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07J13-092)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茹彭娜孔佳超曾滔廖学品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胶原纤维固化杨梅单宁对Cr(Ⅵ)的吸附被引量:2
- 2010年
- 研究了胶原纤维固化杨梅单宁(IBT)对Cr(Ⅵ)的吸附特性及机理。实验表明,Cr(Ⅵ)吸附容量随pH值降低而增加,低温更有利于Cr(Ⅵ)的吸附。当吸附剂用量为0.100g,温度为303K,pH为2.0,溶液体积为100ml,Cr(Ⅵ)初始浓度为100mg·L-1时,IBT对Cr(Ⅵ)吸附容量为78.5mg·g-1。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研究表明,初始吸附进行得很快,当吸附进行到500min时,吸附达平衡。吸附动力学可以很好地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计算所得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误差很小。IBT对Cr(Ⅵ)的吸附是氧化还原吸附。Cr(Ⅵ)被IBT还原成Cr(Ⅲ)后,再与吸附剂结合而被吸附。
- 王茹高文远孔佳超
- 关键词:胶原纤维
- 植物多酚模型体系与V(Ⅴ)的配位机理
- 2009年
- 通过实验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植物多酚分解产物表棓儿茶素棓酸酯(EGCG)与V(Ⅴ)配合物的反应机理和光谱性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V(Ⅴ)与EGCG形成了二配位化合物,该配合物在588和710nm处均有吸收,最大吸收峰在588nm处.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该配合物的模型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用量子化学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多酚类化合物与V(Ⅴ)配位反应的机理,获得了体系势能面信息及反应能垒,证实了配位反应历程中存在多个基元反应,并历经四元环状过渡态形成二配位化合物.
- 张伟东孔佳超王茹李娟琴李象远
- 关键词:植物多酚密度泛函理论吸收光谱
- β-线型碳的合成及其向金刚石转化研究
- 首先研究了炔烃缩聚两步法合成β-线型碳.实验表明,酸性介质和 pH 对线型碳结构、产率及纯度有较大影响.通过 FTIR 和 X 衍射研究了β-线型碳向金刚石转化.结果表明,在400℃、0.45MPa 和 N气保护条件下,...
- 彭娜范庆军王茹周龙琴
- 关键词:金刚石
- 文献传递
- 胶原纤维固化杨梅单宁对Mo(Ⅵ)的吸附被引量:9
- 2008年
- 研究了胶原纤维固化杨梅单宁(IBT)这一新型吸附材料对Mo6+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温度对吸附容量影响不大,而pH值对吸附容量有显著影响,Mo6+的吸附容量随pH值降低而增加,表明其吸附机理是吸附剂与聚钼阴离子之间的静电结合。当Mo6+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吸附剂用量0.100g、温度为303K、pH值2.0时,IBT对Mo6的吸附量为82.4mg/g。Freundlich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IBT对Mo6+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研究表明,初始吸附速率很快,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约为600min,其吸附动力学可很好地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计算所得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误差很小。解吸实验表明,0.02mol/LEDTA溶液能使吸附剂再生,并能循环使用。选择性吸附研究表明,在酸性(pH值2.0)条件下,IBT对Mo6+的吸附率大于95%,而对Ni2+和Cu2+的吸附率低于5%,可用于Mo6+-Ni2+和Mo6+-Cu2+二元混合溶液中Mo6+的分离和提取。
- 王茹廖学品曾滔彭娜石碧
- 关键词:胶原纤维
- β-线型碳的合成及其向金刚石转化研究
- 2007年
- 首先研究了炔烃缩聚两步法合成β-线型碳。实验表明,酸性介质和pH对线型碳结构、产率及纯度有较大影响。通过FTIR和X衍射研究了β-线型碳向金刚石转化。结果表明,在400℃、0.45MPa和N2气保护条件下,β-线型碳实现了向金刚石转化,转化过程无需催化剂、金刚石晶种和氩气保护,其产率可达37.7%。
- 彭娜范庆军王茹周龙琴
- 关键词:金刚石