HPC)的数量及细胞膜CD34平均荧光强度(MFI)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以期阐明其在RA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4例RA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利用单克隆抗体标记CD34+细胞,流式方法测定CD34+HSC/HPC所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膜CD34的MFI,分析其与外周血细胞计数、疾病活动病程和药物应片j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检验和厅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RA患者CD34+细胞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比健康人偏低[分别为(0.13±0.09)%和(0.38±0.21)%,P〈0.05],但两者所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均低于0.5%;但MFI偏高(分别为57±33和31±11,P〈0.05)。②RA患者CD34+细I胞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与外周血红绌胞训数、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性,和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其MFI与健康评价问卷表(HAQ)评分、X线分期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③RA患者CD34+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的降低程度以及MFI与疾病的活动性、病程和用药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可能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陈杰钱龙秦明明汪国生李向培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CD3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造血干/祖细胞核因子κB1、κB2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HSC/HPC)的核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κB1、κB2信号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了解NFκB信号途径分子基因表达的异常与临床指标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4例RA患者,9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抽取50 ml抗凝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CD34+HSC/HPC,Trizol法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方法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NFκB1、NFκB2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RA患者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组和未治疗组NFκB1、NFκB2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合其它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患者组NFκB1 mRNA表达相对量高于正常对照组[6.57(1.08~76.71),2.14(0.68~7.09),P=0.013];NFκB2 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RA患者外周血CD34+HSC/HPCNFκB1、NFκB2 mRNA表达与有无MTX的治疗无统计学差异,与疾病活动关节评分28(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等临床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外周血CD34+HSC/HPC NFκB1基因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增高,可能是RA患者CD34+细胞重要缺陷。
秦明明钱龙汪国生厉小梅李向培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病造血干细胞功能及其信号传导异常
2010年
秦明明钱龙
关键词:自身免疫病造血干细胞细胞功能机体免疫系统多向分化
类风湿关节炎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异常及其机制
2010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类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所致的针对自身抗原的异常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的不确定性可以从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找到原因.此外,近年来报道较多的RA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也提示造血干细胞功能异常在RA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其具体作用作一综述.
陈杰钱龙
关键词:细胞功能异常类风湿关节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自体干细胞自身抗原
类风湿性关节炎造血干/祖细胞Wnt5a、β-catenin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发现,RA患者造血干细胞/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HSC/HPC)增殖能力受损,Wnt信号途径是调控HSC/HPC增殖的重要信号途径,可能参与其调节。本研究旨在对RA患者中外周血CD34+HSC/HPC中Wnt5a、β-catenin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了解Wnt信号途径分子基因表达的异常,为认识RA发病机制在HSC/HPC中的异常提供依据。
钱龙秦明明汪国生厉小梅李向培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WNT5AWNT信号途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SLE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 探讨SLE患者外周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HPC)数目与CD34膜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以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和14例正常人外周血CD34+HSC/HPC,分析CD34+HSC/HPC细胞占全部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CD34平均荧光强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外周血CD34+HSC/HPC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0.15±0.10)%和(0.09±0.07)%,低于正常人对照组[(0.37±0.17)%,F=17.18,P<0.01],而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5);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34抗原的平均荧光强度为41.35±19.24,高于正常人对照组(27.43±7.57,F=3.13,P<0.05),而稳定期SLE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3,P>0.05).外周血CD34+HSC/HPC细胞百分比与血清IgG水平呈负相关(r=-0.588,P<0.01),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补体、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等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34+HSC/HPC细胞数减少,并且CD34抗原表达增加,提示SLE患者HSC/HPC功能存在异常,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秦明明钱龙陈杰汪国生李向培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